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公人成长手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最不该混日子的两个阶段

每个人都该认真地活过一生,每个阶段都不该混日子。但有两个阶段,在别人口中是可以混日子的,对当事人来讲却是最不该混日子的:一个是大学学习阶段,一个是体制内工作阶段。

我们最常听到的谬论,大概是上大学就轻松了,混混就毕业了,还有什么混个毕业证之类的说法。同样,体制内也被许多人视为绝佳的混日子场所,躺平、摆烂,应付、敷衍,混个什么级别,混个退休之类。说这两个阶段可以混,无非是在这两个阶段混日子,一般问题不大。大学也好,体制也罢,如果不犯什么原则性的错误,不会有人揪住不放,把你清理出去。再加上,进入大学、体制,都是在付出较长时间的辛苦后得来的,人容易滋生歇一歇的思想,奖励下自己,周围人普遍也是理解的。

人的成长是个逐渐为自己负责的过程。想着混日子,甚至因为混日子不被发现而沾沾自喜的人,本质上是还没有理解这一点。工作中,他们浪费一天的时间,摸了一天的鱼,会觉得占了一点点便宜,似乎浪费的不是自己的生命、不是自己的时间。他们还不是自己的主人,还没有完全为自己负责。同样,把学习当作完成老师、家长、社会安排的任务,以应付差事的思维处理,也是这个问题。我们都知道“滥竽充数”的成语故事,很多时候自己却不知不觉成为故事里的人。

大学期间,一个人没有那么多杂事,任务比较单一,再加上精力充沛、思维活跃,时间也是大把大把的。身边有随时可以请教的老师,有可以一同探讨问题的同学,有各种各样的研讨讲座,还有看不完的书,不受打扰的学习时间,这些大学生习以为常的东西,实际上是极为难得的,甚至一个人一辈子只有一次。如果用来增长本事,那真是绝好的机会。同样,体制内也是这样,单位提供了平台资源、学习培训、晋升渠道,哪怕犯了不小的错,只要不是原则性的,单位也往往替你兜住,这都是极为难得的条件。

学习和工作,到最后长的都是自己的本事。这是问题的关键。不讲那么多大道理,人首先必须认清楚这一点。“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个最朴素的道理,在现今这个时代也是管用的,甚至越来越管用。

如果你是个在校生,我建议你好好学习,多备考、多考证、多参加学习类比赛、多实习,多做对你将来有益的事情。如果你想进体制,那更得提前动手,在完成学业的同时,笔试、面试一起学习,该刷的题要刷,该背的题要背。不要觉得一点儿都不自由,一点儿都不青春,人生就是这样的,如果你有足够的资源,当然有资格自由张扬,但是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提前动手、笨鸟先飞才是正确的战略。我在大学时代不是个好学生,浪费了太多时间。前几年,我还经常做梦,后悔自己太肆意张扬了,在人生最好的年华没有为自己做些什么。

如果你刚刚进入体制,我建议你多观察、多请教、不多嘴,踏踏实实工作,积极主动工作,趁着年轻多做些事情。在最开始要当个态度达人,展现出年轻人的工作热情,最好的标签是积极上进、有分寸,尤其是你与多个新人一起进单位,如果你在态度上更积极,就极容易脱颖而出。接着,要努力成为能力达人,打磨锤炼自身业务,培养核心竞争力,夯实在单位立足的基础,逐步成长为领导和同事靠得住、信得过的行家里手。最后,既有态度又有能力,那就要更进一步,成为关系达人,会统筹、会协调、有胸怀,能调动资源、带领团队解决困难,这就是在慢慢转变为领导者。注意,关系达人是一种概括,不是让你不择手段搞关系、拉圈子。

时间几乎是所有事情的慢变量,看着不起眼,一秒秒流动,最后却显现出惊心动魄的力量。“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希望年轻的同学们,在最该成长的日子珍惜当下,努力进取,不辜负窗外的时光和当下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