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苏家有女十八岁!
二十年前苏城浮屠塔。
苏城有座屹立千年的浮屠塔,这座塔很珍贵,塔身七层,全塔由紫檀木修建,千年里颜色不变,稳稳当当地经受风雨洗礼。
然而就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里,这座塔一声惊雷下燃起大火,全城百姓被火光和嘈杂声惊醒,有没睡着的夜猫子更是跑到浮屠塔附近观看。
一个满脸悲切的灰袍僧人站在塔下,他眼里流下泪水,他那张年轻的脸上似悲似喜。
雨停了大火也熄灭了,从此浮屠塔成了古迹不再接受世人进塔供奉,有信徒来供奉祈求,也只能在塔下百米处的香炉燃香。
二十年转瞬即逝,苏城浮屠塔成了一座城的地标。
更有慕名而来的旅人想一探究竟,然而没人能靠近这里。
不过人们发现这座满是沧桑的破败古塔,塔前的香炉香火不断,塔前的地面更是纤尘不染,无论刮风下雨都没枯叶和垃圾。
与浮屠塔相对的苏城,不知不觉也热闹了千年,这里烟火气十足,每天都精彩和热闹。
“苏锦绣,你给老娘停下来!”
柔美的女声一声吼叫,古朴的二层楼外的街道两旁,街坊淡然做着自己的事,偶尔路过的路人被惊地停下来,一副惊诧模样望向二楼。
这时一道绿色身影从楼梯跑下来,女孩呲牙笑着躲过站在那里的路人,身体灵活地跑远。
夏雨荷喘着粗气手里拿着三尺长的粗棍子跑下来,她喘着粗气看着小丫头跑远。
“雨荷呀,怎么又开始撵锦绣?这孩子又气你了?”
路边卖米糕的孙婆婆问道,夏雨荷掐腰的手放下,她优雅地扶扶微乱的发丝,笑着回复:“哎,孙婆婆又让你见笑了,你老的米糕还有吗?”
“有有有,今个儿有桂花味道的,你拿两块回家吃!”
孙婆婆说着就要装米糕,夏雨荷快步走过去拉住她的手,“孙婆婆今天不要桂花味的,给我六块原味的,今天我家那口子回来,他就爱吃您家这口味!”
“哎呦,苏小子总算要回来了,我这就给你装起来,另外的两块桂花味的你也拿回去,锦绣那孩子也爱吃这个。”
夏雨荷付了钱带着孙婆婆的热情回了家,至于那个气她的闺女当时就会回家的。
苏锦绣一路跑出家门,她停下来抬手擦掉额头上的汗,八月天的早上还这么热。
她擦过汗抬头看见远处那有些破旧的塔,她眯着眼还没看清就觉得心头刺痛了一下,她不舒服的拍着胸口。
“难道是跑太快了?”
她嘴里嘟囔着,忽然想起来老爸天会来,苏锦绣转身离开。
苏锦绣回到家门口,这会心口又舒服了,她看到孙婆婆家的米糕摊已经撤了,她叹口气遗憾地坐在楼梯口木梯上。
她怕她妈还没消气,还是坐在这里等爸爸回来吧。
苏世杰归心似箭,他肩上背着一个包,手里提着一个更大的包站在自己楼下时,闺女抱着腿睡坐在楼梯上。
“醒醒锦绣!”
苏世杰轻拍女儿,声音温柔地轻唤着。
苏锦绣一个激灵猛地睁开眼,她眼里闪过惊慌,耳朵里传来她爸轻柔的声音,她抬起头就看到她爸那年过四十依旧帅气的脸。
“老爸你终于回来啦!”
苏锦绣一个跳跃起身搂住她爸的胳膊,头发有些乱的脑袋靠在她爸肩上。
“回来了,我闺女又长高了,都超过爸爸肩膀喽!”
“真的耶,可是妈妈没和我说长高了呀?老爸你怎么才回来?”
苏锦绣一边和爸爸比这身高,一边嘟嘴问道。
“你怎么坐在这里睡觉?感冒了怎么办?是不是又惹你妈生气了?”
苏锦绣吐吐舌头,父女俩边说边上楼,楼下路边很安静,偶尔路人走过只看到父女俩的背影。
“老爸,你哄哄你媳妇,她总吗那个粗棍子打我,你看我是不是瘦了?”
......
苏锦绣和爸爸回到家,她妈只顾着拉老公回屋子,苏锦绣欢乐地回到自己屋子。
只要老爸在家,她妈的棍子就无用武之地了,所以她是一天也不想她爸出门,这样她就可以随心所欲的玩了。
苏爸爸回家后父子俩到晚上才出屋子,夏雨荷满面红光地张罗晚饭,苏世杰敲响女儿房门。
苏锦绣听见敲门声摘下耳机打开门,她爸举起手里的盒子对她笑笑。
“老爸,快进来!”
苏世杰进了屋子四周看看,女儿十六岁后就很少进这个屋子了,屋子里被女儿布置的更加简单雅致,大床靠窗户那里多了一个大书桌,书桌上放着一个半米高的木塔模型。
“闺女,那模型哪来的?”
“爸爸,你快坐这里!”
苏锦绣拉着她爸坐到椅子上,这才看看她爸说的模型回复道:“这个吗?这模型是上个月在一个摊位上买的,是不是很好看?”
苏世杰站起来拿起模型端详,这模型居然是紫檀木的,塔的模样惟妙惟肖,越看越觉得似曾相识。
苏世杰狐疑地放下模型,他拿起自己带来的盒子放到女儿手里。
“这是给你的生日礼物,快看看喜不喜欢?”
苏锦绣拿着盒子一脸欢喜,她打开盒子看到一条深绿色的手串,手串摸着冰凉凉的,墨绿的颜色很是雅致。
“真好看,这是给我的手串吗?爸爸从来买来的?”
苏世杰看女儿喜欢,自己也笑了,他给女儿戴上手串,然后认真地看着女儿白皙手腕上的手串,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
“好看吗?老爸!”
苏锦绣举起手腕摇晃着,语气甚是欢快。
“等明年你生日时,爸爸再送你一个更好看的手串!”
“谢谢老爸!你送的我都喜欢!我要把你送的礼物,还有妈妈送的礼物都珍藏起来!”
楼下传来苏妈妈的呼声,父女俩相携来到饭厅,一家人边吃边聊,餐厅的窗户大开着,窗外飘进好闻的花香。
夜晚时,苏妈妈催促父女俩早些睡觉,又不放心地把女儿送进卧房,她才安心地回到自己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