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作者的话 第二十二~二十八章回顾
第二十二章《造灭构筑与封印》
除了第一段和最后一段,本章写的都是喻赠光的比赛。
从标题中可以很直白地看出,这一章就是描写创造与毁灭之力的,本章中出现了多种造灭之力的新用法。与之对应的,为什么喻赠光要这么使用造灭之力、以及他对这些用法是什么态度,在本章中也都写了。
先分析喻赠光的对手吧。他的对手是林山青,林山青的渐近线是“原规律下物态转化之力”。这条渐近线可以驱动常见的六种物态变化。从文中的描述上看,它生效很快,而且效果显著。但它受规律约束,对此文中也有一个例子,那就是它不能熔化木头。
原规律下物态转化之力是极具破坏力的能力,在外观上,或者说在效果上看,它可以媲美前文中提到的分裂之力。饶是如此,它在破坏力方面还是远远不如创造与毁灭之力。因为本章里提到造灭之力能清除距离。
接下来详细讲一讲造灭之力的作用:清除伤势恶化,清除伤,清除距离,构筑封印,清除物质。
喻赠光清除伤势、清除伤,这也是在干扰生命规则。在文中那种非常特殊的情况下,只要掌握创造与毁灭之力,绝大多数人都会做出干扰生命规则的事,这种行为是人之常情。
重点在于清除距离和构筑封印。
在上一章里,有延续与终结之力在渐近域之外生效的例子,即续结构筑·规则。在这一章里,也有创造与毁灭之力在渐近域之外生效的例子,即造灭清除·距离和造灭构筑·封印。
关于清除距离,文中有一句话能证明它在渐近域之外生效了:渐近域之内、渐近线之外的空间,都在喻赠光的心中、眼中变化。
关于构筑封印,也有证明:这种状态不会因为他离开了创造与毁灭之力的渐近域而消失,它会持续一段时间。
本章中提到的封印会严重干扰生命规则。这种用法是否算是人之常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在此不给出定论。
虽然喻赠光“设下极其严苛的封印”,但是总的来看,他还是手下留情了。他损失了一部分身体,而林山青仅是陷入短暂的沉睡。他受的伤远比对手要重,也比在上一场比赛中受的伤更重,但他却没有报复对方。
在这场比赛中,自始至终,喻赠光都没有用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态度对待对方。他想取得的是胜利和安全,而不是对手的质量和身体。在第二十四章中,他说“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是不对的”,这并不是一句空话,他在努力做到。
从文中可以看出林山青绝非善类。但站在喻赠光的角度上看,他不知道这些,他封印生命能量,只是为了保护自己。这种想法是人之常情,毕竟谁也不知道对方发现自己输了之后,会不会把事情做的更绝。
分析一下林山青这个人吧。他和符裕涛有点像,但符裕涛敌视的是旧时代里的不普通的人,而林山青敌视的人可不是不普通的人,他敌视的是和他乘坐同一辆汽车的吵吵闹闹的旅客,而这辆汽车从镇里开往村里,又或是占用公路晒稻的人。
以这两个人为例,写出了一部分渐近者对渐近线的用法:他们的渐近线都极具破坏力,起初,他们会使用渐近线做好事或什么都不做。起初,他们心里也是有底线的,比如,“但对于人类发出的声音,他始终没有找到好的解决办法,虽然原规律下物态变化之力能让人的声带消失”。但是到最终,他们会用渐近线做罪大恶极的事,而且他们认为自己做的没错。这类人很普遍,但这类渐近线不普遍,所以这类案例不算太多。
————————————
第二十三章《密度均衡与再生》
这一张主要写了一件事,买药。
