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诗仙?
“大哥哥,这样舒服吗?”萤勾笑嘻嘻地问道。
“很好,继续。”朱高华表扬了一句。
萤勾听到鼓励,用力地点了点头,脸上洋溢着纯真的笑容。
这个可爱的小女孩,最近与朱高华的关系日益亲近。
尽管身为四大尸祖之一,但萤勾现在的模样,却完全是个清纯的少女。
朱高华躺在那里,享受着萤勾的按摩,这无比惬意的生活让他舒适非常。
然而,这份惬意却被旱魃的到来所打破。
“主人,有人在外求见……”旱魃禀报道。
朱高华不以为意,打断了旱魃的话,吩咐道:“告诉那些人,让他们回去,我若有空自会联系他们。”
却不料旱魃接着说道:“那些武将已退,皇太孙本人亲自来了!”
“皇太孙?!”朱高华不禁惊讶。
思量一番,毕竟是一家人,他决定还是见上一面,“那就让他进来吧。”
“是,我这就去请他。”旱魃领命而去。
朱高华转向萤勾,“你去旁边玩会儿。”
“不,我要陪着你。”萤勾拉着朱高华的手,撒起了娇。
看着这情景,侯卿在远处不禁嗤笑一声,心中暗想:“真没想到,萤勾就这样赢得了主人的心。”
而萤勾则得意地挑眉,用眼神回应他:“这可是我的独家绝活!”随后又向侯卿俏皮地吐了吐小舌头。
皇太孙踏入室内,眼见一位小女孩紧握着朱高华的手不放。
“去旁边玩。”朱高华沉声吩咐道,小女孩只好委屈地点头,乖乖走到了一边。
“四叔安好。”朱瞻基上前,目光充满敬意。
他心中揣摩,父亲是否所言非虚,四叔果真是脱俗的诗仙?
朱高华目光扫向他。
“你不在家陪你父亲,跑来这里作甚?”他问道。
朱瞻基口张数次,却无言以对。
仅一个眼神,就让朱瞻基心生畏惧,他不禁对这位四叔是敬畏有加。
“活阎王”的名头可不是浪得虚名。
“别紧张,说说看,到底有何要事?”
朱高华追问道。
“其实也没什么事,是父王让我过来的!”
朱瞻基眼珠一转,很快就把责任推给了自己的父亲。
他并非是真心要将父亲出卖,只是形势所趋。
再说最初是他父亲对他设下的陷阱。
如今,朱瞻基不过是予以反击而已。
“你父王?”朱高华目光审视着他。
“父王常言,四叔您乃诗中仙子,连太祖高皇帝都赞您才高八斗!”朱瞻基巧妙地开始了他的恭维。
“好了,别说这些没用的,直接说你的来意。”朱高华直截了当地问道。
“其实也不算什么大事,皇爷爷赐了幅画给父王,令其赋诗一首,父王苦思无果,故而想请四叔您施以援手!”
朱瞻基简洁明了地说明了来意,同时展开那幅画作。
正是解缙所作的那幅老虎下山的图画。
朱瞻基带着期待的眼神看向四叔,无声地寻求帮助。
“四叔,能否请您…?”他小心翼翼地询问。
朱高华未发一言,只是定睛观赏那画。
他久久地凝视,朱瞻基则低头静待,生怕不慎触怒了四叔。
若四叔拒绝,他也只能自寻出路。
“去磨墨!”
朱高华终于开口,语气平静。
“是,四叔!”
朱瞻基面露喜色,立刻忙碌起来。
四叔既然如此吩咐,便是应允了帮忙。
很快,他就在石桌上磨起了墨。
朱高华手握毛笔,轻轻蘸取了浓墨。
朱高华站在画前,手中的笔犹如舞动的剑,笔锋所至,诗句如雕刻般显现。他描绘的是虎的霸气与舐犊情深。
“虎为百兽尊,
谁敢触其逆?
唯有亲子意,
步步顾盼间。”
朱高华的笔触生动传神,不一会儿便完成了作品,一首五言绝句跃然纸上。
他轻轻放下笔,目光转向朱瞻基,嘴角含着一丝满意的微笑,“完成了。”
朱瞻基看着这一切,震惊得几乎说不出话来,双眼流露出对四叔才华的惊叹。
“四叔,您的才华真是世间少有,这首诗,堪称绝妙!”
朱高华只是淡淡一笑,提醒道:“把这画收好吧,这下可以交差了。”
“是的,四叔,这次真是多亏了您!”朱瞻基满心欢喜,紧绷的心弦终于放松。
“记住,你这次欠我一个人情。”朱高华眨了眨眼睛,认真地说道。
“我铭记在心,这个人情,将来必当相报!”朱瞻基承诺道,抱着画作,满脸笑容地离开。
朱高华望着朱瞻基离去的背影,心中既感慨又带着一丝认同。
但眼前的他,显然还需锤炼。
“哥哥,你的诗作真是精彩绝伦!”
萤勾由衷地称赞。
“诗句的确非凡,换作是我,怕是难以企及。”侯卿也忍不住附和。
朱高华报以浅笑,不以为意。
“朱兄,我有一事相求,望你应允。”
侯卿突然严肃地说道。
“如此慎重其事,不知是何请求?”
朱高华好奇地问道。
他想知道,侯卿究竟有何打算?
“我想与朱兄一较高下,比试吹笛之技,不知能否赐教?”侯卿询问。
“你可有吹笛的经验?”
朱高华不禁疑问。
侯卿稍作沉默,继而坚定地说:“虽未曾吹过,但我自信能吹得动听!”
这份自信,倒也难得。
“既如此,不妨让我见识一下。”朱高华说。
“那我就不客气了!”
侯卿拿起笛子,大胆吹响。
然而,吹奏出的旋律却让人皱眉,那声音实在不堪入耳。
“你暂且停一下吧,这样的吹奏实在是不够成熟,等你技艺有所成,我们再比也不迟。”朱高华摇头叹息。
对于侯卿的挑战,他已无意再继续下去。
“真是令人费解,我身为四大尸祖之一,怎就吹奏不出悠扬的笛音,究竟问题出在哪里?”
侯卿低声自语,四周却寂静无声,无人能解答他的疑惑。
汉王府内,朱高煦心事重重地坐着,皇甫云未能擒获靖难遗孤,让他心底泛起一丝不安。
不久,当他得知好圣孙前往燕王府的消息,心中又生出一股忌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