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业空间演化及其地方效应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1.2 银行业空间演化背景下金融资本对地方发展的重塑

金融是现代经济高效运转的润滑剂。研究和分析当前经济地理问题时,金融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Pike and Pollard,2010)。大卫·哈维认为,资本具有“嫌贫爱富”的本性,往往向资本再创造速度快、数额多的地区汇聚,长此以往可能拉大区域间发展差异。金融资本对地方发展格局具有塑造作用,应当引起足够重视。特别是在中国,银行是金融服务业的核心,其空间布局调整深刻地影响着资金的空间流动,改变着区域经济发展格局。

银行业空间演化改变了资本空间配置。随着金融地理研究深入,货币的非中性认识逐渐成为共识(Klagge and Martin,2005),由于空间邻近性、信息不对称性、信息外在性等特点,“距离”对金融资本配置的影响更加显著。有研究发现,银行业的空间结构集中度升高这一现象不利于欠发达地区的资本获得,并且有将落后地区资金吸取出来流向发达地区的趋势(Leyshon et al.,2008)。在中国,银行信贷仍是企业主要融资渠道,特别是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在信息不对称的地方金融市场,国有银行往往优先贷款给大企业大项目,而中小企业的贷款通常需要向本地银行机构寻求帮助。在银行业改革过程中,地方政府影响银行机构决策的能力逐渐变弱。因此,为吸引多种类型银行机构进驻,调配地方银行市场是地方政府争夺金融资源的重要手段。

金融系统的结构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是经济学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潘峰华等,2014)。银行机构的空间演化过程也会引发一系列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贺灿飞和刘浩(2013)发现国有银行市场化改革之后大量撤并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营业性网点。如何满足银行机构大量撤并地区的人们可以享受到公平的金融服务俨然成为亟须解决的问题。由银行业空间布局调整引起的中国各地区的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尚缺乏系统研究,并且有待补充金融业空间调整视角下的中国案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