秦枭的渐近线是“密度均衡得以再生之力”,其效果是降低生物体的密度,恢复其损失的体积,变化前后质量不变。
事件很简单,来分析几个观点。
“他想用别人的能力掩盖造灭构筑的效果”,从文中看,喻赠光在本章之前只使用过一次造灭构筑,那就是上了一章里的封印。而这种造灭构筑的使用方法在外观和效果上,更像是毁灭的范畴,因为它让对方损失了能量。
在喻赠光的自我介绍中,只有毁灭,没有创造,为了维持毁灭之力的假象,他很少使用造灭构筑,即便要用,也不能留下证据。
渐近者的防御能力、再生能力在前文中已经写过很多了。本章中虽然也有提到,但不再做总结。
分析一下秦枭的履历和观点。
他是突然成为医生的,而且从一开始就是地位较高的医生,骨科医院的副院长。
他认为“渐近者们因不同的渐近率自然而然地分出了高与低的地位。小城市里的中古者,理应得到令人羡慕的工作和权力。工作,已经有了。权力,要等他升到二阶再去取”。
有这种想法的上古者、中古者甚至近古者都不会太少,他们没有付诸行动,主要是因为他们还在一阶。等他们升到二阶,有些人就要开始实践了。当然,也有些人会想等三阶之后再动手。随着域半径的增长,一小部分人和一大部分人的域半径的差距越来越大,大环境肯定会变得越来越恶劣。
本章里又出现了一种造灭之力的新用法,造灭构筑·生命成分。至此,创造之力和毁灭之力都已经展现出了明确的效果。
————————————
第二十四章《众生溯源宇宙光》
本章是两位主角的主场,没有其他人打扰,从前往后慢慢总结吧。
第一部分,菜单。
喻赠光说了“鲈鱼,鸡翅”,景引源问他“还是清蒸鲈鱼和可乐鸡翅对吧”,由此可见,景引源对喻赠光的饮食习惯有所了解。
“在景引源给妈妈发的消息中,除了清蒸鲈鱼、可乐鸡翅,还有红烧肉和白灼虾”,由此可见,她没有因为喻赠光已做出选择,就放弃自己的选择。虽然这两个选择都是很小的事,但也能说明一些问题。
第二部分,劝告。
景引源的本意是劝告喻赠光,但她先说的是“我在比赛中过度使用力量了,下午睡了很久,现在还有点儿瞌睡”。她没有一上来就说你在比赛中过度使用力量了,而是先说自己的例子,更容易让人接受。先说别人的错误,容易被理解成责怪。
喻赠光对“过度”深有体会……
这一段很长很长,做个总结就是:创造与毁灭之力有无数种用法,但有一部分用法应当被禁止。如果不禁止它的用法,如果他完全依赖创造与毁灭之力,那就不是人使用力量了,而是力量把人当成了傀儡和躯壳。
上面说的是劝告的第一项内容,“你比赛时留一些余力,不要给自己加太重的负担”。接下来说第二项内容,“我知道你已经很慎重、很小心,但如果可以,尽量不要给对手造成太严重的伤害,因为,这么做了之后,我们会后悔”。
景引源想到的是“有些事情做了就错了,与程度无关”。但在她的劝说中,没有提及对错。用对错提醒对方,作用不大,因为在那种极端的情况下,在人失去理智之时,对和错不都是自己说了算吗?但是,当这段特殊的时期结束了,人再回想这件事,就会后悔。以后悔来劝告,更有效果。
之后就是非常明确的对和错了,喻赠光说“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是不对的”,景引源说“退一步海阔天空也是不对的”。本章中只说对错,没有展开写理由。出于种种原因,在本章中这两句话不能展开,比如,要展开写就太长了,或是,案例不够,又或是,缺乏一个合适的人,而这个合适的人不认同两位主角的观点。
第三部分,坐车。
这部分主要包含两件事,一是表白,二是写字。
喻赠光问“应该会在一起吧”,这时他已经有答案了。这句话足以清晰表明他的心意了。
景引源说“应该”,这两个字足以确定关系了。
“景引源的手抖了一下,桌上的橙皮被她扫落”“喻赠光由于心动和仰慕的缘故,不敢直视她的眉眼”,在提及“在一起”这件事的时候,两人都会害羞。
