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拜访(兄弟们,求追读啊)
太阳照在屁股上,韩春明又跨上了自行车,“哐啷哐啷”的向燕京文艺杂志社骑去。
几公里的路程,人来人往很是热闹。
韩春明可不想给自己制招来烦,长篇和诗歌不同,太容易夹带私货。这在后世尚且是个难绷的话题,更别提1977年的今天。
这玩意要是被人给举报了,跑都没地儿跑。
到时真就穿越成了一场空。
“老爷子,忙着呢?”
来到燕京文艺小院门口,韩春明跟大爷打了声招呼。
挺长时间没见,传达室大爷没认出来这货是给他半包烟的家伙,坐在窗口傻呵呵的笑了笑,回了句:“上班啦?”
“啊?对对对!”
“那你今儿可有点迟了。”大爷笑呵呵的。
韩春明也跟着笑,翘个大拇指:“您老教育的是。”
郑同眼神奇怪的听着俩人对话,心说这都什么跟什么啊?一唱一和,整的跟特务接头似的。
到了楼上,他跟负责人打声招呼。
“谭老师,韩春明同志来找您,人带到了,我先去忙了。”
办公室里,谭谊正在审稿,听见声音了抬头看了看,语气惊讶道:“是小韩同志?你今儿怎么过来了?有新稿了?”
“没有,过来跟您学习。”
“小韩同志客气了,谈不上,谈不上!是大家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嘛,快请坐快请坐。”
韩春明被眼前的热情惊到,走进办公室,还是那条硌屁股的长凳,谭谊起身先给他倒了杯水:“小韩同志喝水,样刊和汇款单都收到了吧?”
“收到了,让您费心了。”
韩春明抿了一口,烫的一逼,干脆放下杯子,直接表明来意。
他并不打算占用人家工作时间,一来不礼貌,二来他们并不算熟悉,也不好过份打扰。
“哦?意思是你打算写短篇,担心有瑕疵,是吗?”
谭谊投来个会意眼神,“这完全不需要担心的。”
“是有这方面顾虑,所以先来请教谭老师,给您添麻烦了。”
“不麻烦!就算是有瑕疵,我们在刊登前,也是要作者修稿的,所以不要担心这个问题。”
“修稿?”
韩春明愣了下。
不由自主就想起,那位把悲伤留给读者,把快乐留给自己的余华同志来,以前常听人说,这位修稿非常卖力,只要能发表,他可以把反派修成伟光正。
不过这都是后来的事了,现在余华还是十七岁的小屁孩呢。
“你看,你这就外行了吧?”谭谊笑了笑,话锋忽转:“你刚才说写了两章?稿子带了吗?方便让我看下?”
“带了带了。”
韩春明从包里取出一沓信纸递出去:“谭老师,您指导。”
“嚯,写的够多啊!”
谭谊接过信纸,戴上了眼镜,看向标题。
“背着爸爸上学。”
书名挺有意思的,勾起了他继续看下去的兴趣,视线继续往下,落在了正文上。
内容有点凄苦。
农村孩子石娃从小便没了母亲,与父亲和姐姐相依为命,由于家境贫寒,只能供养一个孩子上学,于是父亲便用一把勺子来决定姐弟二人谁去读书,最后命运的勺把指向了石娃,成绩优异的姐姐,不得不中途退学......
眨眼十多分钟过去了。
谭谊来来回回看了三遍,有些意犹未尽:“故事很精彩,也很凄苦,剩下的稿子?”
“还没写呢。”
韩春明笑了笑。
精彩不精彩,他不知道,但凄苦肯定是凄苦的。
这是根据《背起爸爸上学》这部电影编来的,原作者正是那位,为了不上班而努力写书,最后给读者留下一地悲伤的余华。
谭谊用笔凌空在稿纸上点了点,有些不理解:“你年纪轻轻,为什么想写这么沉重的东西?和你诗歌风格反差很大,跟我想象中的年轻人,也不太一样。”
“因为生活从来都是沉重的,我们眼前的苦难在许多人面前,已经是天大的幸事。”
“什么?”
韩春明整理了一下情绪,沉默片刻在心里措辞。
“写这个,就是想告诉人们,生活从来都是沉重的,石娃能够读书,是因为有父亲和姐姐的牺牲,所以他才格外珍惜。”
“书名叫背起爸爸上学。”
“是因为石娃的父亲瘫痪了,他想照顾父亲,又不愿意放弃读书的机会,所以他才会决定,每天背着父亲去上学。”
“我觉得,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有直面逆境的勇气,也需要有对家庭的责任感。”
“这就是我想表达的思想。”
说完,韩春明又斩钉截铁的肯定:“对,就是这样,这就是我想表达的核心观点。”
谭谊被面前这小子的陈述震住了,对方诚恳又坚定的态度,好似曾经目睹过这一切的发生。
他抿了抿嘴唇,笔尖在稿纸上点了又点。
“题材很好,有意义,也有深度,可小说是需要阅历支撑的,你有没有想过,能不能驾驭得了其中的情感?”
韩春明看着他,点点头表示认同,安静了小会,才开口道:
“不是所有事都需要亲身经历,才能将它写的入木三分,其实我第一次想到这个故事时,我感觉自己的灵魂,已经经历了一场漫长的重生。”
“当我开始写它的时候,我的笔尖能与我的情绪产生共鸣。”
“我时常会反问自己一个问题,如果我是石娃,有没有背着爸爸上学的勇气和决心?”
“说实话,我不知道这个答案,因为我的父亲离我已经很远很远了,所以我想尝试,让自己在书中经历一场轮回,在石娃这个人物上,找寻这个答案。”
“谭老师,您觉得呢?”
韩春明给出了他能想到的,最为认真的思考。
谭谊只觉得自己傻了。
疯子和天才只在一念之间,他坐在椅子上盯着韩春明看了许久。
半晌,才肯定道:“我赞同”
“小韩同志,我很期待你这部作品。”
“那这本书,你们是要的?”
“要,肯定要。”
谭谊的情绪较为沉稳,“我们需要这种凝练写实的文字,如果每一个孩子们都能理解‘背起爸爸上学’的真正含义,这对他们来说,是件功德无量的好事。”
“甚至我在想,如果这样的作品,能够拍成教育片,能够让更多孩子看见,会是何等的幸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