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天佑上手
稍作休息后,老妈就继续忙碌了起来。
先是找来相近年代的宣纸,裁剪好刚刚大于画心一指的大小。
然后拿了面刷,沾足了水浆糊,均匀的刷在画心上。
整张画心由水浆糊打湿后,整体颜色发深。
这个时候,画心的部分区域,因为画面断裂,很多地方都连接不上。
老妈取了小几号的竹刀,一点点的轻轻挑动画面碎片。
将它们挨个调整到合适的位置。
让李天佑帮着扯着裁好的宣纸,从一头轻轻放在画面上。
老妈手里换上了另一副软点的鬃刷,一点点均匀的刷着宣纸。
李天佑那边也匀速放下宣纸,整张宣纸,平平展展的拓印在画心上。
这个时候,旧报纸就又派上用场了。
旧报纸平铺在画上,用鬃刷在报纸上使劲平刷。
每一下都尽力将画心与托料纸粘合。
来回多次平刷以后,老妈用稠浆糊在画的四周边缘,均匀的涂抹了一圈。
两手揭起整个画作,提着就粘在了画室的墙上。
软刷均匀的按压了一番画作,确定已经固定在了墙上以后。
小心的在一处边缘掀起来一个口子。
朝着里面吹了几口气。
画面四周稳定固定在墙上。
而中间位置在吹进去空气以后,鼓鼓囊囊的。
用手轻轻按了按,确定空气能通过那个小口子排出,空气能流通。
这才算结束今天的工作。
接下来,只需要耐心等待墙上的画作风干。
差不多两天后,才能接下来的工作。
老妈坐着喝茶,同时给李天佑布置了今天的作业。
绫子的是最后工序加装到画作上的。
但是绫子买回来时,就是普普通通的一种布料罢了。
装裱匠要提前制作好绫子的备料,用作需求之时。
先把熟宣纸,平铺在桌案上。
完全打湿后,均匀的涂抹上浆糊。
选好绫子后,裁剪好大小,打湿后平铺在宣纸上。
同样的报纸覆盖,鬃刷来回平刷。
最后将加了宣纸的绫子粘在墙上等风干。
风干后的绫子,因为背后有宣纸的存在,不再是软塌塌的布料。
厚实的质感,可以直接裁剪,用作画作上下四周的点缀装饰。
绫罗绸缎的颜色各式各样。
那么同样作为画作装饰的绫子,颜色样式也是繁杂无比。
大致分为冷色系和暖色系、特殊类等等。
国画分为山水,写实,人物等等,书法也有各种大小,字体,用途等等差别。
如何搭配画作,加装不同色系的绫子,也是一门大学问。
比如福如东海寿比南山这类恭贺类书法,就必须走暖色系的红色。
条件好点的,可以上带有描金背底的绫子。
贺寿类的书法,瞬间就上档次了。
而要强调“君子贵如竹”这类明志的画作。
就不能上颜色太艳丽的绫子,搭配冷色系的效果更好。
这些大多数都是在日积月累的经验中,学会如何搭配。
老妈选了几张常用色系的绫子,实际演示了一次如何制作上墙,就不管娃娃干啥了。
她忙了一早上,也是累了。
这会准备去办公室和几个阿姨聊会闲天。
留足两个小时,让李天佑学着上手。
差不多吃饭点了,俩人再一起回家吃饭。
老妈溜达走以后,李天佑自己系上了围裙。
抓起自己新新的刷子,粘上了浆糊。
学着老妈的样子,平铺好宣纸,又打湿了绫子,一点一点的刷。
老实说,刚刚看老妈做的时候,流畅的很。
轮到自己了,刷子也不听使唤,浆糊也涂抹的不是很均匀。
明明绫子都铺展成了一个长方形了,刷到最后,变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
四个角拽了拽,根本没有多大变化。
算了算了,慢慢来。
第一张先上墙再说。
四尺整张的绫子,加了浆糊,加了宣纸,悬空提起来,还真的有点重呢。
垫着脚尖,把整张绫子糊在墙上,四周仔细的刷了一圈。
学着老妈的样子,边缘揭起来一个小口,大口吹气进去,鼓鼓囊囊的画面,按了按,搞定一张。
成就感这不就有了。
没得瑟多长时间,趁着手热,继续弄第二张。
这次好多小细节,已经被他抓到了,处理起来熟练了很多。
平平展展的一张长方形,让他很是满意。
人就是要这样,多次尝试去做一件事,每次都有进步,就会慢慢变好的。
等到他在处理第六张的时候,老妈来喊他回家吃饭。
看着墙上从左至右的几张刚上墙的绫子备料。
娃娃还是有点子天赋在身上的。
进步极其的明显,再过一阵子,再看看能不能让他上手一些别的。
今天差不多了,回家吃饭。
李天佑收拾好桌案上的工具,又把各个刷子都清洗了一遍,规整好画室各类物品,这才关好门,跟老妈回家吃饭。
老爸在家早就弄好饭了,臊子面,卤好的大块酱肉。
美美的吃了一餐。
饭后和老妈坐在沙发上休息。
老妈也给老爹夸奖了一番娃娃的成长迅速。
估计再有一阵子,就能上手练一些普通点的书画了。
老爹也是跟孩子聊起来了现在这个行业的现状。
传统手工装裱,早年间兴起于苏州。
那里书画装裱可以追述到以前南宋了。
以前都是宫廷御用的装裱师傅,慢慢的转向民间。
而装裱艺术历唐至北宋已达到一定水平,被称为“宣和装”。
明宣德以后吴中书画名家辈出,重心渐渐转移到苏州,苏州继承了米芾时的优良传统并受到吴门画派文人的影响,随后数百年。
苏裱的影响跃居中国之首,号称“吴装”。
自古时候起,装裱字画都一直深受文人墨客的青睐。
好的字画,通过高超的装裱技术,能够更好的保存多年不变。
到了近现代,全国各地的一些装裱技术,都是由苏州的吴门装演变而来。
文人也好,墨客也罢。
穷秀才吃饱饭都是问题,哪来的资金去装裱各类字画呢。
所以这个行业打交道的,一直都是家资丰厚之辈。
这些年,随着外来物的普及,传统手工艺受到强劲冲击。
自动装裱的机器也被人发明了出来。
一副字画,在机器的运作下,两小时就装裱完成。
或者,那根本算不上装裱。
就是简单的喷一遍工业胶水,机器压实画作,电力烘干,自带胶条的边缘装饰一体成型。
看着是像那么回事,但是这玩意能保存两年就是极限了。
传统的装裱的画作,几年十几年不生虫,不打卷。
而机器制作的画作,第二年就开始变形,画作边缘开始卷曲翘边。
说到这里,他老妈也是撇撇嘴。
“什么洋玩意,也敢碰瓷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