先表白,然后写字。
“白光尽处火轮现,草木山河金潋滟”,取自《岱岳吟下》,作者魏源。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取自《渔家傲》,作者李清照。
在写字这件事情中,有一句话,“源同学的字兼具婉转和锋利,他的字同样很婉转,婉转且坚定”。这是喻赠光的心理描写。在讲述字体的同时,也在讲述性格。
————————————
第二十五章《意为封印的约定》
这一张依然是两位主角的主场,但在主场中插入了其他的人、其他的事。先分析其他的人、其他的事吧。
第一个人,王虹予。“王虹予有进女儿卧室前敲门的习惯”,她的这一习惯很符合她在前面章节中的所有表现。
“喻赠光对源同学的妈妈印象很好”,这里引入了两件往事。
一是“班里有一位复读生”。通过引入这段往事,阐述喻赠光在初三那年喜欢的女生的类型:说话轻轻缓缓,和和气气,看着也温和。
景引源符合这些条件中的一半,她说话也和和气气,看着也温和,但绝对算不上轻轻缓缓。她的很多观点、很多话都是很直白的,甚至可以说是高效率的。
第二件往事就和景引源有关了。
先说结果:此后,每当他想起这件事,都深深觉得景引源同学真是不得了。
这句话不是旁白,而是喻赠光的想法,只不过这次在他的想法中,对景引源的称呼不是“源同学”,而是更正式的“景引源同学”。
那么,究竟是一件什么样的事让喻赠光对她用了全称?
放上原文吧:同学告诉他,她不算听话,而是她妈妈特别好说话……同学冷哼一声,说了一句“惊世骇俗”的话,“不是我做得好,而是大部分人做得太差”。
这件事发生在去年冬天,即高中一年级上学期。刚上高中的景引源,或者说,景引源在刚上高中的这个年龄里,就已经对自己有比较清醒的认知了,她不会觉得我做得很好,妈妈做得很不好,也不会觉得我做得好,其他人做得不好。
说一件当下发生的事,喻赠光和王虹予的对话。他说“很顺利”和“也顺利”,这两者程度不同,对应的事实也不同。
接着说第二个人,郭延军。
郭延军的事在这一章里没写完,在下一章里还有。
郭延军是喻赠光的班主任,他的观点也代表了一类人。
先说他做了什么吧。
“副校长带着几位老师在体育馆旁边打探消息”,这些消息也传到了郭延军这里,他得知喻赠光进了近古者主体赛。如果建模大赛给的加分是真实的,那么,当喻赠光参加高考时,他的分数能考到全校第一、全校第二,甚至全市第一、全市第二。
“对这样的人,必须格外重视、非常尊重,这是校长的意思,也是我的想法”,郭延军确实做到了“格外重视、非常尊重”,而这种重视和尊重,在下一章、在喻赠光的眼中是这样的,“他不是对我客气,是对我的渐近率客气”。这种特殊的人与人之间的客气在新时代里也是很普遍的。
其他的人、其他的事说完了,来说主角吧。本章的标题是“意为封印的约定”,重点便在于“封印”和“约定”。但这次的封印不是用渐近线构筑的,而是渐近者自身的行为,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事。
这个封印会影响双方的发挥,在剧情中给予了一定的补偿,那就是新的渐近线实体。当然,这种补偿是很微弱的,并不能完全弥补因封印带来的损失。
在11月18日这一天,景引源说“今天发生了很多事,我来给今天的故事再加一点分量”,之后,两人定了一个约,“在任何情况下,我们使用渐近线时,都留有余地”。
为了达成这个约定,景引源把30%的续结渐近线主线放在喻赠光那里保存。之后,“喻赠光尝试把30%的造灭渐近线主线送给同学,他这样想,也这样做,便做到了”。
关于两人做的实体,也有一些细节,比如,“景引源不排斥红色,但她记得同学不太喜欢红色”,而喻赠光给景引源做的实体,恰好就是红色的。由此可以看出,喻赠光可以为景引源舍弃一部分个人的喜好。
