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昌文偃武的时代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06 半部《论语》治天下

时间:922~992

自宋太祖以后,北宋王朝的君主大臣们都极其重视自身的文化修养,在皇帝、宰相亲自带头的榜样影响下,崇尚儒学重视文化的风气很快流传开来。

宰相须读书

李铁拐木雕像·宋

此雕以“八仙”中的李铁拐为造型题材,雕出光头赤足,破衫半袒的老年乞丐形貌。左手撑铁拐,右侧足蹬于拐上,侧身昂头,右手高举酒壶,将酒注入口中。造型极富动感,人物传神,是宋代木雕佳品。

北宋初年的一个冬天,夜里天寒地冻,大雪纷飞。在一片银妆素裹之中,两位客人先后来到汴京城内的某处深宅大院,在温暖的火炉旁宾主三人饮酒夜谈,就是在到这里,北宋王朝结束五代乱世,平定天下的策略诞生了。这两位来客是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和他的胞弟、后来的宋太宗赵光义,这座深宅大院的主人则是北宋的开国元勋赵普(922~992)。

赵普的原籍在幽州蓟县(今北京西南),后来他的父亲带领家族迁到洛阳(今属河南)居住。后周时,赵普在军中担任小吏,以勤奋能干得到赵匡胤的赏识,很快被提拔为归德军节度使掌书记,成为他的幕僚。赵匡胤称帝以后,赵普的官职不断提升,最终在乾德二年(964)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

身为朝廷重臣的赵普并非文人出身,这在极重文治的北宋实在是一个罕见的特例。曾为小吏的赵普年少失学,虽然认识文字,读的书却并不多,再加上他平素不擅言辞,所以很多人都以为他从不读书。决心大量任命文官,开创一个全新制度的宋太祖经常劝他在平时多注意学习文化,甚至为此很严厉地批评赵普。从此赵普开始知道读书的重要性,于是努力地学习儒家典籍。

《论语》治天下

磁州窑童子戏鸭图瓷枕

赵普读得最多的是被儒生们分外推崇的《论语》,赵普将这部号称足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书籍放在卧室的盒子里,每天退朝回家就关上房门用心攻读。在后世作为启蒙读物的《三字经》中,有这样几句话——“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这段话的意思是:赵普宰相认真研读《论语》,即使做了官也坚持勤奋学习。一个小吏出身的人能够得到后世儒生这样的推崇,在中国历史上是非常少见的。

过了一段时间,同样重视文治的宋太宗赵光义即位,他组织当时的著名学者编纂一部规模宏大的分类百科全书——《太平总类》。《太平总类》收集摘录了一千六百多种古籍的重要内容,全书共一千卷,是一部很有价值的读物。对于这样一部巨著,宋太宗规定自己每天至少要看三卷,于是更名为《太平御览》。这位以好读书闻名的皇帝常对左右的人说:“只要打开书本,总会有好处的。”成语“开卷有益”就出自这里。太平兴国二年(977)三月,赵普被宋太宗从河阳(今河南商孟县)召回朝廷,升任太子太保。太平兴国六年(981)九月,赵普被封为梁国公,再次担任宰相一职。此时赵普已经不是昔日的“吴下阿蒙”,得到任命后,他自信地对宋太宗说道:“臣有论语一部,以半部佐太祖定天下,以半部佐陛下致太平。”由此传下“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千古名言。

“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后来被人们按照自己的需要做出不同的解释,许多学者认为这是读书一定要专精的证明。崇拜孔子的儒生相信这说明儒家典籍包含了世间的一切道理,仅仅读熟一册《论语》就足以让人出将入相。批判儒家文化的人则将之理解为装聋作哑的权谋之术。无论如何,北宋开国君臣们开创了以文官治国的先河,在举国崇文的浪潮下,中国迎来了又一个文化高峰。

历史词典

宋初“四大书”

宋初四大书,亦称“四大类书”,指《太平广记》、《太平御览》、《文苑英华》和《册府元龟》。《太平广记》,李等编纂,始于太平兴国二年(977),内容多为野史传奇小说。《太平御览》,太平兴国二年,李等据《修文殿御览》等类书编撰,历时七年成书、共1000卷,分55门。《文苑英华》由李等编辑,自太平兴国七年至雍熙三年(986)成书,共1000卷。内容上承《文选》,辑录萧梁末至唐末作家2200余人作品,诗文近两万篇,分为诗、赋等38类。《册府元龟》,景德二年(1005),真宗命王钦若、杨忆等人编纂,大中祥符六年(1013)成书。全书1000卷,辑历代君臣事迹,按事件、人物分门编纂,分为31部,共1104门。孙注撰音义。取材以正史为主,以及经书、诸子百家。四大类书所据皆为宋代以前古本,散佚失传者赖此得以考见其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