智能物联安防视频技术基础与应用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4 视频监控技术未来发展方向

随着技术的进步,视频监控技术围绕“采、传、存、显、控”5个基本功能点不断演进,目前在以下方面的发展速度较快。

1.超高清

视频监控技术一定会不断地追求更低带宽传输和更高清晰度的视频图像。而视频监控中的超高清应用也是AI应用的基础。智能技术的人脸识别、步态识别等生物识别技术受到分辨率的限制。而超清技术的加入可以大大缩小这一领域的缺陷。随着新一代编解码标准的商用,4K/8K 技术在传输、成像方面的突破,特别是对于传感器性能的优化将在很大程度上缓解这一问题。

2.更高的编码压缩率

视频编码技术沿着更高压缩率的方向发展。在IP网络监控系统中,视频以流媒体数据的方式在网络上传输,由于原始视频流占用的网络带宽非常大,因此需要将视频进行压缩,以达到在保持一定清晰度的条件下尽量减少带宽占用的目的。视频编码压缩的标准也由早期的H.263标准向H.264、H.265标准,以及基于6G移动通信,通过VR(Virtual Reality,虚拟现实)和AR(Augmented Reality,增强现实)技术构建的超级虚拟世界“元宇宙”时代的H.266标准演进。

3.人工智能化

对于安防行业,人工智能的最大价值在于视频结构化技术为“大量视频进行智能分析并实现事前预警”提供的帮助——这实际上是人工智能企业为安防行业客户提供的主要服务和盈利点。“人工智能 + 安防”要解决的将不再是人与人之间、人与车之间的结构联系,而是能自主判断“你是谁”。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人工智能技术将会取代众多传统的安防技术,整个安防行业将处于比拼核心技术的关键节点。

4.标准化与开放性

任何一种技术的成熟都离不开标准化,视频监控技术也不例外。国际/国家公认的协议标准将覆盖整个生态链,实现不同厂家设备、不同应用系统的互联互通、统一管理和统一调度。未来视频监控的标准化会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进步和完善。

5.网络接入手段丰富

由于网络技术不断进步,以及网络视频监控摄像机与视频存储相分离的特点,网络摄像机的接入方式将多种多样,如无线网络Wi-Fi 6/Wi-Fi 7、4G/5G/6G、EPON/GPON/AON(全光网络)等高性价比“最后一千米”的接入方式将实现视频监控技术的“无处不在”。

6.国产化

人工智能安防芯片国产化。随着国际芯片出口限制持续加码,国内企业及时做了适应性调整,诸多芯片的国产化替代方案发挥了重要作用,让安防“缺芯”影响减弱,保持产业链的稳定供应。

7.云边融合

AI智能处理“云 + 边缘节点”将成为业内主流的解决方案,即前端摄像机和后端系统均设有人工智能功能。前端摄像机可以实时对大部分视频数据进行结构化处理,例如,设置在交通路口的摄像机可以提取车牌、车型等汽车信息和乘客数量及是否系安全带等乘客信息并回传数据中心。小部分不容易识别的视频数据才会由后端系统处理。

安防后端系统“云”化,前端产品“端”化。安防系统“端云”架构如图 1-7 所示。后端系统“云”化,使安防淡化了集成的概念,压缩了中间环节,并催生安防运营服务的新业态;前端产品“端”化,使安防前端产品不再是单纯采集数据的设备,而是依据应用场景的不同从“云”端按需下载服务。人工智能技术促使前后端计算资源快速云化整合,实现基于可视化的全面感知系统、互联互通的视频云平台。虽然前后端融合不是人工智能出现后才带来的变化,但基于人工智能应用,云边融合成为“人工智能 + 安防”行业正在发生的趋势之一。

图1-7 安防系统“端云”架构

8.解决方案化

早期的安防系统通常是“一套设备及系统通用于各个行业,仅在设备配置及系统架构方面进行优化”。未来安防系统为满足不同行业特殊化、定制化的需求,通常需要在硬件、软件平台和架构方面进行针对性设计、开发与部署,以最大化发挥安防系统的功能。目前在部分行业已经有所体现,部分厂商已经针对不同行业提出真正的行业化解决方案。

9.3D、AR/VR深度融合应用

深度融合应用的基础是视频监控联网平台、视频解析平台、视频图像信息数据库及城市管理基础信息数据平台(由这些设施组成的平台也被称为“一标三实”网格化系统),而这些设施中的数据都能够和3D、AR、VR相结合。例如,可以将多维数据直接内嵌到三维地图中,通过 AR 方法将视频内嵌到地图中,实现可视化实时城市画面,也可以通过VR技术将各类数据直接投射到人眼中,实现信息数据的及时获取。

10.安全合规性

随着安防行业的发展,视频监控成为各行业和领域广泛采用的工具,并且越来越多的行业将视频用于合规性目的。随着终端智能化的普及、多维数据的融合、“端边云”协同的出现,安全可信的产品和解决方案是未来发展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