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平津战役
平津战役是政治、军事、心理等斗争艺术高度结合的大战。1948年11月29日战役发起前,国民党已在辽沈战役丢掉47万关外大军,而逐鹿中原的淮海战役激战正酣,蒋介石30万嫡系部队危在旦夕,倒是龟缩北平、天津狭小地带的华北“剿总”司令傅作义麾下50万大军,成了毛泽东视野里的焦点。他指出,平津战役是抑留敌人,不使脱逃,然后加以各个歼灭的特殊斗争,不仅要解放华北,更要防范傅作义部海运南撤或西奔绥远,令全国战局复杂化。要知道,蒋介石已多次逼傅作义撤守平津,率军南下,扭转颓势。
平津战役部署上,中央军委要求解放军缓攻太原、撤围归绥,令傅作义暂时感到安全,同时命令华北野战军切断平绥铁路,阻止傅作义逃往绥远。东北野战军不待休整,隐蔽入关,分割平津,并采取许多佯动措施,麻痹敌人。结果在1948年12月前两周里,傅作义和蒋介石继续围绕“留与走”纠缠不清,可解放军已将华北国民党军孤立于北平、天津、塘沽、张家口、新保安五处,完成包围。接下来,解放军按“先打两头,后取中间”顺序发起攻击,先克新保安,歼灭傅作义主力35军,又歼敌7个师,解放张家口,然后仅用29小时消灭拒绝放下武器的天津守敌13万,打破傅作义的幻想,促其接受和平改编,解放军进入北平。平津战役历时64天,除塘沽5万守敌由海上逃跑外,解放军共歼灭或改编国民党军52万,基本解放华北全境。至此,国民党主要军事力量已灰飞烟灭,全国处于革命胜利的前夜。
平津战役的胜利,也是人民战争的伟大胜利,华北和东北广大人民在党政机关组织动员和革命胜利形势鼓舞下,克服一切困难,以巨大人力、物力支援前线。早在辽沈战役结束时,获得解放的东北人民就为解放全中国,以极大热情鼓励自己的子弟和亲人入关作战,还投入15万民工随军支前。华北人民同样全力以赴,组成以战场为中心的密集供应线,单单运输和战勤方面,华北和东北就有30万民兵、民工直接服务前线,150万人担任修桥、修路及押送俘虏等工作。今天的北京军事博物馆陈列的一只木榔头和一条冰锥子就是那段历史的见证,当年攻打天津时,支前船队遇到冰封的大清河,4.4万人民群众拿着这些简单而原始的工具,两天内就把168里的冰床砸开,开辟出胜利的航道。
要事 解放天津
1月14日,解放军向天津市区发动总攻。(图/佚名 摄)
1月15日,天津攻坚战中解放军的重炮阵地。(图/佚名 摄)
1月15日,天津攻坚战中的解放军登城突击组。(图/佚名 摄)
1月15日,解放军突破天津外围城防后,东西对进的两路大军会师金汤桥,切断了国民党守军的南北联系。这成为解放天津的关键历史节点,标志着国民党守军防御体系的全面溃败。(图/佚名 摄)
1月15日,解放军攻占国民党天津警备司令部。(图/佚名 摄)
天津市各界庆祝天津解放。(图/佚名 摄)
要事 北平和平解放
1月22日起,傅作义率部25万人撤离北平市区,接受和平改编。图为1月31日,出城接受改编的国民党部队。(图/佚名 摄)
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北平各大学学生热烈欢迎人民解放军入城。图为学生们在街上宣传共产党的政策。(图/佚名 摄)
2月3日,解放军举行北平入城仪式。图为解放军战士们以整齐的列队从正阳门入城。(图/齐观山 摄)
2月3日,解放军举行北平入城仪式。图为人民军队的坦克隆隆驶过东交民巷。(图/张祖道 摄)
1949年1月1日,北平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和北平市人民政府公告成立。北平和平解放前夕,中共中央华北局指示,为摧毁旧政权,建立新的人民民主政权,北平和平解放后实行军事管制。图为新中国成立初期,公安部队警卫北京市人民政府。(图/佚名 摄)
2月5日,经党中央批准确定香山为中共中央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的驻地,中共中央机关分驻香山,中央军委机关分驻西山。图为中央警卫团战士守卫中共中央香山驻地。(图/佚名 摄)
2月,北平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派员接收国民政府中央银行北平分行,同时中国人民银行总行迁入该大楼。(图/佚名 摄)
北平和平解放,人民政府组织运送粮食供应市民。(图/佚名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