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宫廷:缚光何渡](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920/53154920/b_53154920.jpg)
第12章 探望
夕阳已渐渐被暮色吞噬,空中绚丽的晚霞变成灰褐色,好像被什么人撕成碎片,一条条,一缕缕地占满了西边的天空。
当徐靖踏着余暮的碎光走进云宁的昭狱时,心中竟不禁涌上了一股退意。离关押杨家的牢房越近,这种感觉便愈发明显,步伐也变得越来越慢,可这条路终究还是有尽头的。
近了,更近了,徐靖抬起头来便依稀能看到布衣束发的杨鸿云,静静地端坐在草席上,背脊挺直,好似正在假寐一般。
徐靖停住了,看着依旧不折风骨的杨鸿云,心中的苦涩弥漫,想要逃避这里的心终究还是占了上风,当徐靖转身想要离开之时,静谧的空气中突然响起了一声轻唤,“徐大人,请留步。”
徐靖一顿,有些艰难地转过了身,杨鸿云不知何时已经站起了身,向前走了两步,到了牢栏旁边,话中显有打趣之意,“徐大人今日怎么会屈尊纡贵前来此地?”
“看来这半个月的牢狱之灾竟让杨兄在此颇有自得其乐之感呢。”徐靖毫不客气的回怼过去,慢慢朝杨鸿云走近,这时才发现牢内的地上铺着一层薄薄的草席,上面只有一层单衣,而仅存的一张木床上,杨母侧躺着,面朝墙壁,好似已经睡熟了。
“你将蓁蓁送到秦少卿家了?”徐靖迟疑了一会,才低声问了出来。
“对。”杨鸿云点头,声音同样放的很低,“半月前就送走了,那丫头本不想去,哭闹了好一会。”提起杨叶蓁,杨鸿云略显疲累的面上浅浅浮上了一层笑意,“我母亲本就属意和秦家议亲,此次蓁蓁就全托付给了秦家,秦少卿家的小儿子人品端正,想来我也是放心他的。”
“挺好的,这样也不用到平墒郡受苦了……”徐靖点头,喃喃自语道,“蓁蓁还小呢,确实要早为她打算。”
“平墒郡?”杨鸿云敏锐地察觉到了徐靖话中的意思,“陛下是要将我下放平墒郡?”
“不,不是你……是除你之外的杨家人……包括你杨家的叔伯兄弟……”徐靖知道,最迟明日一早杨鸿云便会接到旨意,索性全盘和出,“陛下的旨意是,你降职为四品典仪,扈随昭宁公主入质祁朝。”
“昭宁公主?”杨鸿云怔了怔,“入质?是我朝三公主吗?让公主入质这是陛下下的旨意?他要用自己的公主来换回自己的皇子?”
“快噤声!”徐靖急急地想要去堵他的嘴,“并不是三公主,陛下下旨册封小殿下为昭宁公主,择吉日前往祁朝,估计在宫内这封旨意已经传开了,最近的吉日是下月初五,快的话也就是那天动身了……杨兄,关于这件事现在朝廷上下已经三缄其口,若谁再敢议论,就要……”
“就要和杨家同罪论处,是吗?”杨鸿云自然地接了口,“陛下在杀鸡儆猴,他需要整顿满朝文臣的嘴,需要一个靶子,所以……”
“鸿云!”徐靖打断了他,“等旨意到了,你和杨老夫人回府休整一二……此次平墒郡,陛下的旨意是除你之外的杨家所有人,你尽快让蓁蓁同秦家定亲,这样蓁蓁就可以留在京都,我来这里是只想提前知会你一句,不要再提我朝同祁朝的战争了,战争结束了,现在要紧的只有眼前。”
“是……多谢大人提点。”杨鸿云虽心有不甘,但还是点头应允,“徐大人,我……下官还有一事相求。”
“你说。”
“下放平墒郡一事,请让我母亲缓几日再动身,可行?。”
“老夫人怎么了?”
“下官的母亲近日在发热,虽然旧识的侍刑长时时请了医师来探望,但她年岁已高,还请徐大人向陛下告饶一声,请她老人家病好了以后再动身。”
“好,我会尽快请旨下来,看看能不能向陛下讨一位太医来尽快看望一下老夫人,若老夫人暂无大碍,还请你暂且等等。”徐靖没有犹豫,立刻应下来。
“多谢徐大人。”杨鸿云躬身一礼。
“快别谢我了,陛下裁撤文臣,启用武将,现在朝廷上下的文臣人人自危,唯恐步了你杨家的后尘,你早做打算……”徐靖沉默了一会,“我不能久留,你还有什么事情需要我来办的吗?”
“若下官走后,平墒郡的杨家众人和秦少卿家的蓁蓁……”
“我会尽力看顾一二,请你放心。”
“谢字太轻,若下官有幸同昭宁公主还朝,愿同君畅饮,不醉无归。”
“好,时候也不早了,我不能再留了,你多保重,若确定离别之日,也不知我能否为君践行。”
“若无缘再会,下官就将杨家老小托付给徐大人,徐大人待下官恩同山岳,待来世必将……”说着,朝着他行了一大礼。
“好了,你若同陛下也说这些冠冕堂皇的话,也不至于……”徐靖的话突然止住了,轻咳一声,将他虚扶起来,“定要护好昭宁公主,她若能回来,咱们必能再见。”
徐靖走出昭狱时,天色已经完全暗了下来,他不经意地往身后看了一眼。昭狱的门内是黑黝黝的一条路通下去,深不见底,依稀可辨的几盏昏暗的油灯贴在墙壁上,黑压压的感觉,令人很不舒服,仿佛再多看两眼,能把人吸进去似的。
徐靖慌忙移开眼,四处张望了一圈,心道,难怪这么黑呢,原来今夜并没有月光……
昭狱外等候的小厮见徐靖出来,小跑着将怀抱着的披风给他披上,“爷,夜里凉,咱快回府吧。”
马车提灯下的铃铛在寂静的夜里尤为清脆,徐靖靠坐在车厢里,心中全是悲戚,既有对友人的不舍,也有对前路的未知,叮铃的声响一声声地震在徐靖的心上,残留了一路的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