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镜通古今,大唐的复兴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83章 收服军心

常梦锡仿若被一道惊雷劈中,整个人都失去了理智一般,脚步踉跄着如疾风般向衙门外面冲去。

此时,只见一名负责押送物资的官差正笔直地站立在那里,脸上毫无表情,犹如一尊冰冷的雕塑。

当常梦锡气喘吁吁地赶到时,那官差用一种近乎冷漠的语调缓缓开口道:“大人,此次朝廷拨下的乃是五千两银子以及两千石粮食。”

常梦锡闻言,身体猛地一颤,仿佛遭受了一记重锤。

他瞪大双眼,难以置信地望着官差,心中原本尚存的最后一丝希望瞬间破灭得无影无踪。

刹那间,他面色惨白如纸,嘴唇也因惊愕而微微张开,就连手中一直紧握的折扇都险些失手掉落。

过了好一会儿,常梦锡才回过神来。

他的声音带着无法抑制的愤怒与绝望,因为情绪过于激动而微微颤抖着。

“你……你说什么?仅仅只有这么一点儿?两千石粮食?这怎么可能够用来赈济灾民呢!如今庐州遭受灾害的百姓何止数万之众啊!这点儿粮食对于他们来说简直就是杯水车薪,又怎能解决眼下如此紧迫的燃眉之急呢?”

然而,面对常梦锡的质问,那官差却只是淡淡地看了他一眼,然后漠然地回答道:

“大人,朝廷所拨下的物资便是如此,小的只是奉命行事罢了。如今任务已完成,小的还要赶回去向上面复命。”

话音未落,官差便大手一挥,率领着身后那一众押送人员毫不犹豫地转身离去。

只留下常梦锡呆呆地站在原地,望着他们渐行渐远的背影,满心都是无力与悲愤。

常梦锡像雕塑一般愣愣地站着,双眼直勾勾地盯着眼前那一车车粮食,面色惨白如纸,毫无血色,整个人犹如坠入无底深渊般彻底绝望。

整整两千石粮食啊!就这么一点儿,如何能够满足灾民们的需求呢?

他原本满心欢喜地认为朝廷此次拨下的赈灾粮必定是以万石计数,甚至心里暗暗估算最少也该有五万石才对。

然而,残酷的现实却给了他一记沉重的耳光,让他如梦初醒。

他的脑海里不断浮现出庆王当时那副自信满满、胸有成竹的模样,信誓旦旦地表示朝廷拨下来的赈灾粮足有十万石之多。

可任凭常梦锡如何绞尽脑汁去推算,也算不到会是今天这般令人心寒的结局。

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试图平复自己内心翻涌的情绪,但那股失望与愤怒却如潮水般一波又一波地冲击着他的心房。

最终,他也只能强打起精神,无奈地挥挥手,指挥着手下的衙役们先将这些少得可怜的物资搬进仓库。

就在同一时刻,都尉马先进也收到了军饷已经送达的消息。

他兴奋不已,迫不及待地一路小跑赶到存放银子的地方。

一路上,他满脑子想的都是终于可以给手下那些浴血奋战的兄弟们发放足额的军饷,让他们能过上一段安稳日子。

可是,当他亲眼看到那堆积如山的银锭,仔细一数之后,心中刚刚燃起的希望之火瞬间被浇灭。

竟然只有区区五千两银子!

这点钱别说养活他麾下那两千名英勇无畏的士兵了,就连支付三个月的军饷都远远不够。

“这怎么行!”

马先进怒不可遏地大吼一声,声音如同惊雷炸响,震得周围的人耳朵嗡嗡作响。

他气得满脸通红,额头上青筋暴起,一双铁拳紧紧握着,猛地朝着面前的桌子狠狠砸去。

只听“砰”的一声巨响,那张坚固的木桌剧烈摇晃起来。

桌上摆放的茶杯更是直接被震得高高跳起,然后重重地摔落在地上,碎成一地残渣。

常梦锡和马先进两人凑到一块儿,经过一番商议之后,毅然决然地决定一同前往庆王府找庆王讨要一个合理的说法。

想当初,那庆王可是拍着胸脯、信誓旦旦地向他俩担保过,粮食以及军饷的问题都会迅速得到妥善处理与解决。

然而事到如今,局面竟然演变成如此糟糕的模样!

