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看见孩子
因为工作的关系,我经常到中小学校观摩学习。除了聆听学校的报告,我还会把注意力放到孩子们身上,因为在我的教育理念中,孩子是校园学习和生活的主角,他们的一言一行和精神状貌,从某种程度上能够映射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双重影响。
身为九年一贯制学校校长,同时又是孩子的父亲,我在长达近30年的教育实践中深刻领悟到,看见孩子,不仅是教育的出发点,更是教育的最终归宿。从细致观察并尊重孩子的个性特质、发展需求开始,到引导孩子发现自我、释放潜能,直至在让孩子实现终身成长的过程中,我们要始终确保孩子居于教育的中心地位。
在校园里,看到孩子们在绿茵场上自由欢跃的身影,以及与来访嘉宾热情挥手致意的场景,我能感受到他们在校园生活中洋溢出的快乐气息,也能够真切地感知到家庭环境的温馨氛围及其赋予他们的安全感。
在与孩子们交谈互动时,我发现有的孩子自信洒脱,言谈举止得体、逻辑严谨,见识广博,能够在对话时挥洒自如,举重若轻;而有的孩子则眼神闪烁,回避目光接触,流露出羞涩与紧张情绪。这固然体现了孩子们的个性差异,但同时也与他们所接受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息息相关——学校是否为孩子们提供了广阔的成长平台与充足的展示自我的机会,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陪伴质量及沟通交流的方式如何。可以说,是家校双方共同塑造了孩子们在社交场合中的行为表现与心理状态。
因此,唯有家庭与学校构建起牢固的合作联盟,从“看见孩子”出发,共同为孩子的成长规划路径,引导他们在生活与学习中深入探索内心世界,勇于表达个性,编织属于自己的成长故事,孩子方能在时代洪流中找到自己的定位与自身存在的独特价值,并由此孕育出人生的深刻意义感与价值观。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甚至社会教育。然而,在“双减”政策和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许多家长对于学校教育的新变化尚不明确,因此在家庭教育上仍然沿袭旧有的模式,或者面对孩子出现的各种问题,无法坚定教育方向与保持教育定力。
在本书中,我运用丰富的实例为读者呈现了“10后”孩子们的学校生活,剖析了孩子们在新时代亟需塑造的一系列核心素养,包括但不限于自我管理、学会学习、批判质疑、责任担当、健全人格、实践创新等方面。同时,我进一步探讨了教育工作者与家长如何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中创造教育契机,共同实施有效的教育方法,以期培养孩子适应未来发展与终身成长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以下对各章内容要点做简单陈述。
第一章讲解“设立责任边界,促进孩子自主成长”。本章聚焦于“看见与尊重”的教育核心,从行为、语言、思想、时代、规则等五个方面划清家长、教师与孩子的责任界限,通过具体的教育方法培养孩子生活上的责任感和家庭生活中的规则意识。在此基础上,我们通过有效陪伴,既能给孩子以稳定的安全感,又能发现生活中蕴含的丰富的教育契机,从而为孩子营建一个和谐、民主、宽松又适于进取的成长环境。
第二章讲解“构建稳固的家校关系,形成教育合力”。在塑造孩子全面发展的教育版图中,孩子、家长与教师构成了一个坚不可摧的“黄金三角”。家访与家长会作为家校沟通的桥梁,不仅要发挥传统意义上的信息交换功能,更应成为激发孩子自我驱动力和自主学习意识的强有力的催化剂。日常沟通中,微信等现代通信手段成了家长与教师紧密协作的便捷载体,它们不仅促进了双方的即时互动,还加深了家长与教师对孩子成长动态的共同关注。
本章提出,为进一步深化家校合作,家长应主动寻求多元途径融入班级活动,如参与家长讲堂、家校志愿服务等,这不仅增强了家校联结,也为孩子树立了积极参与集体活动的榜样。在培养孩子的个性化成长路径上,家校双方需在拓宽视野、提升共情能力、引导青春期孩子心理健康以及认识并尊重孩子性别差异等多个维度上形成共识与合力。
第三章讲解如何帮助孩子编织成长故事。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每个孩子也都有自己的世界。从这个角度看,“长大成人”的提法是值得商榷的——孩子不是尚未长大的成人,而应被珍视为当下就有其独特存在意义的生命体。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我们要鼓励孩子在班级中担任角色职责,参与生活中的实践活动,以此作为孩子社会化进程的加速器,让孩子们在实践中习得协作、领导与责任的真谛。同时,我们还将探讨如何引导孩子合理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及相关高效工具助力自主学习。
第四章的关键词是“舞台”。表达与实践能力的开发和培养常常被教育领域低估,却蕴藏着无限潜能。在“舞台”上,孩子们在观众的目光与掌声中,不仅能显著增强自信心,还能锻炼出坚韧的心理承受力、团队合作精神以及高效的沟通表达能力。从话筒的持握到舞台站位的选择,从体态的训练到演讲稿的精心撰写,乃至应对舞台突发状况的能力,都是我们需要与孩子共同研究和实践的课题。
从更广泛的教育视角来看,社会与课堂都是孩子展示自我、锻炼能力的大舞台。在社交互动中,孩子们能学会自我表达,在交流中培养社交技能与自我认知;在课堂学习的积极参与和深入讨论中,孩子们又能锻炼分析问题、综合信息、做出评价的高级思维技能。这样的成长变化是立体多维的,它既接地气,紧贴生活实际,又充分融入社会,更能让孩子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逐步成长为具有时代特色和社会责任感的个体。
第五章讲解如何培育聪明的学习者。我们的目标,是引导孩子超越单纯追求外界认可的“好孩子”标签,成长为具备独立思考能力和独到见解的“聪明学生”。具备前瞻性的家长与教师,应当秉持这样的教育视角,并遵循更优的教育路径。我们应保持审慎省思,“学习金字塔”的传统解读或许失之偏颇,“听讲仅能保留5%信息”这一说法值得重新审视。实际上,当学生具备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时,他们无论是聆听讲解还是阅读学习,都能取得显著成效。
为此,我们鼓励学生在听讲时采用康奈尔笔记法,这不仅是教孩子学会一种记笔记的技巧,更是一种在课堂上培养孩子总结、批判性思考、勾连、联想等高级思维技能的策略。
给别人讲授知识、运用追忆以提高记忆力、在复习时构建知识的系统框架,都是提升孩子学业成绩的有效方法。我们还会深入探讨如何从出题人和阅卷人的视角去准备考试,以及如何借助模仿写作来实现写作能力的飞跃。
作为一位由语文教师成长起来的校长,我内心深处最珍视并憧憬的,莫过于这样一幅温馨的教育图景:一家人围坐在柔和的灯光下,共读一本好书,彼此分享心得,让智慧与情感在静谧的夜晚流淌。
这样的图景,无疑是动人的瞬间,足以成就教育工作者的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