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他朱棣四子,当世活阎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9章 解缙献画

“臣等参见燕王殿下!”百官齐声说道。

朱高华,这位新的燕王,已成功立威,朝堂上下,无人再敢挑战他的权威。

若有人不畏朱高华的威严,敢于挑战,那他们很快就会明白,在奉天殿上那些不幸的文官就是他们的未来。

届时,他们将深刻认识到,这位朱高华,实为铁面无私的活阎王,绝非易与之辈。

退朝之际,谢缙匆匆上前,似有要事禀报。

奉天殿内,他面带得意之色,向朱棣呈上一卷画作。

“此为何物?”朱棣询问道。

“启禀皇上,此乃微臣亲笔所绘,专为献于圣上。”

谢缙谨慎中透着自豪,显然对自己这幅作品极为满意。

朱棣微微一侧目,谢缙立刻展开画卷,展现出一幅猛虎下山的壮观景象。

朱棣目光一亮,随即满意地点头称赞:“好画,确实精妙!”

“此画深得朕心,你有心了。”朱棣轻轻点头致谢。

“这一切,全赖太子殿下的悉心教导,若非有他,谢缙岂能有今日之成就。”谢缙感慨道。

朱棣面色平静,但心中明了,谢缙这番话背后的意图再明显不过。

他闻听谢缙进言,心中已有不悦,暗疑其忠心恐在太子而非自己。

然而,深知谢缙对《永乐大典》编纂的重要性,朱棣强忍不露声色。

“好了,此处无他事,你且退下。”

朱棣轻挥袍袖。

谢缙颔首,缓缓退去。

旋即,朱棣展开一幅图卷!

若是朱高华在此,必能辨认出——

这是一幅战图!

可见朱棣之意,刚胜阿鲁台,便已谋定二次北伐。

若太子得知,恐怕又将呈上无数奏折,

陈述千百个不宜再战的理由。

这正是朱棣最为烦恼之事。

此次退朝,杨士奇等人,也不敢再小觑燕王。

他的此次立威,确使满朝文武,为之震动。

“嗯?!”

就在此刻,杨士奇、杨荣等,无不惊愕。

殿中忽然的骚动起来,众人的目光聚焦于一位不速之客——朱高炽的身上。

身为被禁太子的他,突然出现在奉天殿,自然引起了汉王与赵王的讥笑与质疑。

“太子爷,难道圈禁之中也能找出进宫的理由?”朱高煦带着戏谑问道。

朱高炽坦然自若,回答得铿锵有力:“国家有要事,不得不来。”

群臣见状,连忙行礼致敬,试图平息风波。杨士奇等人的话语中透露着对太子的敬意。

然而,朱高燧意图借机兴风作浪:“太子如此漠视圣命,岂非不敬?”

此时,朱高华冷言斥责,打断了这场愈演愈烈的争论:“整日争吵不休,你们不觉得烦扰吗?”他的话让一触即发的紧张气氛得以缓解。

朱高煦与朱高燧的面色瞬间阴沉,唯独被称为老四的朱高华有能力让他们收敛。

当朱高华严厉地追问争吵的原委时,汉王跟赵王只得尴尬地退去。

朱高炽对朱高华的解围心生感激。

“四弟,这次真是多亏了你。”朱高炽说道。

“你为何来奉天殿?父皇不是特许你休息吗?”朱高华好奇地问道。

朱高炽不再隐瞒,提到即将有重大事情发生。

朱高华会意地点了点头,转身离去。

与此同时,在偏殿内,朱棣手持木棍,正指向地图上的某个点,周围的武将们默默注视着这一幕。

“吾愿为北伐先锋,若陛下再次挥师北上,樊忠愿当先!”

“陛下昔日已破阿鲁台,今瓦剌亦不安宁,正宜乘胜追击,一鼓作气!”

“小小馒头,尚且跳动不止,何况国家大计,出兵之事,刻不容缓。”张辅分析道。

朱棣静听众臣议论纷纷。

“速决此事,勿拖泥带水!”

“谁不愿百年安宁,享受天伦之乐?”

“若能家中抱子,生活无忧,岂不美哉?”

“但瓦剌蛮夷不允,屡犯边疆,掠我百姓,夺我粮草。若任其横行,我大明尊严何存?”朱棣语气冷冽。

“陛下英明,应速出兵,一举荡平瓦剌!”

武将们纷纷单膝跪地,其决心坚如磐石。

朱棣沉思片刻,目光转向门口的朱高炽,他迟疑未决,立于偏殿之外。

朱棣斜视一眼,语气冷漠:“太子不过是个修缮宫墙的工匠,有朕在,尔等尚可安享富贵,尽情征战。”

“但若朕离去,战袍破损,你们须自行防御,兵器断裂,亦须自行锻造。那时,才是真正的苦海无边!”

“哈哈!哈!哈!哈!”

朱棣的话语引得在场武将们哄笑起来。

确实,朱棣的确勇猛善战,让他们这些武夫的日子颇为滋润。

然而,他们心中亦明白,若朱棣有一天离世,他们的日子必将变得艰难起来。

朱棣洞察一切,了如指掌。

樊忠接口道:“今年冬装未换,又逢黄河泛滥,民不聊生,太子殿下调度军需,安抚灾民,不换也罢!”

朱棣双手环抱胸前,斜眼瞧着朱高炽。

“听见没?这是在夸你。”

他语气淡然,“虽未换冬装,但总该给百姓一些实际的恩惠。”

众人的目光齐聚在突然出现在奉天殿的太子朱高炽身上。

朱高炽急切道:“儿臣朱高炽,有要事启奏皇上!”

朱棣一挥手,武将们纷纷退下。

他指向朱高炽,“不管你怎么说,北伐朕必行之,不必再找借口。”

朱高炽急忙辩解:“父皇误解儿臣了,儿臣绝非此意!”

朱棣未答一词,只是缓缓步入内殿,朱高炽紧跟其后。

不久,朱棣在一幅画前停下,那是幅老虎下山的图画,静静地悬挂在那里,引人深思。

“解缙的这幅虎下山图,你以为如何?”朱棣开口询问。

朱高炽心头一紧,暗忖解缙显然未采纳自己的暗示,竟还敢献上此画,恐怕又不慎吐露了不适宜的言辞。

解缙确实才智过人,其画作也颇受赞许,虽然他有时骄傲自满,但才华横溢,朱棣曾因此命他参与编修《永乐大典》。

面对朱棣那变幻莫测的性情,朱高炽的回答极为谨慎:“画作确是精妙绝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