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爹地开局的导演人生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3章 和蔼版本江文

苏哲从年龄的变化入手,通过精心设计的服装、逐渐成熟的面部线条,来细腻地刻画出他成长的轨迹。

那些随着年份更迭而逐渐磨损的衣衫,那些因岁月雕琢而愈发深邃的眼眸,都无声地诉说着他的成长与蜕变。

更为重要的是武功的展现。

镜头下,霍元甲的招式愈发纯熟,速度与力量并蓄,每一次出拳都显得更为凶猛、更有威力。

他身形矫健,步伐灵活,仿佛一头蓄势待发的猛虎,随时准备扑向敌人。

除了招式的精进,苏哲还巧妙地融入了身体的变化。

这可不是好莱坞英雄大片中,那种瞬间从瘦弱变身为肌肉男的夸张特效。

相反苏哲让李连接在保持平时稍有肌肉线条的基础上,随着剧情的推进和训练的深入,逐渐展现出更加彪悍的体魄。

到了中段,他稍一用力,肌肉便块块凸起,宛如健美人士一般,充满力量感。

那些紧实的腹肌、隆起的肱二头肌表明了霍元甲的进步。

而到了练成功夫的那一刻,霍元甲全身的劲道仿佛运转到了极致,每一块肌肉都充满了爆发力。

他看上去就如同魔鬼筋肉人一般,浑身散发着不可一世的气息。

当然李连接无法在短时间内练就这般体魄,于是苏哲请来了特效师,为他添上了阿美利卡最新的仿真人造肌肉。

苏哲按照黄金比例,精心制造出的人造肌肉块,既美观又逼真,完美地融入了李连接的身体之中。

拍完武功修炼的场景后,接下来便是大家期待已久的打斗戏份了。

比武打斗的镜头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第一种是切磋,这种时候通常只用到三到四成的力道,绝对不会超过五成。

这样即便在激烈交锋时,也能容易地控制自己的身体动作,避免误伤对方。

第二种,那就是真正的生死战了。

这种时候,一开始就会用六成力道进行试探,接下来就是全力以赴,犹如狮子搏兔全力以赴,最多留一成力道变招。

苏哲缓缓地介绍着。

第一种切磋,主要是套路上的切磋,也可以说是技艺和能力的较量。

这是早些年间,包括一些武林老前辈在内,学习和提高自己武艺的方法。

只有通过不断的实战,才能变得更强。

这样的切磋能增加自己的实战反应能力,发现自己的弱点,从而加以改进。

个人切磋得越多,真正打起来的时候,你就能越快速地做出反应,从而抓住获胜的机会。

苏哲讲解完这一段后,又继续说道:“真正的生死战,那是无所不用其极的。

套路招式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说套路没用。

但实际上,学过的和没学过的完全是两码事。

真正学过的,能轻松击败两三个没学过的。

只不过,如果让那些学过的和那些实战经验更丰富、见过血的人比,那可能就差多了。

所以不是套路有用没用的问题,而是学了之后有没有进行实战的问题。

有些人崇洋媚外,一直推崇那些格斗术,认为它们能碾压国内的武道,但其实真正的武艺,是需要通过实战来磨炼的,现代华夏人很少用命搏出路了,打不过也正常。

不得不说,武功这种东西,若是不经过实战的磨砺,是绝对练不出来的。

平日里练习的套路与实战中的套路,两者之间存在着天壤之别。

苏哲继续跟拍着那些自由切磋的部分,紧接着便是生死决斗的震撼场面。

说到拍摄时间,其实还算是相对宽松。

一来是因为身体还算硬朗,一天只睡一两个小时,甚至两三个小时就能恢复过来。

二来是苏哲自己作为导演的技能,在这几天的实战锻炼中愈发炉火纯青。

他对剧中的掌控力,以及对后期的构思制作,都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再者他并非孤军奋战,片场的幕后人员都给予了他莫大的帮助,使得他的进步堪称飞速。

尽管忙碌,但他并非那种无头苍蝇般的乱忙,不会导致剧组乱成一团,拍摄起来各种不顺利,问题频发。

一旦自己脾气失控,剧组就会陷入高压之中,进而引发一系列恶性循环,那将是非常麻烦的事情。

要知道历史上不乏这样的例子,就像泰坦尼克号剧组就曾经历过这样的困境。

或者说,大部分导演在拍摄过程中都会遇到类似的情况。

这也是为什么人们常说导演没一个好脾气的,因为组织和管理一个庞大的剧组,确实需要极强的能力,这种能力绝非一般人所能及。

苏哲之所以能够承受这一切,是因为他拥有非常强大的肉体,这让他有足够的体力和精力去应对高强度的拍摄工作。

再加上大家看到拍摄进展顺利,成果满满,自然都充满了成就感,彼此之间的关系也变得更加和谐,不会突然变得剑拔弩张。

再加上这部电影受到了上层领导的关注,大家都表现得规规矩矩,很快就适应了这种高强度的拍摄节奏。

在拍摄最开始的时候,苏哲对打斗动作提出了不满。

动作指导原本还觉得动作打斗不够漂亮,是因为演员们没有学过武功,动作不标准。

但是当其他几个人进行打斗,甚至苏哲自己亲自上场示范后,他才意识到问题并不在表演者身上,而是动作设计不符合他的要求。

苏哲知道这个问题是需要解决的,不能拖延。

于是他把问题摆到了台面上,慢慢地剧组幕后人员都围了过来讨论起来。

“苏导可以聊一聊吗?”江文拿着一杯茶水笑呵呵的问道。

这时三十来岁的江文凑了过来,他虽然比苏哲年长不少,但喊起苏导来却是格外热切,丝毫没有不好意思的感觉。

在社会上打拼多年,江文自然懂得如何与人相处,他递给苏哲一杯茶,笑着说道:“苏导,谢谢了。”

苏哲接过茶杯也笑着回应道:“江哥,太客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