“与轴心相比,轮廓是利器”,这里刚好对应第二十四章里的“婉转且锋利”。景引源在比赛中不给对方留任何余地,若说锋利,她确实有这方面属性。
“轴心是钝器”,对照上一章里景引源劝喻赠光的话,“尽量不要给对手造成太严重的伤害”,她不可能打造刀剑这样的利器给喻赠光。把刀剑给他,他面对的诱惑更大,更容易做出让自己后悔的事。
————————————
第二十六章《非正义的渐近线》
这一章不再是两位主角的主场,其他人在本章中占有较大的篇幅。
按照人物的不同,把本章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两位主角之间的事。
这一部分对应标题“非正义的渐近线”。
喻赠光得出一个结论,“没有完全正义的渐近线,也没有完全邪恶的渐近线”。而景引源的结论是“完全邪恶的渐近线,应该是有的”。究竟有没有,暂时不给定论,在以后的章节、以后的剧情中会证明。
第二部分,两位主角和王虹予之间的事。
文中有一段很长的王虹予的心理描写。如果只看这些心理描写,也许有的人会认为她是个虚伪的人,她明明没做这些事,但她却想了,还给自己找了个没时间的借口。
不过,“餐桌上有六道菜”,她加上的那两份菜,一份是凉拌牛肉,一份是水煮西兰花,用文中的描述就是“一份是买的,另一份只需要几分钟就能完成”,正是因为有了这一份买的菜,所以证明了她不是一个虚伪的人。
王虹予确实没有做喻赠光喜欢吃的煎带鱼,也确实没有炖排骨汤,但是她买了一道更贵的菜,凉拌牛肉。如果她有足够的时间,她会按照她的想法做这两道菜,而不是加上凉拌牛肉。
在本章之前,文中没有写王虹予的渐近线是什么,本章里也只写了一句,“而同学家里有多种果汁,主要归功于阿姨买的昂贵的挤压榨汁机和她的渐近线”。渐近线能改变日常生活,能让人突然拥有一些能力,甚至突然拥有一些兴趣爱好。
本章中提到的比例,例如“橙汁和水的比例是1:0.5”、“1:1的西瓜汁、青提汁,1:1.5的葡萄汁、石榴汁,1:2的芒果汁、猕猴桃汁,1:30的柠檬汁……都有点浓”,这些数值是根据作者的生活经验得出来的,要说它是否符合事实,当然符合,但也可能只符合作者经历的事实。
再说一个细节吧,这些比例是按照数值排的,去掉柠檬,另外几个比例不仅是按照数值排的,也是按照季节排的,或者说,是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的。在一年之中,先是西瓜成熟,然后是石榴成熟,接着是芒果成熟。再倒回来说,为什么要去掉柠檬?因为柠檬几乎一年四季都有。加上它,排序依然正确,但去掉它,更能显出季节的变化。
王虹予问喻赠光想去哪所大学,在她得到答案后,“王虹予的感慨到此为止,这件事不用她拿主意,她得到了确切的答案,便完全放心了”。
而在此之前,在上一章里,她也是放心的,“你们两个都很懂事,都是好孩子,我不用多管”,但这里的“懂事”和“好孩子”并不是针对两人的未来说的,而是对过去的总结。本章中的“放心”就不是对过去了,而是对未来。
在这一部分中,再分析四个细节。
“喻赠光没有把阿姨问的问题放在心上……无需额外在意”,因为他对这个问题早有答案,并且早已按照这一答案做事,所以在听到问题时、在回答问题后,他对这个问题不再关注,他关注的是如何“把答案变成现实”。
“他注意到这次的红烧肉和以前的红烧肉不太一样……不知是阿姨在做红烧肉时加了骨头,还是五花肉带有骨头”,写出了喻赠光注意的是什么,并和第一章里的“猪寸骨”形成呼应。
“临走前,王虹予给喻赠光一瓶橙汁、一袋包子……源源说过他住的地方有冰箱和简单的锅,把我包好的包子给他,他能处理得好,不会浪费”,王虹予的慷慨建立在对喻赠光的了解之上,而了解建立在她和景引源的沟通之上。
