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邢氏:李自成没本事,不上进!
徐州城中,统太郎率领日本武士带着马车,护送着三十五万军饷进入城中。
看着一箱箱运进城中的金银高杰不由地眉开眼笑。
只不过当军饷要入库时,他却拉着统太郎神秘兮兮道:
“统将军,待会要是有人问起军饷数目,不知你只说三十万两如何?”
统太郎闻言顿时双眼一瞪。
“不行,不行,高大帅,藩主滴的军饷可是足滴,我滴不能虚报。”他摆手道。
高杰见状顿时急了。
“统将军,你有所不知啊。”
他愁眉苦脸道:“我大军所用的粮饷皆由贱内掌管,要是报了三十五万两上去。”
“本帅就没有私房钱了!”
此言一出,统太郎满脸地不可置信。
“高大帅,此话当真!”他连忙道。
“唉,统将军,本帅岂会骗人!”
“本帅的夫人一向精打细算哪怕是对我也颇为严苛……”
高杰拉住统太郎倒起了心中的苦水。
原来高杰的老婆邢氏一向掌管军中钱粮。
而邢氏以前还不是高杰的老婆而是他大哥李自成的老婆!
昔日牢李率领闯军转战四方,他本人只主外征战,对内则将钱粮大权交给了邢氏。
结果邢氏管起钱来倒是精打细算,井井有条。
可问题是女人管钱的确是精打细算,但鬼知道是给谁精打细算啊!
结果牢李在前头抢着,邢氏在后头管着。
这夫妻二人抢着抢着,管着管着,牢李却发现不对劲了。
因为闯军在前线倒是抢了不少东西。
可所得钱粮交给邢氏后却石沉大海,不知所踪。
闯军的钱粮被邢氏管着都尼玛断粮断饷了!
这一下,牢李勃然大怒再也顾不上前线的战事准备严查钱粮的情况。
然而就在牢李亲自前往后方调查之时。
邢氏眼见东窗事发竟然勾搭上牢李的兄弟高杰卷起金银珠宝连夜投奔了明军!
可怜的牢李好歹也是征战四方,转战万里的闯王了。
这尼玛洪承畴和孙传庭都对付不了的主。
竟然在一个女人面前栽了这么大的跟斗!
不但辛苦多年积攒的财物一朝成空。
还特么被自己的兄弟给绿了!
也正是因为如此,当牢李东山再起后。
高杰和邢氏根本不敢投降只能拉起部队从陕北一路突围到了徐州!
如今在高杰的大军中。
翻山鹞虽然主管军事可高杰所部的财政大权却在邢氏手中。
高杰虽然贵为大帅但在财政上却被邢氏卡得很紧。
所以为了留点私房钱他也是希望统太郎少报数目。
以免被邢氏对账对出来啊!
当邢太郎听完高杰和邢氏的故事后。
这位倭寇长叹了一口气,他拍了拍高杰的肩膀道:“高大帅,没想到你贵为一镇大帅竟然都这么不容易啊!”
“统将军,要不是那婆娘给我生了一个儿子。”
“老子又岂会惧他!”高杰恶狠狠道。
统太郎迟疑不已他很想问邢氏生的儿子到底是不是高杰的。
可是就在此时高杰的亲卫却大喊道:“大帅!快看!夫人来了!”
此言一出,高杰一个激灵。
他放眼望去,一位胸膛饱满,婀娜多姿的女人正在向着自己款款走来。
这正是他的老婆邢氏!
“夫人!您来了啊!”他一反常态,满脸笑容,走向了女人。
“哼!高杰,这几天你又去郑芝龙哪里干什么坏事了?”邢氏不满道。
“夫人,您这是哪里话啊。”
高杰连忙道:“我这不是去给夫人挣钱了吗?”
“您看,郑芝龙给的三十万军饷正在入库。”
“为夫这一趟可没白跑啊。”
邢氏闻言看着一箱箱入库的金银顿时两眼放光。
“夫君,看来是妾身错怪你了。”她笑得合不拢嘴道。
“夫人何出此言啊。”高杰诚惶诚恐。
两人打情骂俏一阵,当弄清楚情况后。
邢氏转过头去看向统太郎道:“统将军,郑王爷给妾身的军饷是多少?”
此言一出还没等统太郎回话高杰就急忙使起了眼色。
“回夫人的话,一共是三十万两的开拔银。”
“事成之后,还有二十万……”统太郎犹豫地开口。
还没等他说完高杰就急了他连忙跺了跺脚。
统太郎急忙反应道:“事成之后还有二十万两的酬谢!”
“算你还有良心没有诓我,也不枉我当初没有跟李自成而是跟了你。”邢氏长叹了一口气。
她当年之所以红杏出墙,卷了牢李的家产跟着高杰走。
那是因为邢氏觉得李自成没本事,不上进,一心想要当流寇。
那曾想她和高杰走后牢李竟然通过十几年的奋斗干翻了大明朝。
都特么当上皇帝了!
这一下邢氏悔得连肠子都青了!
要是早知道这样邢氏哪里肯离开牢李让高桂英上位啊!
一想到此处,邢氏就夜不能寐,潸然泪下,都不知道哭了多少回。
好在随着山海关的战败牢李现在的情况也是每况愈下。
这才让邢氏的心里好受一些。
要不然她哪里睡得着啊!
听着邢氏的言语高杰不由地长舒了一口气。
他哈哈大笑搂着邢氏开始盘点军饷。
如今翻山鹞的五万私房钱以及日后的五万两回扣是有着落了!
夫妻二人看着郑王爷的这么多饷银不由地眉开眼笑。
二人亲自监督,一直盘算到了深夜这才请点完三十万军饷。
可是军饷清点完后邢氏却是意犹未尽觉得有些不对劲了。
“夫君,听你的话说,这三十万军饷郑芝龙是不是给得比较痛快?”她秀眉紧皱道。
此言一出,高杰努力回想起当时的情况。
半响之后他犹豫道:“夫人,听了您的话,好像郑芝龙给军饷的时候的确给得比较痛快。”
“这就对了!”邢氏凝重道:“听说郑芝龙在南京拷掠百官,所得金银足足有千万之多!”
“要不是这样他也不可能如此痛快地拿出几十万军饷!”
“嗨!”高杰不置可否道:“夫人,怕是您想多了。”
“要是南京城中真有上千万两银子崇祯先帝又怎会给九边发不出饷呢?”
“道听途说而已,上千万两白银之说不足为信。”
邢氏闻言也是略以为然,上千万两的说法是衮衮诸公有意在江南压制的结果。
可是即便如此没见过世面的高杰和邢氏也是不信。
要是大明朝仅仅一个南京就有上千万两,天下各地的财富岂不会有亿万之巨?
我大明朝的九边将士们又怎会缺饷?
然而纵使如此邢氏依旧开口道:“哪怕郑芝龙在南京抄出来的银子没有上千万两,可是五百万两应该是有的。”
“就算没有五百万两,三百万两也足够从勋贵和百官身上抄出了。”
“郑芝龙在南京至少得了三百万两的银子,再加上他垄断东南海贸,收入颇丰。”
“怎么只肯给这点银子让咱们去卖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