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执念:从童年缺憾中找回完整的自我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潜意识中的“脚本”裹挟了你

艾瑞克·伯恩提出了“人生脚本”的概念,用以反映每个人早已写好的人生剧本(1)。他说:每个人在幼年时就决定了自己将如何生活,如何死去。无论走到哪里,他都会在头脑中把这个计划带到哪里,这就是所谓的脚本。伯恩提出,每个人在六岁左右,就已经对自己会有怎样的人生做出了决定:孩子最初都想长命百岁或获得永恒的爱,但生命头五六年发生的一些事可能让他改变主意。他可能决定要早早死去或不再冒险爱任何人。做这些决定时,他的经验非常有限,然而,这些决定对那时的他却非常合适。或者,他也可能从父母那里学到并决定,生活与爱充满冒险却非常值得。一旦做出决定,他便知道自己是谁,并开始带着“像我这样的人身上会发生什么”的眼光看世界。他知道自己理应得到什么结局。

六岁左右,脚本便已形成;那时,我们就知道了自己是谁。听到这种说法,你是不是非常惊讶?你可能会存疑,那么小的我们真的可以做出决定吗?如果你不确定这些问题的答案,我想,可能是因为你早已忘记自己六岁及六岁之前面对成人世界的感觉了。接下来,就让我带你模拟还原当时的情景吧。

六岁的你身高大约1.15米,体重大约20千克。那时,大人的身高至少是你的1.3倍,体重至少是你的2倍。假如此刻的你就是六岁的你,不论男女,我们取平均身高1.65米,平均体重60千克。那么,大人对你而言,就是一个身高至少为2.15米,体重至少为120公斤的“巨人”。再具体一点来说,现在的你每天都要和一群高度差不多达到天花板、身型魁梧的庞然大物一起生活。抬头看看屋顶,想象一下,面对这样的巨人,你有什么感觉呢?如果你只有两三岁,身边的大人看起来则更为巨大。这些巨人对你微笑,表示喜欢;还是对你皱眉,表示不耐烦;或是对你大声吼叫,甚至要伸手打你,你的内心肯定会产生不同的感受与想法。

假如巨人们特别喜欢你,他们倾听你、保护你,你可能会觉得自己是个特别棒的人,觉得自己特别有力量。你可能敢于做自己或与对他们对抗,因为你知道他们爱你、接受你、不会伤害你。但假如这些巨人讨厌你,你可能最好低调行事,乖乖听话,不去制造麻烦,以免遭受惩罚,甚至是灭顶之灾。因为力量绝对悬殊,孩子为了生存下去,必须尽早且尽可能地了解这些巨人,从而找到自己的生存策略。生存策略一旦确定,脚本也便初步形成。之后,孩子就会带着他们发现的生存策略继续生活。

/案例/

小林是一位男士,已经四十几岁,在事业上发展得很成功,但内心一直都非常惧怕与权威发生冲突。面对权威时,他总是毕恭毕敬,不敢表现出半点质疑。他有一个非常严苛的母亲,从小母亲就是家里的权威,任何人只要有不符合母亲的要求与期待的言行,都会受到强烈抨击。他也看到母亲对父亲表达不满时,两人经常发生激烈的冲突,甚至大打出手。他很小的时候就发现,在家中最好的生存策略就是放弃自己的主张与想法,顺从与讨好母亲。他常常因为很乖、不用大人操心、表现良好等受到母亲夸奖。成年后,因为他的服从与执行能力强,在事业上得到了认可与晋升,后来独立负责一个部门的工作。但随着时间推移,他经常感觉自己缺少了某些东西,经常感到内心的压抑。比如,部门间因为资源问题产生矛盾时,他很少能像其他负责人那样据理力争,而总是不由自主地妥协退让。部分下属对他温吞的做法也暗示过不满。他对自己的否定感越来越强,焦虑、抑郁、烦躁和屈辱的感觉也逐渐增多。

案例中的这位男士小林年幼在面对“强大”的母亲时,聪明地发现顺从与满足他人的期待是他在家中最好的生存策略。这种生存策略在他承担下属的工作时,的确让他受益。但当他成为部门领导时,这种策略便行不通了。陈旧的生存策略存在于人们的潜意识中,缺乏灵活性,无法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要求。当过去的生存策略已经不再奏效,但一个人仍旧固守这种生存策略,无法做出其他选择时,我们就会说,他卡在脚本中了。

对于小林来说,他其实早已成长为一个独立的大人,完全有资格、有能力与其他成人抗衡。可是,在他的脚本中,他一直都是那个乖乖服从的小男孩。那些“巨人”的影像仍旧留在他内心的深处:他是弱小的,别人是强大的。他完全不敢挑战与忤逆他们。工作环境与要求的变化,向他的脚本发出了挑战:小男孩做好准备成长为拥有并能够维护自己的想法与主张的成人了吗?

如果人们能够开始认识自己潜意识中的脚本,就有机会看清自己小时候的生存策略,检视它们在当下生活中的适用性,并有机会开始学习新策略。否则,人们就可能一边哀叹生活中的不幸,一边紧抱旧的生存策略不放,受困在脚本的束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