“喻赠光连连道谢……就像回到自己家一样,这种滋味,总是让人记忆犹新、难以忘怀”,喻赠光没有因为接受馈赠而产生不适,也没有贪图馈赠的想法。
第三部分,老师对两位主角的看法。
郭延军尊敬喻赠光,对他很客气。除了尊敬,还有一种更明显的情绪,那就是害怕。喻赠光在比赛中十四连胜,他至少是近古者。也是因为他十四连胜,所以默认他的渐近线有比较强的杀伤力。若是不了解他,在面对他的时候,难免感到害怕。
“他想到了古代的科举考试……也许就在不久以后的将来,一个中古者就能管理一个县,一个上古者就能管理一个市”,这种想法是否正确,在以后的章节、以后的剧情中会证明。
第四部分,卢兴灿和喻赠光做的事。
主要讲三个细节。
一是卢兴灿对价格的估算,“我喝了他的两瓶可乐、一瓶矿泉水,还吃了些其他的零食和水果,总价13元”。这个“13”是往多了估算的。正是因为这里估算的高,所以,总价减去这部分零食的价格,晚餐的价格就偏低。
在这件事上,卢兴灿没有占喻赠光的便宜,没有因为对方十四连胜、有一大笔奖金,就要求对方请他吃很贵的饭。
第二个细节,“喻赠光不强求食物的价格,昂贵的是大餐,便宜的也是大餐”。喻赠光没有因为他有一大笔的奖金,所以一定要请对方吃很贵的饭用以彰显他的大方、用以强化两人的友谊,在他身上没有这种刻意的大方和刻意的友谊。
第三个细节,别有深意的自助餐。新时代里的自助餐是限量供应的,这一点和旧时代不同,如果不限量,那么开自助餐餐厅的人会得不偿失。从这里看,不限量的自助餐也被时代淘汰了。
————————————
第二十七章《引人注目的赛场》
本章花了大量的篇幅描写赛区。先是写赛区的地址,水木大学和幽龙大学。然后写了里面的宿舍,这些宿舍都是一人一间。在大赛举办期间宿舍给参赛者使用,在不举办大赛期间给学生使用。
关于宿舍的安全问题,在第四章里已经写了很多了。让八个当代者住在一个很小的宿舍里,尚且不太安全,若是让四个中古者住在一个很小的宿舍里,那就可以说是很危险了。这种危险并不仅限于住在宿舍的两个人。万一发生冲突,对周边的人来说,也很不安全。
在宿舍里藏有监控,原文是“房间里有监控,卫生间里没有”。大赛的举办方和参赛者在互相提防。
关于比赛规则和赛场也写了很多。规则很长,主要表明一点,那就是可以在不造成杀伤的情况下决出胜负。
赛场很大,而且在比赛开始前不对外开放。这里有一段主角之间的讨论。
“我的比赛先到,等我的比赛结束了,我告诉你赛场里有什么”,听到这话后,喻赠光的反应是立即拒绝,说“不用,不太公平”。
景引源想帮他,既然他说“不太公平”,那接下来她就要针对公平对症下药了,她的理由是:那些公开的信息,你能查到,他们也能查到。我提前告诉你,只是帮个小忙,不算破坏公平。
喻赠光仍然拒绝,这次他说的是“我不想让你成为告密的人”。
景引源听了这话之后就没有再说公平和不公平了,对方最看重的不是公平,而是,“不想让你成为告密的人”,其中的含义是:其他人可以告密,我可以从别的渠道搜集信息,因为大家都是这么做的,这有什么问题,但这些信息不能是你告诉我的。别人能公开这些信息,但你不能这么做,你是特例。反过来,如果我先比赛,那么我是特例。
本章里提到了创造与毁灭之力的一种特殊用法,判断事物的有无。通过这种用法,喻赠光能找到隐藏在房间里的未知设备。
本章里有“景引源伸出右手拉住他的衣袖。禁止入内的赛场不好看,但是,不想让她告密的人,却是越看越让人喜欢”,虽然已经确定了关系,但两人在空间上的距离没有变。
————————————
第二十八章《渐近线与此无关》
这一张是祝定渊和毓间移的主场,和两位主角完全没有关联。
