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十三五”期间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举家进城落户。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完成约1亿人居住的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推进农民工融入企业、子女融入学校、家庭融入社区、群体融入社会,建设包容性城市。《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的通知》提出:突出抓好在城镇就业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工作,推动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目标取得决定性进展。农民工和农户家庭是城镇常住人口,是最易于户籍城镇化的人口,是最有能力在城市落户、稳定就业和稳定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2023年7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加大民生保障力度,把稳就业提高到战略高度通盘考虑”。在数字化时代,群众的价值诉求、生产生活方式都在发生着巨大变革,农户乡—城迁移既是实现农村农业现代化的要求,也是布局新型城镇化的核心要点,更是我国经济全面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空间、最大潜力、最大优势所在。
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5.22%,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约为45%。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城乡二元体制改革的滞后,另一方面是城市需要承担的公共服务成本增加。2010年我国农民工总量约为2.42亿,其中外出农民工约为1.53亿。2015年我国农民工总量约为2.77亿,其中外出农民工约为1.69亿。[1]2016年我国农民工总量约为2.82亿,其中外出农民工约为1.69亿。2017年我国农民工总量约为2.87亿,其中外出农民工约为1.72亿。[2]2018年我国农民工总量约为2.90亿,比上年增加303万。[3]“十三五”期间每年新增农民工350万~450万,人口城市化率约为60%。2010—2022年我国农民工规模与结构情况如表1-1所示。
表1-1 2010—2022年我国农民工规模与结构情况 单位:万人
续表
数据来源:2010—2017年数据:《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2018—2022年数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_全国[EB/OL].http://www.sohu.com/a/298381182_114731.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农民工总量超2.95亿(见图1-1)。预测数据显示,2020—2030年每年将新增农民工200万~300万,到2030年农民工总量将突破3.00亿,其中多数是举家迁移的农民工,人口城市化率将达到68%~70%。在外出农民工中,跨省流动的有7061万,比上年减少69万,下降1.0%;省内流动的有10129万,比上年增加87万,增长0.9%。从输出地看,中部地区跨省流动农民工占外出农民工的比重为55.6%,西部地区为47.5%,东北地区为31.4%,东部地区为15.0%(见表1-2)。
图1-1 2018—2022年农民工数量的变化
表1-2 2022年外出农民工地区分布与构成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022年中国农民工监测报告[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23.
农民工迁移已呈现家庭迁移趋势。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举家迁移农户家庭已占外出农民工总量的20.0%,2011—2018年的数据分别为20.7%、20.7%、21.2%、21.3%、21.4%、19.8%、20.2%、20.7%。家庭迁移趋势在大城市更加明显,如北京市有43.4%的农民工举家迁移,上海市有28.3%的农民工举家迁移,[4]在武汉市150万流动人口中,以家庭为主要单元的流动人口超过50万。[5]
从输入地看,2022年流向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农民工人数增长较快,流向东北地区的农民工减少。其中,在东部地区就业的农民工有15447万,比上年增加9万,增长0.1%;中部地区有6771万,比上年增加200万,增长3.0%;西部地区有6436万,比上年增加156万,增长2.5%;东北地区有843万,比上年减少51万,下降5.7%(见表1-3)。农民工乃至农户家庭市民化不仅有利于农村人口迁入城市,推进我国居民消费和投资增长,促进“国内大循环”,还可以为城市的持续发展提供丰富的劳动力,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020年一项针对东部地区大中城市落户情况的调研显示,平均一个农民工(外来人口)进城落户成为市民需要增加政府的支出约11万元。其中,作为公共服务的养老保险财政补贴是最大支出,占比为35%~45%;其次是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和保障性住房支出,占比为33%,其余支出包括城市管理费用、医疗保险等,占比为10%~20%。
表1-3 2022年外出农民工输出地区与输入地区分布与增速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022年中国农民工监测报告[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23.
本书认为,农户家庭迁移是从“农民工初次离乡”到“城乡间往返流动”,再到“举家迁移”“定居城市”,最终“融入城市”的“链式迁移”过程。当前多数城市只设计了接纳“农民工个体”的方式,而将“农民工其他家庭成员”排斥在外。现有的以接纳农民工个体为主的城市接纳方式已经不适应以农户家庭为基本单元的乡—城迁移行为的要求,需要针对不同家庭状态、不同迁移阶段、不同农户家庭类型设计新的城市接纳方式。
本书在对相关基础数据采集、预测,及基本理论与基本研究方法选择的基础上,分别针对农户家庭不同状态、不同阶段的特点,给出分阶段、分批次、渐进式、差异化的城市接纳方式,并提出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