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公务员](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776/52921776/b_52921776.jpg)
第84章 冥冥之中有天意
顾青已经不需要上算学一课。
不仅不用上算学课,还会在原本属于他的算学课上,给学生们讲述《算学新解》。
为了能够快速地在崇正书院推广简易数字计算法。
山长焦竑也开始授课,教导学生认识简易数字,以及竖式计算法。
王夫子的算学课也换成了这个内容。
甚至是连朱国桢也都安排给其他学生讲学,他算得上是《算学新解》的第一个学生,这三个月以来,也跟着学了不少。
这几天,又是跟在旁边,听了顾青讲了好几次。
由他来讲述《算学新解》的基础知识点是没有什么大问题。
至于一些疑难的问题。
可以记录下来,再请教顾青。
“我们只要是明白了这十个数字代表着的数,然后再学会排列组合,基本上就已经掌握了算学新解中的基础篇,也就是简易数字。”
“其实,这种竖式计算法,和算盘差不多,我们记得进位、借位就可以上手,甚至是不用算盘就能口算出来。”
“比如786乘以23这种计算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算术,我们可以先用786乘以3,再用786乘以2,因为2是十位,所以算的结果加一个0,变成万位数,再加乘以3的结果。”
“当然,在没有掌握竖式计算之前,你们还不知道为何要如此计算。”
“简易数字计算法中的竖式计算,就是要列式,例如这道题,要这么列竖式……。”
一开始。
大部分学生其实是抱着好奇的态度来学习。
毕竟,传闻顾青写出了算学心得,然后惊动了应天府知府汪宗伊等人。
汪知府甚至是还写了奏折,向皇上奏明此事。
也就是说。
顾青写的算学心得已经是上达天听了。
这可是他们想都不敢想,也十分羡慕的事情呢。
就好像,看到了某个人中了一个亿,幻想着自己成为了那个中奖的人,一下子就实现了一个小目标。
“我说呢。”
“当初就有一些疑惑,顾青的算学天赋怎么会那般高,原来是见到过简易数字计算法呀。”
“大钦兄此言差矣,在某看来,顾青的算学天赋,还是很高的。”
“毕竟,这西方的简易数字计算法似乎早已经传入大明,也有很多人知晓,却并未引起重视。”
“倒是这顾青,看了一点儿之后,竟然能够融会贯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编撰出来《算学新解》。”
“其中一些内容,我等都还没写到呢。”
“中和兄所言不错,顾青才来崇正书院一月有余,就已经展现出来其算学天赋了。”
“三个月来,我时不时还看到他走路都看着书,夜里还挑灯夜读,连饭食都是朱国桢去食堂打饭带回学舍吃。”
“听闻,他十三岁读书,如今年岁不过十五呢。”
“什么?十三岁读书,现在也不过是十五岁,也就是说,他读书也就两年?”
“这便是真正的英才吧?”
“不过,这话说出来,简易数字计算法确实是好用,我现在计算百位左右的加减乘除,都比以前快了很多呢!”
崇正书院的学子们一边学着顾青所编撰的《算学新解》,一边讨论着顾青。
越是了解顾青,也就越发佩服。
甚至是有一点儿羡慕嫉妒了。
自己要是有这样的才学,该有多好呀!
且说,汪宗伊乃是应天府知府,他的奏章,是通过了专门的渠道,以最快的速度送往顺天府。
但是因为这个时代交通工具,以及道路曲折的局限性。
从应天府到顺天府一共设立了四十多所驿站,并且还是水陆兼并,从应天府的龙江驿出发,到龙潭驿、再到仪真县仪真水驿、再到扬州府广陵驿……最终到达顺天府。
若是紧急军情,用上的便是八百里加急件。
而若是寻常的奏章,自然是用不上这么高规格的加急件,汪宗伊则是出了点钱,以快人快马的速度,让自己的奏章能够快速到达顺天府。
而这也是十余天之后了。
金秋九月之时,紫禁城内的内阁衙门内,烛火通明,映照出一片繁忙而肃穆的景象。
首辅张居正端坐于案前,眉宇间透露出一种不怒自威的沉稳,他的身旁围绕着几位同僚,皆是朝中重臣,各自手持文案,低声讨论着国事,空气中弥漫着紧张而又专注的气息。
此时,一名身着锦衣的宦官匆匆步入,手中紧握着一封密封的奏折,步伐中带着几分急切。
他行至张居正面前,低声禀报:“首辅大人,应天府加急奏折,刚刚送达。”
言罢,恭敬地将奏折递上。
张居正闻言,眼神微凝,缓缓伸手接过,其余同僚亦不约而同地投来好奇的目光。
在众人注视下,他小心翼翼地拆开火漆封印,缓缓展开那泛黄的宣纸。
随着目光的移动,张居正的脸色逐渐变得凝重,眉头紧锁,就连呼吸也似乎在这一刻变得沉重起来。
周围的大臣们见状,心中暗自揣测,这份来自应天府的奏折究竟蕴含了何种惊人的信息,能让一向以冷静著称的张居正露出如此神色。
终于,张居正抬头,目光扫过众人,声音低沉而有力地说道:“诸位,应天府上报之事,实乃匪夷所思,诸位也一并看一看吧。”
随即,他将奏折轻轻传递给身旁的同僚,众人依次传阅,只见奏折中详细记载了一件发生在应天府崇正书院的事件。
一位十五岁的学子,在西方经文之中,发现了简易数字计算法,并且和中原算学融会贯通,编撰出来《算学新解》,此法计算之时更为简便快捷,学子们学习起来,也会很快上手,而不至于对算学望而生畏。
有的大臣读罢,面露惊愕之色。
有的则低声议论,讲述其中之奥妙,又或者是计算之法。
更有甚者,眉头紧锁,似乎已预见到此事将对朝局产生深远影响。
张居正沉默片刻,目光深邃,似乎在思考着应对之策。
“此事关系重大,必须即刻上报皇上,并召集六部九卿紧急商议对策。”
张居正的声音沉稳而坚定,打破了室内的沉寂。
他如今正在全力推行新政,想要对大明的弊政进行一次大刀阔斧的改革,从而中兴大明。
可太多的人却固步自封、墨守成规、抱残守缺,明知道这大明弊政太多,如税管理混乱,丁银不清、人口不清等问题导致赋税不均,以至于百姓哀声哉道,甚至是积怨已久。
若再不肃清朝野、革除弊政,使得民富国强。
大明必定要亡!
而他一直都在寻找着突破口,想要给那些整日里之乎者也、冥顽不灵的老顽固们一个下马威。
今日见得这一封奏章,倒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机会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