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练技术:教练学演变全鉴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超个人心理学

超个人心理学是由William James于20世纪初首次提出的一个术语,最终在马斯洛推动下发展成为一个思想学派,它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最上层(即所谓的“顶峰体验”)的派生产物。超个人心理学融合了人本心理学某些要素和东方哲学的古老信条,目标是在心理学背景下为精神性寻找一片乐土。正如认知和人本心理学家设法使心理学摆脱行为主义者较为呆板的概念那样,超个人心理学家希望将意识从个人思想中解脱出来,并和宇宙重新建立联系。简言之,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后,个体才能实现自我;一旦达到这个阶段,个人成长的最后一步便是“个体从自我中心提升到精神意识”。超个人心理学为教练学提供了精神潜能提升方法,以及对存在的先验和超个人特质的认识方法,教练从业者可借以协助客户进行自我发现。

所有主要力量中,只有超个人心理学现在仍处于快速演变期。因此,其最终形式仍不确定,而其对教练学的贡献也尚未完全显现。事实上,Ruzek发现,心理学历史研究者和超个人心理学的开创者们都未能将超个人心理学视作美国现代心理学的一股影响力。尽管如此,研究还指出:随着正向心理学的日益风靡,以及对精神性的持续研究,超个人心理学将来可能会演变成一种主流心理学。

John Whitmore赞同Ruzek的初步成果,但他还在教练学中窥见心理学的第四种力量。

人本心理学带来了“意识增强”思想,而超个人心理学则强调“意愿和意向性”思想……如果你喜欢,它可以是心理学的下一阶段,并以人本心理学为基础。当你有想要遵循的特定方向(目标)时,如果你认为意识提高有助于改善绩效,则要考虑改善程度。如果教练从业者不了解他们自身的超个人性,以及研究他人超个人性的方法,则他们帮助他人的能力将受到限制……超个人教练学的主要思想就是关于发现真正自我的力量。

※※※※※※※※※※※※

正如我在本章开头所述,社会科学这一“主根”比哲学主根有更多的分支;换言之,心理学分支学科几乎不可胜数。我在本书中对三个主要子群进行考查,即应用心理学分支学科、理论和研究心理学分支学科,以及人本心理学分支学科。最后一个分支学科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且最具争议的子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