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前言
我对国旗有认知,是因为小时候受语文老师赏识,每周能受到老师的委派,在小小的乡村小学里,在那面红艳艳的国旗下,方方正正的、由水泥台修葺的国旗台前,进行国旗下演讲,一个人要成长,要有面对生活的勇气,首先要培养出在很多人面前大声说话的勇气,感谢当时我的语文老师们,给了我能在很多人面前说话的机会,也让小小的心灵萌生了与国旗有羁绊的种子。
小时候,我看过一部电视剧剧,零几年,在甘肃的一个小村庄,物质贫乏,我认识这个世界的最初,是老师和书本,此外最重要的媒介就是用天线连接的那个屁股大大的、不时还因为信号不好而冒雪花的电视机。天线连接的老电视机,并不能像如今的联网电视机那般有很多频道,只有少的可怜的地方台和CCTV1,但是就是这样的条件,电视剧里的连续剧在那时娱乐乡村条件匮乏的时期,那么让人们喜闻乐见。在和平年代,小孩没经历过战争,不知战场凶险,未见战争时期的血雨腥风,更不知国难家仇,每天最大的事儿就是在学校没带红领巾会担心被老师骂,当时会觉得没带红领巾天都要塌了,也不明白为什么小学生一定要带红领巾。直到学了一篇课文《一面五星红旗》,内容是这样的:
在国外读书的第一个假日,我决定做一次漂流旅行。收拾好背包,我把它系在筏子上,手举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便出发了。
筏子顺流而下,到了傍晚,河面变窄了。为了防止丢失,也为了行动方便,我把国旗从旗杆上抽下来,系在脖子上。
不久,筏子漂到了水势最急的一段河面,周围一片漆黑,我想大声呼喊,给自己壮胆鼓劲。还没等喊出口,只觉眼前一黑,便落入激流之中。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被一块巨石挡住了,头和身子被撞伤了好几处,筏子和背包都无影无踪。我迷路了,在荒无人烟的大山里转来转去。直到第三天中午,我才来到一座小镇,走进一家面包店。
我向老板说明了自己的处境。老板听懂了我的话,却把双手一摊,表示一脸的无奈,说:“我讲究平等交易,我给你面包,你能给我什么呢?”
此时我身无分文,只好脱下新买的大衣。老板接过去看了看,耸了耸鼻子,还给了我。
突然,老板眼里闪出亮光,他用手指着我脖子上的五星红旗,惊奇地问:“那是什么?”
我犹豫了一下,把国旗慢慢解下来,再展开。这面做工精致的五星红旗,经过河水的冲洗,依然是那么鲜艳。
老板拍了拍我的肩膀,告诉我可以用这面旗子换面包。
我愣了一下,然后久久地凝视着手中的五星红旗。老板转身拿起一块面包,见我没有反应,以为我嫌少,又拿起两块面包递给我。
“可以吗?交换吧。”老板冲我打着手势。我摇摇头,吃力地穿上大衣,拿着鲜艳的国旗,趔趔趄趄地向外走去。突然,我摔倒在地上,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我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躺在医院的病房里,身边站着的就是面包店的老板。他见我醒来,冲我竖起大拇指,说:“安心养一养,费用由我来付。”
这时我才发现,在我床头的花瓶里,有一束美丽、芬芳的鲜花,花丛中插着那面心爱的五星红旗。
当时,老师说的话,大概只要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青年人们都知道“五星红旗,是用烈士的鲜血染红的!红领巾代表红旗的一角,每个少先队员都应该佩戴它和爱护它,为它增添新的荣誉”。
最初的认知,是它,四个黄色的小星,围绕在一颗大星身边,缀在鲜艳的红旗上格外亮眼,看着很是喜人。对那面旗,有认知上的进步,是因为《永不磨灭的番号》大结局,当李大本事的队伍,阻击了数倍于自己队伍的敌人的进攻,为大部队有生力量争取撤退的时间,那面千疮百孔的红旗上绣着李大本事所带的队伍的番号。
结局是所有人都牺牲了,李大本事在尸山血海上撑起了那面旗,站着牺牲!
所有角色都牺牲了,那么鲜活的群像生命在眼前因为抗日战争消逝了,中央为这支队伍赋予了番号,是李大本事毕生追求的番号,那是永不磨灭的番号,那个结局,对一个小学在读的小孩来说,像一记灵魂的重击,振聋发聩,我只记得那晚,我在母亲的怀里哭的涕泗横流,第二天再去学校看到那面五星红旗,它就不一样了。
写下这部作品,初衷是为了完成班主任的作业,但要是真的下笔写点什么,我想还是写写我青春里乃至生命中最有分量的部分——高校国旗护卫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