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仙从羊倌开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8章 求真社,尝百草

看着高谦三人背影逐渐远去,钟隐重新坐下琢磨起来。

对方俨然是代表姚进出身的姚家过来招揽自己的。

据其所说两人有些姻亲关系,所以才由他代为出面。

而且他还隐隐透露,若是自己愿意归附过去。

一年半后分配时,不难免去种田放牧这样的苦役,而是进入到比较清闲的职司内去,可以专心修行。

除此之外,平日里还会提供灵石丹药等修行资源。

入门后,修行上有什么碍难疑惑,也可去安排的师父那里寻求指点。

说起来,钟隐还是有些心动的。

背靠大树好乘凉嘛。

毕竟自己出身凡俗,在修界没有根本,若是有背景人脉的话,肯定要好走许多。

但也只是有些,谈不上太过心动。

姚家在依附二公派的修真家族中,也算颇有名气。

号称已有七百年传承历史,屡经兴衰。

巅峰时甚至还出现过位金丹真人,即便衰微时,也没缺过筑基修士。

哪怕现在,也有位假丹老祖坐镇,总共四位筑基,数十练气。

其实力,甚至还要超出某些位列左道的小门派。

如果他们有位金丹真人,钟隐或许也就欣然同意了。

但是现在嘛……

这棵树,不算很小,但也远称不上多大。

以钟隐的三等资质,哪怕没有方寸宝鉴,按部就班也能修至筑基。

姚家的吸引力,显然没那么大。

而既然是家族,自然也是以血缘论远近亲疏,外姓人在里面得到的资源与支持,远不如嫡系。

偏偏姚家这一代里,又出了姚进这样二等资质的天才。

恐怕整个姚家,都指望着其能修成金丹,重振家声。

自己进去,是给对方做跟班手下吗。

而且,高谦还隐约提了个关键条件。

那就是希望钟隐入门后,能够与安排的姚氏族女结为道侣。

将来所生子女中,至少还要由姚家挑走一个,改姓列入族谱。

这是钟隐最不能接受的。

若是答应了,与上门赘婿以及配种机器有何区别。

何况,这也直接干系到将来道途成就。

一般而言,除非习练特殊功法,否则保持童身,将来筑基、结丹的概率都会高些。

姚家显然是觉得自身毕生成就最高仅限于筑基,也就无所谓破不破身。

但钟隐自知身怀方寸宝鉴,潜力绝不仅限于此。

哪怕只是影响百分之一二,他也不想冒险。

只是以高谦意思,其它待遇方面都可以谈,这条却是必须的。

估计其它修真家族,提的条件与姚家不会差上太多。

毕竟唯有源源不断吸收新血,改善后代灵根资质,他们这些家族才能不断发展壮大。

而且三等资质,其实已经很难得了,姚家其实也没有多少个。

如此一来,恐怕自己通通都要婉拒了,殊为可惜。

摇摇头,钟隐将这些想法遣散。

距离实习结束,入门分配去向尚还有一年半,自己不必着急,大可搜集情报慢慢考虑。

无论如何,今天这场交流收获还是不小。

体内灵机显见地茁壮了些许不说,方寸宝鉴还再次收录了数道灵膳。

只是可惜,自己见识未足,连食材都无法辨认完全,更何况其具体方谱。

“求真社。”

低头看向手中多出来的一枚银质令箭,钟隐喃喃自语。

这算是高谦带来的其它有价值情报了。

凡是引气入体,成为修士的,都会受邀参加这个结社。

目的嘛,也没什么好说的,无非抱团互助,互通有无,定期交流之类的。

练气小修过得苦,尤其道院里面这些刚刚突破的,是以此种结社便应运而生。

甚至此种关系,还能延续到将来正式入门后。

其它九处道院,也有类似社团组织。

作用算不上多大,毕竟道院里也结不下什么深厚交情,远不如家族、师承等来得紧密重要。

但好歹也算份淡薄的香火情。

那些世家子或许不需要,但对于在修界中没什么人脉根基的自己而言,还是有些用处的。

依高谦所言,求真社五日一聚,下次便是在两天后的戌时。

“可惜啊。”

钟隐摇摇头,将令箭收好。

自己既无家世背景,又刚刚成为修士,去了估计也做不了什么,只是旁听罢了。

“钟师兄。”

他在这里想着事,有几名道生却是按捺不住了,相互对视眼,凑将上来。

大家都不傻,虽然离得远,听不见具体说了什么。

但见两人谈笑风生的模样,哪里还不清楚钟隐已是脱凡入道,正式成为修士。

自然就有人想要过来凑近乎,混个脸熟。

若是以前,性子有些孤僻的自己肯定是随意应付几句就将他们打发走。

但是现在,钟隐却是耐住性子,和颜悦色地与上前的三名道生交流。

谁知道呢,说不定就能收录到什么有用的信息。

一直到暮食开饭的钟声响起,才与他们分开。

用过了灵膳,他腹中现在毫无饥馁之感。

不如把时间放在其它事情上。

————

“金丝草,又名‘唐蒙’、‘菟芦’、‘赤网’……”

拈起根纤细无叶的草茎,钟隐打量片刻,与桌上摊开的《太白景物略》相互对照。

然后,将其放入口中,缓缓咀嚼。

方寸宝鉴上,巫术文字,还有数幅图画流转而过。

正是《太白景物略》与《百草通鉴》内关于此物的记载描述。

“茎缠绕,黄色,纤细,无叶。

初生之根,其形似兔,因之得名。

花序侧生,花小,簇生成小伞形或小团伞花序…… ”

“喜阳光,湿润气候。

遍布山川原野,多见于河岸、林间灌木,蔓延草木之上,寄生豆菊蒺藜之属。”

“九月采实,晒干,色黄而细者为赤网,色浅而大者为菟累。”

“其性辛、甘、平、无毒。”

“补益肝肾,固精缩尿,安胎,明目,止泻。

外用可消风祛斑,内用专治肝肾不足、阳痿遗精等。”

“治肾气不固,常与枸杞子、覆盆子、五味子等同用;

…………

治脾肾虚泻,可与人参、白术、补骨脂等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