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黛玉将近
“啊欠!”
乘坐在船上的贾雨村忍不住打了个喷嚏,望着船外风雪道:“天气可真冷啊!”
说罢,贾雨村又紧了紧自己的衣衫,伸出手来拨弄了一下眼前炉子里面正在燃烧的兽炭。
烧兽炭取暖,也唯有他这般家境才能如此豪奢。
毕竟,兽炭可要比普通的木炭更贵一些,价格昂贵,非一般人可以承担得起。
旁边的两个童子则是另有一番看法:“老爷,这般雪景却是扬州没有的。”
贾雨村笑道:“你所言,却也有几分道理。不过,我看我们也行了这么久的船,不知道何时才能至京城啊!”
他倒是不关心林黛玉的事情,只关心自己的前途与官爵,能否东山再起,就看这一次入都中,上荣国府活动的成果了。
旁边的人闻言则回应道:“老爷,我刚才去看了,应该再有一日就能够到京城。”
作为行船的船夫,他们常年往来京城与扬州府通商行船,因此他们自然算得出来何时才能够到京城。
贾雨村听闻此言,顿时就觉得不冷了,身上格外的舒坦,大笑道:“好!早些日子到京城比什么都重要。”
前方的行船当中。
林黛玉此刻也换了一套衣服,本是入秋时启程,而今至京城时已经到了冬天。
这冬天的衣服自然与秋天的衣服不同。
不过,林黛玉作为富贵人家的姑娘,所穿着的衣服并不厚重却温暖十足,乃是真正的名贵珍物。
不仅仅用料十足,还能够保证在显得单薄的同时,仍旧能够给人带来十足的温暖。
一去千里。
此刻距离扬州府却已经是不知道过去了多远。
林黛玉似乎也习惯了行船的日子,百无聊赖的看向身旁的雪雁道:“雪雁,你说这京城是个什么样子?外祖母又对待我是个什么态度!毕竟,我从未去过京城,又是独身一人,着实令人心忧。”
彷徨失措。
知道她入都的事情,没有任何回旋的余地后,林黛玉就每日思考未来应该如何在荣国府内生活:“不管如何,我都是外人,须得小心谨慎,处处留意,事事上心。”
出门在外,又是在远离扬州府的京城。
正所谓,远水解不了近渴。
哪怕是林黛玉被荣国府的众人欺负,恐怕林如海远在扬州府,不仅仅是通信不便,更是无可奈何,所以,林黛玉才会觉得不开心。
实在是太没有安全感了。
下一刻,雪雁似是了解林黛玉的心忧,走到近前去,赶忙从旁宽慰道:“小姐,你不必担心,再怎么说你这也是去国公府,他们也是体面人家,又怎么会做出不体面的事情呢?!”
此话倒是让林黛玉宽心不小,眼神微动:“是啊!不管如何,他们都是体面人家,如何会做出不体面的事情来呢!”
......
翌日。
一大清早就有人过来与贾芸辞别。
倪二道:“二爷,我今日就启程去金陵府,不知道二爷除了之前的事情外,可还有其他的事情吩咐?”
贾芸思忖片刻后,才道:“我也不让你白跑一趟,你可在京城内购买一些货物,南下后可到金陵府内贩卖,赚取其中差价,也不算是让你们白跑一趟。至于途中的刁难,你只管报上我荣国府的名号,自当无虞。”
行船经商,尤其是这南往北来的生意,其中利益巨大。
没有身份背景,想要插足其中,必定会被人打断双腿,丢入江河当中喂鱼。
有些生意重要的不是能力,也不是渠道,而是背景与关系。
倪二之所以从事放贷收贷的生意,是因为这个行业的入门的门槛低,只要心狠手辣,敢在江湖上厮杀就能够混吃一口饭。
而跑船从商的生意,他倒是不陌生。
他的兄弟当中就有不少人从事此行业,借此营生糊口谋生。
只是他们的兄弟也赚不到几个钱,这一路上各地官府衙门的吃拿卡要,可是一笔不小的数字。
除去这些人的孝敬钱以及做买卖的本钱,所剩下来的银子,却还要与众人平分。
因此,哪怕是他们每年都在努力奋斗,所得的财货也不多。
却非是他们不想赚得更多,而是没有关系背景,也就只能够如此。
而今有了贾芸撑腰,有了荣国府撑腰,此事自当另有说法。
倪二本以为此事仅仅只是帮贾芸跑跑腿,帮帮忙,拉近一番彼此之间的关系。
却不曾想到这里竟然还埋伏有这般好处。
当即,倪二之前略微不满的心思,也全部都去了,反倒是真心实意的笑道:“多谢二爷赏口饭吃,我与我的几个兄弟必定不忘记二爷的恩情。”
贾芸点点头,挥了挥手,道:“去吧!办好我交代给你的事情,这样的好处以后还有更多,只要你安心替我办事,前程必定是远大的,未来也必定是光明的。”
闲话一二后,倪二就匆忙带着自己的兄弟们购买了几艘船的货物,顺水南下金陵,去救甄英莲。
处理完倪二的事情后,贾芸打算出门活动,顶着风雪,来到一处酒楼。
外面雪花纷飞,酒楼内的生意自然极好。
天气越冷,来这里喝酒的人也就越多。
甭管有钱无钱,喝酒是一件缓解疲劳,温暖身子的好事,自然会有人前来。
这是临街三间门面的老店,写着“张家老店”。
站在外面的人比以前要少很多,短衣帮们可经受不住这般寒冷,早早就躲在屋子里面猫冬。
而且,冬天的活计少,他们也没有什么能够在冬天也赚钱的本事与能耐。
所以,越是寒冷的冬天,他们来此地的频次也就越低。
贾芸来时,只瞧见一两个零星的短衣帮在此处喝酒,除此之外,倒也还见着一两个身着长衫的读书人。
这些人都普遍上了年纪,头发花白,各个都是酸腐的秀才儒生。
只因为没有考上举人,遂就成为了封建科举制度,这个大时代浪潮之下的牺牲品。
孔乙己的踪迹,至今不绝,而且子嗣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