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论
一、研究背景
进入21世纪,可持续发展日益成为各国实现经济繁荣、社会公正、环境保护等多重发展目标的理论指南。面临经济全球化的现实,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CSR)逐渐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推动力量。1999年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提出“全球契约”计划,号召企业履行以联合国公约为基础的,涵盖人权、劳工标准、环境和反腐败领域的全球契约十项原则,并每年报告进展。2010年,国际标准化组织在日内瓦发布《国际标准化组织社会责任指南(ISO 26000)》,该指南参照和引用了自1948年以来的68个国际公约、声明和方针,与联合国及其下属相关机构,特别是国际劳工组织(ILO)的规定条款相辅相成、互为补充,是一个适用于各种类型企事业单位的企业社会责任国际标准(齐丽云、魏婷婷,2013)。发展至今,企业社会责任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推动世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的几年间,企业社会责任迅速成为我国政府、企业界和学术界共同关注的发展议题。围绕企业社会责任议题相继颁布、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2006年1月1日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修订案在其总则第五条中,明确规定“公司从事经营活动,必须遵守法律、行政法规,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诚实守信,接受政府和社会公众的监督,承担社会责任”。2006年,深圳证券交易所发布《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2008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引》;2008年,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出台《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2018年,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确立环境、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ESG)信息披露的基本框架,进一步强化了上市公司社会责任和信息披露要求(李浩然、吴丹红,2022)。2015年,三项以“36000”数字为系列企业社会责任国家标准:GB/T 36000—2015《社会责任指南》、GB/T 36001—2015《社会责任报告编写指南》和GB/T 36002—2015《社会责任绩效分类指引》,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这既是ISO 26000社会责任国际标准在我国的落地,也为我国组织履行社会责任提供了系统、全面的指导。2020年,为促进我国组织建立和完善社会责任管理体系,提升社会责任管理绩效,GB/T 39604—2020《社会责任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GB/T 39653—2020《在管理体系中使用GB/T 36000》相继颁布实施。
从地方层面协调发展综合竞争力(邵邦、何元增、程诚,2015)各地地方政府围绕企业社会责任议题采取了以下措施:①严格执行相关的法律;②制定企业社会责任指导方针,例如浙江、上海、陕西、山东、重庆、甘肃、湖北、深圳等省(市)地方政府结合本地实际发布了企业社会责任指导方针或制定了企业社会责任标准;③通过财政刺激来激励企业“超越合规”,例如引进税收激励,实施绿色信贷和绿色财政项目;④设置企业社会责任奖励项目或开展企业社会责任能力提升活动,调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积极性并提升其管理能力(殷格非等,2020a;李浩然、吴丹红,2022)。
从企业层面来看,企业社会责任的理念在我国各类企业中获得了广泛认同,参与社会责任实践的企业数量激增,社会责任管理水平普遍提高。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发展指数”的研究数据显示,2017年社会责任发展指数达到五星级的企业数量(属于“卓越者”水平)持续增加,由2010年的1家增加到2017年的43家;而一星级的企业数量(属于“旁观者”水平)整体呈现下降趋势,由2010年的218家下降到2017年的130家(黄群慧等,2017)。同时,企业社会责任发展水平在不同所有制、不同行业类型的企业之间存在显著差异。首先,在所有制类型方面,2017年,国企、民营和外资三类企业社会责任发展指数差异化明显,国有企业社会责任发展指数得分最高(58.7分),其中,中央企业社会责任发展指数得分为51.7分,民营企业次之(29.7分),外资企业最低(23.9分)。其次,在行业类型方面,电力行业社会责任发展指数得分最高,为76.0分(达到四星级水平,处于“领先者”阶段);家电行业、特种设备制造、银行、汽车、石油石化5个行业的社会责任发展指数得分为40~60分(达到三星级水平,处于“追赶者”阶段);而近年来新兴的互联网金融平台相对较差(6.5分),在企业社会责任管理和信息披露方面亟待加强(黄群慧等,2017)。
从社会层面来看,各种行业协会,包括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和其他地方性协会,都发布了行业性企业社会责任指引或者在行业内建立了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原则(宋路路、刘红,2018)。据统计,截至2018年,已有40余家行业协会(联合会)发布了行业社会责任指南或公约,为行业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提供了指引和规范,对鼓励企业结合自身特点和行业特色开展企业社会责任实践、探索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模式发挥了促进作用(殷格非等,2020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