主要分析这两人的讨论。
讨论的第一个主题是“争端”。
祝定渊说“这里的争端,对获胜者无益,对我也无益”,“这里”是指未央宫。
毓间移说“因为没有真正的获胜者,对吧?他们都是历史书上记载的赢家,但在你看来,他们赢的太多,失去的却更多”。祝定渊认可了她的话,并说了句“我讨厌他们的故事,我不想像他们一样”。
未央宫是皇帝居住的宫殿,祝定渊和毓间移说的“他们”,大多数是指皇帝,少数是指宫殿里的其他人。
皇帝是个很特殊的职业,旧时代里有这个职业,那么新时代里会不会也有这个职业?如果有这个职业,那么上古者能不能从事这个职业?说到这里,答案呼之欲出了。如果有,那就能。如果能,那么上古者祝定渊能不能从事这个职业?不知道,但是,她的本意不是从事这一职业。
第二个主题是“渐近线和什么无关”。
一开始,毓间移问的是“你觉得渐近线和什么有关”,祝定渊说“我有答案,但我不确定答案对不对”,之后,毓间移才改变话题,“反过来说吧,渐近线和什么无关”。
对此,祝定渊的答案是,“和考试成绩、家庭条件、颜值、特长、父母、职业无关。不,可能和职业有关”。毓间移的答案是“我个人认为渐近线和职业无关。此外,渐近线与人的身高、体重……”,她的答案太长,在这里就不再放上全文了。说重点吧。在职业上,两人产生了分歧,在年龄上、在兴趣爱好上,两人又产生了分歧。
当分歧太大时,祝定渊说了一句话,“这样的结论,对人类来说,是不是太不客观了”。祝定渊说这话的暗含之意是毓间移不是人类,所以她说的结论对人类来说不客观。
而在后文中也确实提到,毓间移是长江之主,她和人类有本质上的区别。
之后就要提到第三个主题了,“区别”。
“她和长江之主种类不同,但毓间移的许多观点,她能理解、能认同”“你和他们的不同之处,并不仅限于渐近线和渐近率,你和他们的更大的不同在于使用力量的方式不同”,这一章里有很多关键信息,有些信息能和主角的观点、行为形成对照。比如喻赠光和景引源使用力量的方式也和大多数人不同。
从“区别”这个主题里又引出了一个分歧,那就是“倘若他们来到你所处的时代,或许他们也能成为上古者”。“祝定渊讨厌他们,她对他们成为上古者的资格表示质疑,尽管这种质疑没有任何确切的根据”,这种想法不对,但是持有这种想法的人很多。
第四个主题是“帮助”。
“在这个故事彻底变成恐怖故事之前,我们有无数次机会改变它的走向”“如果没有我们,人命就真的如同草芥了。这个世界还值得我们努力,不能让它轻易崩毁”,这是长江之主的看法。
“自从人们有了渐近线,生命就变得脆弱不堪,仿佛随时都会死去”“我想帮你”,这是祝定渊的观点。
第五个主题是“末日”。
在这个主题中,涉及到责任。祝定渊认为星主能负得起责任。但是从本章中来看,星主能不能负得起责任要画个问号。
“在人类之中诞生能够毁灭星球的个体之前,末日不会来”,来分析一下什么样的个体才能毁灭星球。
毓间移说“我能创造山川、湖泊,能让黄河、长江倒流,让山变成海、让海变成山”,如果她只能做到这些事,那她就要很久很久才能毁灭一颗行星。
在本章中,又提到了符裕涛,“他的力量能无视物质的阻隔,无条件切割世间万物”。只要他的域半径和星球的直径相等,那他就能在极短时间内毁灭星球。
因此,接下来祝定渊又问了一个问题,“如果我的渐近线的破坏力和符裕涛的渐近线差不多,我要到几阶才能毁灭星球”。
毓间移没有回答,但祝定渊对此有猜测,甚至有答案,那就是五阶~六阶。
那么,什么时候能到六阶呢?也有猜测。
祝定渊2020年十月中旬升到二阶,2021年二月升到三阶…按照她的估算,这个世界还剩下三年时间。她的估算不一定准确,但不会相差太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