二人不敢耽搁片刻时间,脚步匆忙地一路奔向庆王府,并请求拜见庆王。

李弘茂听闻通报知晓了他们前来的目的后,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不易察觉的笑容。

随后不慌不忙地开口说道:“二位稍安勿躁,暂且先随本王来吧。”

说完,便迈步在前引路,常梦锡和马先进见状,急忙紧跟其后。

不多时,李弘茂就领着他们行至一处库房前停下了脚步。

随着库房那厚重的大门被徐徐推开,常梦锡和马先进不禁瞪大了双眼,嘴巴也张得大大的,满脸都是惊愕之色——只见库房里面满满当当堆积如山的全是粮食啊!

那一袋袋的粮食被整齐有序地码放在一起,远远望去犹如一座用粮食堆砌而成的小山丘一般。

“此处存放着足足十万石的粮食呢,用来赈济那些遭受灾害的百姓们已然是绰绰有余啦。”

李弘茂面色平静如水般淡淡地说道。

常梦锡此时激动万分,眼眶瞬间变得通红起来。

他双手抱拳朝着李弘茂深深鞠了一躬,声音略带颤抖地问道:“王爷啊,您既然拥有这么多的粮食......又为何不早些时候把它们给拿出来呢?”

李弘茂微微皱着眉头,轻轻叹了口气,目光望向远方,缓缓说道:“长史有所不知啊。”

他的声音低沉而平稳,带着几分无奈与感慨。

“这些粮食,皆是我暗中筹备而来。你也清楚,朝廷拨下来的物资向来有限,我早料到那点东西肯定不够。所以,数月之前,我便提前派人乔装打扮,分散到各地,不惜耗费重金,四处采购,历经千辛万苦,才好不容易凑齐了这些粮食。”

他微微顿了顿,神色变得凝重起来。

“之所以一直没有声张此事,实在是怕走漏了风声。这世道复杂,难免有一些心怀不轨之人,若是让他们知晓了这批粮食的存在,必定会想方设法来抢夺,到时候,百姓们的救命粮可就危险了。”

常梦锡站在一旁,听着李弘茂的这番话,只觉得自己的心绪起伏之大,犹如坐过山车一般。

前一刻,他还满心绝望,看着那些嗷嗷待哺的百姓,心中满是无奈与焦急,以为这场灾荒将无法可解。

可这会,当他亲眼看到库房里那堆得满满当当的粮食时,脸上瞬间喜笑颜开,眼中闪烁着惊喜与欣慰的光芒。

不过,常梦锡毕竟心思细腻。

很快,他便察觉到了一些不同寻常之处。

他的目光缓缓扫过那些装粮食的袋子,眉头渐渐皱了起来。

一般而言,平日里装粮食,大家都是用麻袋装的,可眼前这些袋子,看起来却似乎不是麻袋。

他心中暗自纳闷,仔细打量着这些袋子,却怎么也辨别不出这到底是什么材质的。

而且,更让他感到惊奇的是,这些袋子上面还印有艳丽的文字,那些文字的样式、排版,这种形式都是他从未见过的。

一瞬间,常梦锡的脑海中猛然闪过一个诡异的念头。

他的脸色微微一变,心中暗自思忖。

库房里这足足十万袋粮食,到底是怎么来的?

自己身为长史,平日里对庐州的大小事务都了如指掌,可为何却从未听说过筹备这批粮食的事情呢?

常梦锡心中满是疑惑,眉头拧成了一个“川”字。

如果真按照庆王所说,这十万石粮食是四处采购而来,自己身为长史,负责庐州诸多事务,人脉广泛,为何却连一点风声都未曾听到?

他暗自思忖,想把十万石粮食悄无声息地运送进庐州城,这简直是天方夜谭。

庐州城城门每日进出人员、货物都有登记,如此庞大数量的粮食运输,不可能逃过众人的眼睛,更不可能逃过自己的耳目。

在他看来,这十万石粮食仿佛是凭空出现在庐州城的,要不然自己绝对不可能一点消息都不知道。

常梦锡第一次觉得,眼前这位一脸淡然的庆王,就像一团迷雾,让他看不透。

庆王那平静的面容下,似乎隐藏着无数不为人知的秘密。

尽管他心中有太多的疑问,像一团乱麻般纠结,可他也是个极为识趣的人,很清楚有些事情不能深究。

庆王刚才胡乱编造的托词,已然表明不愿意将真相告知于他。

既然如此,自己又何必自讨苦吃,去追问那些可能会惹来麻烦的问题呢?

