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后唐同光元年(公元923年),沙陀人李存勖在魏州(今河北大名县)称帝,国号后唐,并趁机灭了由朱温一手打造的后梁,一时之间国力强大,到后唐末李从珂继承皇位时,大将石敬瑭做到了河东节度使的位置,君臣两人一直不太信任。
石敬瑭怕后唐末帝对自己下黑手,为了活命,石敬瑭本着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的觉悟,决定拥兵自立,为了取得军事上的支持,他做了一件影响了中国古代400年历史的大事,不顾廉耻认比他小10岁的辽太宗耶律德光为父,自称儿皇帝,并开出了割让燕云十六州的条件。
这个条件很具有吸引力,所以辽太宗耶律德光没有道理不答应。
后晋天福二年(公元937年)1月,石敬瑭和契丹联合攻打后唐,后唐灭亡,石敬瑭建立后晋,并在一年后按照约定把燕云十六州献给了契丹,另外,每年纳岁绢三十万匹。
幽云十六州乃北部天然屏障,至此中原完全暴露在契丹铁蹄之下。靠着契丹的保护,石敬瑭做了七年的儿皇帝,病死了。
要说人间清醒,还得是大唐中兴名将郭子仪,因为郭子仪的军功原因,郭子仪的第六个儿子郭暧娶了唐代宗第四女升平公主,婚后两人和小老百姓一样,日常柴米油盐的时候也时常吵架。
一次郭暧大概是喝了不少酒,带着醉意和老婆闹了不愉快,郭暧一时气愤来了句:“不要以为你父亲是皇帝就了不起,我老爹是不稀罕当皇帝,要不然这皇帝还轮不到你父亲来做。”这话是大实话,没有郭子仪,大唐有没有还两说,更不用说做皇帝了。
但这实话不能挑明,一旦挑明就容易生事端,升平公主没明白这个道理,直接回家把郭暧的原话告诉父亲。
总算唐代宗不算昏庸,只是当夫妻之间吵架一时图嘴快,所以没当一回事,让公主回家了。
后知后觉的郭子仪得知后,吓没吓一身冷汗,历史没有记载,我们不得而知,但担忧总是有的,所以将郭暧关起来,自己则去向皇帝请罪。
唐代宗道:“俗话说‘不痴不聋,不做阿家阿翁’,子女夫妻间的事,不用理他。”
郭子仪回来后,依旧将郭暧杖打数十。
湖北襄阳诗人孟浩然中年的时候,背上长了一个毒疮 ,医生告诉他不能喝酒,好不容易听从了医生的嘱托,把酒给戒了,不巧,同为诗人的王昌龄路过襄阳,请孟浩然喝酒,一听喝酒,孟浩然就忘记了医生的嘱托,尽情狂饮,等到王昌龄走后,孟浩然背上毒疮爆发,暴毙而亡。
巧的时,同为高质量的诗人七绝圣手的王昌龄的死也颇为意外,唐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12月16日,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伙同部将史思明发所部兵及同罗、奚、契丹、室韦等共十五万兵马,对外号称二十万,反于范阳,安史之乱正式爆发。
一时之间大唐一片混乱,好不容易熬过了最艰难的第一年,59岁的王昌龄开始返回老家,在经过亳州,被亳州刺史闾丘晓所杀。
至于被杀的原因,历史没有记载,传闻是闾丘晓妒忌王昌龄的才华,后来的才子辛文房(元朝人)写了一本叫《唐才子传》,在第二卷写王昌龄时,留下了一句“以刀火之际归乡里,为刺史闾丘晓所忌而杀。”
说一段完美复仇的话题,话题的内容来自唐代诗人王昌龄,安史之乱爆发的第二年,“七绝圣手”59岁的王昌龄被刺史闾丘晓所忌而杀。
仅仅过了一年,即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后来的中唐名相张镐奉命平定“安史之乱”,就在这一年的秋天,张镐开始主持河南商丘一带的军务,其时,商丘一带被叛军围困,张镐让刺史闾丘晓率领军马来帮忙,好解除商丘被困之围,刺史闾丘晓为人很傲慢,颇有点看不起布衣出身的张镐,所以迟迟没有出兵。
结果可想而知了,商丘彻底被叛军围困了,张镐就以“殆误军机”为由头了,处死刺史闾丘晓。
临刑前,刺史闾丘晓不断求饶,说你不能杀自己,自己是“有亲,乞贷余命。”就是说,我家还有老母亲要养,不能就这么死了。面对闾丘晓乞贷,张镐直接回了一句堪称秒杀的话:“王昌龄之亲,欲与谁养?”随后,刺史闾丘晓被张镐下令杖杀。
初唐四杰,分别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杰在当时是齐名的,并非指其诗文,而主要指骈文和赋而言。后遂主要用以评其诗。四个人,都是官小而名大,年少而才高的诗人,四人当中以年轻的王勃才学最高,明代陆时雍的《诗镜总论》说:“王勃高华,杨炯雄厚,照邻清藻,宾王坦易,子安其最杰乎?调入初唐,时带六朝锦色。”
所以《新唐书》按照这个排名的,对于这个排名,当时的杨炯是不满的,公开说:“愧在卢(卢照邻)前,耻居王(王勃)后。”相比卢照邻的不满,同时代的卢照邻就要谦和得多。
他对这个排名也有不满,但说得比较婉转,不似杨炯那么咄咄逼人,他说:“喜居王(王勃)前,耻在骆(骆宾王)前。”鉴于两位当事人都有意见,所以后来《旧唐书》,四人名次换了,变成了卢照邻,杨炯,王勃,骆宾王,王勃排在了第三位。
但这个版本,遭到了当事人杨炯本人不满意,表示“愧在卢前,耻居王后”。与四杰同时代的张说在《赠太尉裴公神道碑》中称:“在选曹,见骆宾王、卢照邻、王勃、杨炯。”
此外,《旧唐书·裴行俭》也有“杨王卢骆”的排序,吏部侍郎李敬玄盛赞四人,但裴行俭见面后,便说:“士之致远,先器识,后文艺。如勃等,虽有才,而浮躁炫露,岂享爵禄者哉?炯颇沉嘿,可至令长,余皆不得其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