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好功夫先要有理念
下属常常会抱怨自己的主管,说:“我这样尽力而为,你为什么还不了解,总觉得我没有什么功劳?”但是主管的感觉刚好相反,说:“你认为自己很卖力,其实你不晓得,你所做的那些事情根本是有害的,越帮越忙,你越卖力我越倒霉。”上下级这样彼此埋怨,原因在哪里?为什么下属拼命想做好,但是主管却认为有害无益?我们有什么方法可以打破这种僵局?我们再来追究一下,下属如果只知道忠实地服从主管的命令,是不是也不知不觉伤害了组织。
一个公司里面,上下都不满,互相埋怨,工作气氛一定不好,大家情绪恶劣,同时绩效很差。上下不满,其实是理念不相同。如果没有共识,就会产生“我很卖力,你却认为我白费工夫,我有什么办法?你让我做的事,我又认为不重要”这样的争执,冲突无处不在。下属想做好,上司却认为“你不做还好,你越做我越倒霉”,就是因为下属不了解公司的目标,不了解上司的用意,换句话说,对自己所做的工作认识不够。为什么这样做,为什么做这些事情,自己都没有研究明白,那当然就会产生误会。
要打破大家不满的僵局,得靠双方共同努力。主管要把自己的理念告诉给下属,下属还要去体会,这样一来,彼此达成共识,一切就比较好办。下属只知道说自己很忠实,很服从,听主管的话,可主管照样骂他:“我叫你这样做,你就这样做?你只知道听话,听话有什么用呢?”这个道理如果没有弄清楚,下属就会觉得主管讲的话乱七八糟。其实不是的,下属会不知不觉地伤害组织,但自己不知道。
由此可知,要练好功夫,除了锻炼以外还要有好的理念,如果没有好的理念,你可能会走火入魔,想救都救不了。功夫人人都会练,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中国人更是如此,每个人最后会发展出不同的想法和做法。因此我们不能说你的对或者我的对,而是说我们既然要共事,就要有一些共同的理念。
同样的制度,同样的老板,同样的公司,甚至销售的产品都是一样的,为什么有的人绩效高,有的人绩效低?如果做一个调查分析,我们就会发现:效率高的人不一定有出众的容貌,并不是谁漂亮谁的业绩就好;也不一定谁聪明谁的业绩就好,如果是这样,招聘时只看智商就行了;也不是说拼命,工作业绩就会好,有人很认真,很努力,最后业绩还是做不出来。到底差别在哪里?关键是看他有没有心。没有心的话,再漂亮,再聪明,再拼命,最后还是没有用的。
我以前有一个学生很用功,但是成绩一直很差。他不甘心,就跑来问我:“老师,你看我这么用功,为什么我的成绩始终不好?”我说:“你检讨一下自己,上数学课的时候你在干什么?”“在背英文。”我问为什么。他说:“我上数学课时想到英文很重要,因为马上要考试,所以要背英文。”“那上英文课呢?”“做语文。”“上语文课呢?”“背历史。”……这就永远没有效果,因为他没有心,他不专心。
行动很重要,但是行动背后的观念更重要,很多人跟我说:“你把管理的理论都讲出来,我们回去照着做,不是很好吗?”这就是没有功夫的话。我也曾建议很多老板,不要光重视技术,不要光重视员工的表单有没有写好,而要重视他们的观念正确不正确。凡是观念正确的,自然有一套办法,自然做得很好。所以思想、信仰、力量,并不单是政治或宗教方面的,真正的管理也需要一套观念,这套观念你如果不相信,它就没有力量,你若相信,有了信心,自然会发生力量。
可以这样讲,成功最大的力量就是观念正确,同时信心要坚定。一个人有很好的观念,但信心不坚定还是没有用。
统一企业自从创业以来,即遵循企业创始人吴修齐先生所秉持的“三好一公道”的经营理念。“三好一公道”即质量好、信用好、服务好,价钱公道。讲起来容易,但有没有成效呢?每个商店都可以提倡“三好一公道”,但是有的有效,有的没有效,有心就有效,没有心就没有效。统一企业之所以成长迅速,就是因为统一企业的每一个人时时刻刻都发扬诚实、苦干的精神,同时也深刻理解“三好一公道”的内涵。
统一企业的一些领导人也很值得我们敬佩,像吴三连先生、侯雨利先生、吴修齐先生、高清愿先生,他们在商场上都有良好的信誉,而且一向说一不二。有些人说中国人没有信用,那是不对的。中国人一句话、一个电话就算数,绝不拖拖拉拉。统一就是承袭了这种作风,讲话算话,一诺千金。
我们都知道高清愿先生是白手起家的,他为什么能够白手起家?因为他有很正确的理念,他常常说信用是企业家无形的资产,一个真正的企业家,如果有人格,就算没有资金,也可以成就大企业。换句话说,有人相信你,他就会把钱交给你去运用,因为人格和信用都是用之不尽的本钱。所以一个人经营企业,视野要宽,理想要崇高,方针要远大。如果一心只想走歪路,只想图小利,那就永远出不了头!这些如果只是空口说白话,也就没有今天的统一企业。统一企业是有了这个理念以后,大家又对此深信不疑,很努力去贯彻,才有今天的结果。
结果是由于习惯产生的,不同的习惯就会产生不同的结果。比如一个人习惯晚上很晚睡觉,早上很晚起床,那么他一定要选择某些行业才能够适应,他没有办法去适应需要早睡早起的行业。什么叫习惯?一个人每次都采取同样的行动,就叫作习惯。我们一般人只注意到行动、习惯、结果,没有想到行动从哪里来。这个行动完全从我们的感觉来,我们感觉到这样,就会产生这样的行动。比如,我感觉到手闲着,没有事情做,想要写几个字,自然就会写;我感觉到现在想喝杯茶,自然就去喝。这个感觉来自观念。所以一个人有正确的观念,就会有正确的感觉,这种感觉就会去指挥其行动,而行动长久以后就变成习惯,习惯就会带来一些结果。
行动虽然很重要,但它不是关键所在。就好像我们天天练功,如果不得其法也是徒劳。有很多人很勤劳,一天到晚都在练,练到最后也没有什么成效,就是因为方法不对。
管理者如果只注意行动、习惯跟结果,往往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比如,很多人老是注意自己的下属有没有准时上下班,他的下属就认为准时上下班最要紧,有没有工作在其次,那就没有用了。管理要有效,一定要重视员工的心理建设。观念的改变和沟通非常重要。我们要建立正确的理念,然后才能够产生坚定的信仰。有了正确的理念,又有坚定的信仰,就会引发一连串有效的行动,就会产生良好的习惯,这样就能达到成功的效果。我一再跟很多人讲:你们要重视利润没有错,但是利润是结果不是原因,原因是你们有没有正确的理念。如果某员工行为很好,工作态度很好,但是没有业绩,那就说明他没有正确的理念。我常常问很多人在干什么,他说“我在卖东西”,那他的理念就是错误的,其业绩也不会好到哪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