他心中想着,来日方长,只要自己在庆王身边,相信总有一天会知道真相。

解决了粮食问题,本应松一口气,可马先进却依旧眉头紧锁,满脸愁容。

他想起士兵们那少得可怜的军饷,心中的不满就像被点燃的火焰,又熊熊燃烧了起来。

“殿下,那军饷之事……”

他欲言又止,声音中带着一丝急切与无奈。

李弘茂似乎早就料到马先进会提及此事,脸上露出一抹胸有成竹的微笑,轻轻点了点头道:“都尉莫急,我自有安排,同我去军营一趟。”

众人快马加鞭,来到城外的军营。

阳光洒在空旷的练兵场上,两千士兵早已整齐列队等候。

他们身姿挺拔,目光坚定,手中的长枪在阳光下闪烁着寒光。

李弘茂大步走上高台,身姿挺拔,威风凛凛。

他目光缓缓扫过每一个士兵,眼神中透着关切与期许。

接着,他转身对马先进说道:“都尉,我今日就当着大家的面,解决军饷问题。”

说着,他一挥手,几个亲兵抬着几个沉重的箱子快步走了过来。

随着“吱呀”一声,箱子缓缓打开。

刹那间,阳光洒在箱子里,白花花的银子反射出耀眼的光芒,晃得众人眼睛都有些睁不开。

士兵们看到这一幕,原本平静的队列中顿时泛起一阵轻微的骚动,大家的眼中都闪烁着惊喜与兴奋的光芒。

李弘茂站在高台上,身姿笔挺,神色庄重。

他向前一步,目光坚定地扫视着台下整齐列队的两千士兵,声音洪亮且清晰地说道:

“将士们,今日,我要给大家解决心头的一件大事。这里有两万两银子,除了朝廷下发的那五千两银子,其余一万五千两银子,都由我个人来出。”

他的声音在空旷的军营中回荡,掷地有声。

台下的士兵们听闻此言,不禁发出一阵轻微的惊叹声。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眼中满是震惊与感激。

李弘茂微微顿了顿,接着说道:“这里两千名士兵拖欠的军饷有一万三千两银子,今日,我不仅要把这拖欠的军饷一分不少地发给大家,剩下的七千两银子,也一并发给大家,就当是我赏赐给大家的,感谢大家平日里的辛苦付出。”

士兵们的脸上瞬间绽放出惊喜的笑容,激动的情绪在人群中迅速蔓延。

李弘茂的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欣慰的笑容,继续说道:“另外,还要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从这个月起,每个士兵的军饷提到二两银子。”

这话一出口,军营里顿时响起一片震耳欲聋的欢呼声。

士兵们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他们欢呼着、跳跃着,脸上洋溢着激动的笑容,仿佛过年一般喜悦。

今天,他们不仅拿到了朝廷拖欠半年的军饷。

而且以后每个月的军饷也涨了,足足二两银子,这对于他们来说,无疑是天大的好消息。

这一刻,台下的两千士兵全都恭敬感激地望向李弘茂,他们的眼中闪烁着崇敬与忠诚的光芒。

他们心里清楚,之所以能有这个结果,全都是庆王的恩赐。

要不是庆王体恤他们,别说涨军饷,就连拖欠的军饷也要不回来。

看着庆王坚定的眼神,他们心中都充满了敬佩。

他们知道,在这个关键时刻,庆王不顾个人得失,一心只为他们将士着想,实在是难得。

马先进站在一旁,又惊又喜,脸上的表情从最初的震惊逐渐转为深深的感动。

他的眼眶微微泛红,心中对庆王的感激如潮水般汹涌。

他连忙单膝跪地,声音洪亮且充满敬意地说道:“王爷大恩,末将和全体将士感激不尽!”

此时此刻,他对庆王的恭敬发自肺腑,绝对诚心诚意。

朝廷一直拖欠他们的军饷,而庆王愿意自掏腰包给他们发军饷,着实令他感动。

而庆王愿意给每一个将士涨军饷,这一点令他心甘情愿地彻底归顺庆王。

“王爷以后但凡有差遣,末将莫敢不从。”

他抬起头,严肃认真地说道,眼神中满是坚定与忠诚。

李弘茂脸色大喜,眼中闪烁着喜悦的光芒。

他连忙快步走下高台,双手用力地把马先进扶起,深深的看向对方,目光中透着信任与期许。

“体恤将士,这都是我应该做的。”

彻底收服都尉马先进和两千将士,李弘茂心情大好,喜不自胜。

他之所以做这么多,又是自掏腰包,又是涨薪水,为的就是彻底收服军心,让这两千将士死心塌地地效忠于他。

如今,看着眼前这一张张充满感激与忠诚的面孔。

他知道,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