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从90年代开始的商业帝国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7章 头头是道

“小兄弟说话深含哲理啊!我老头子差点没反应过来,有意思。敢问小兄弟来自哪里?你父亲叫什么名字?”

“本县城的人,并非外来。至于我父亲,岌岌无名之辈,老先生不会认识的。”

吴辉眉头一皱,这种谈吐的年轻人,还是个老板,在这县城的一亩三分地里,肯定有点身份,自己在这县城生活了几十年了,今天才第一次遇到?

“老先生,我们虽然隔了辈分,也没必要把父辈搬出来才能论交吧?”

“额……哈哈……”

吴辉更觉得这个年轻人有趣了,别人的长辈要是有点身份地位,恨不得全天下都知道似的,这小子反而不想让人知道,很自信啊!

“行,老头子我也不问了,你来找我女儿的歌舞团去演出,应该知道这个歌舞团的是几个学校的声乐老师凑在一起组成的吧?只不过是兴趣爱好而已,一般演出她们都不会去的,不知道你们的演出性质是什么,在哪里演出?”

“商演,我有一家门店在城里开张,想要一只歌舞团在商店门口演出,吸引人气。”

“商店门口?”吴辉脸色一下子就冷了下来。

这时候妇人端着茶水过来,为几人都分别奉上一杯茶,随即坐在吴辉旁边的凳子上笑着道。

“那恐怕让你们白跑一趟了,这种演出我女儿应该不会接,给再多的钱也不会接的。”

陈小明听到张建峰要开店,眼睛瞪得跟牛蛋似的。张建峰开店?什么店?什么时候的事情?怎么一点风声都没有?

他感觉自己的世界观都颠覆了,和张建峰从小一起长大,张建峰身上有几根毛他都清清楚楚,可现在……

旁边的赵牛则是更关心歌舞团的事情,听到吴母这话,连忙道:“大娘,我们是很有诚意的,而且也不会亏待歌舞团,绝对不会比她们在其它地方表演的时候价格低。”

此言一出,吴辉和吴母的脸色都冷了几分,看向赵牛的目光带着不喜之色。

张建峰连忙摆手示意赵牛不要说话,随即看向吴母笑着问道:“伯母,不知您是对演出场地不满意,还是对演出性质不满意?还是令嫒的歌舞团有其它事情,抽不出时间来?”

吴母淡淡道:“小兄弟,我女儿她们歌舞团,是一群喜爱音乐的爱好者,为的是对音乐的追求,对艺术的热爱。不是大街上扭腰、露骨的跳梁小丑,你怕是找错人了,你还是另请高明吧!”

张建峰笑了笑,扭头看向吴辉。

“吴老您也这么认为吗?”

吴辉更直接,语气中带着不满道:“音乐艺术是高雅的东西,是人类文明的发声者,是社会的吟唱者,不是茶余饭后让人乐呵的东西。现在很多人都忘记音乐艺术的初衷,将之当成欲望的宣泄口,当作捞钱的工具,你看看那些中小学生,一个个对几个唱歌演戏的追捧成什么样了,还梦想做什么歌星明星,完全就不知道什么叫社会贡献价值。”

“我是个年老体衰的老头子,管不了救世主该管的事情,但是我至少可以独善其身,别人管不了,但是我自己的孩子坚决不允许成为这样的人。”

赵牛和陈小明听得一脸懵逼,虽然听不懂,但是感觉很高深,很有水平。

张建峰则暗自叹息,他终于听明白问题所在了。这是思想上的差异,这种思想碰撞不仅仅是现在,也是后世一直争论不休的问题,没有谁能给出令人信服的答案。

那就是娱乐存在的意义。

是娱乐至死,还是让娱乐赋予上更深沉的东西的问题。

后世随着资本的涌入,社会价值观出现偏向物质化,人们渴望着一夜暴富,进而盯上了荧幕上光鲜亮丽的娱乐明星们。看着这些人受人追捧,出场费动辄是普通人一辈子辛苦上班都赚不到的钱。名利、金钱在这一刻都汇聚成一个点,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无数人向往追求的东西。

然而极少有人知道,这是一场资本席卷着价值观扭曲的阴谋,也是一场披着艺术之皮,暗地里却是国际政治博弈的棋盘。

张建峰端起茶杯,捏着杯盖划动两下拨开茶沫,声音不疾不徐地传出。

“我看得出来吴老的深具大智慧、大学识的人,对于国计民生都有着自己独到的眼光和见解。不过我有个问题想请教一下,不知吴老可知我国的音乐艺术从何时开始的?”

“嗯?”

吴辉和吴母诧异看向张建峰,不知道张建峰为什么突然问这个,讨论历史学术吗?陈小明和赵牛更不用说了,完全就是个坐在下面的学生,没法插嘴也不敢插嘴。

张建峰见两人不说话,便继续道:“我国的音乐艺术可以追溯到神话先民的巫蛊时期,他们信封世界为盘古开天辟地,为众神所管辖,于是就有了崇拜神明的祭祀活动,出现了如鼓、骨笛等乐器的出现,祈求神明风调雨顺,无病无灾,当然也包括治病。”

“先秦之时,统治者开始以天子自称神明代言人,祭祀之风盛行,上至天子,下至黎民,无处祭祀不出现音乐。换句话说,自我国先民时期,音乐早已经成为普遍天下的东西。随着时代的发展,王朝更替,逐渐更多东西出现在音乐之中,声音、歌曲和舞蹈融为一体,随后就是文字的融入,出现诗歌之外的词,从而开创了我国历史上横跨上千年的词文化。”

“吴老应该知道,要是身处唐代的时候,你让李白去填词,肯定得被李白踹到桌子底下去,因为那时候填词只是低等乐师干的事情,那是对文人的侮辱。但是随着词的发展,到宋代之时,词便成为不弱于诗歌的文学艺术,出现辛弃疾一般的家国情怀且豪放,再有苏轼这般脱离词歌唱的俗套,潇洒飘逸而出的千古名篇《水调歌头》,从此为我国历史文化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延续至今,古乐五音已发展到了巅峰,但归根究底,音乐艺术一直都属于民间,脱离民间的音乐将没有存在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