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0章 原身之难 纪效新书
江河的院子里还有两个丫环与两个粗使婆子,负责照顾江河的生活起居。当江河回到书香园,这几个丫环、婆子听到动静后,都立即赶出来向江河行礼。
江河冲她们点了下头,便挥手让她们自便,各自去忙,他则带着书砚回了书房。
为了让江河能够专心读书,不耽于女色,分给江河院子里的这两个丫环都是特意选的相貌平庸的。虽然看上去也五官端正,但就是跟漂亮沾不上边。至于那两个婆子,就更是上了年纪,都四、五十了。
而且因为原本的江河喜欢小脚女人,这几个丫环、婆子也都是特意挑的没缠足的,跟其审美反着来。
原身的江河到现在为止,也确实是个未经人事的初哥。虽然按他的年纪在古代已算成年,十七岁早已成亲,甚至做爹的都一大把了。
但江河在三年多前,却是才十四岁,属于刚发育成熟不久。之后父亲去世,三年守孝期间不能享乐,江河从小接受的那套传统教育,倒也是颇重孝道,这三年内只是专心读书,终于在去年考中了秀才。
如今守孝期满,连大哥都已成了婚,江河按捺不住青春萌动,便打算去开个荤,跟人逛青楼。
他那晚看上了怡红院里的一个头牌红姑娘,可惜当时身上带的现银不够,没争过汪家的汪守信,感觉大丢面子,一怒之下,便直接转身走了,也没选别的姑娘。
出了怡红院后,他越想越气,便在路边的一个小酒馆里买醉,喝了一肚子闷酒。然后喝多回家时,便不幸失足掉落水中,就此魂飞杳杳,便宜了穿越过来的现代江河。
江河原本的那个书童叫书墨,其实有些冤枉,因为当时在怡红院江河发现身上钱没带够,便立即让书墨回家去取,立即从账房支钱。
但账房是江沁在管,书墨被逼问一番,便说了江河是去逛青楼缺钱了,江沁哪里肯给。不但不肯给,还带了人去抓江河。
而江河那边久等书墨不回,尴尬之余被汪守信捷足先登,便一怒之下离开了。后来不慎落水,还是路人遇见救起的。
之后江沁也带人一路寻了过来,便立即把江河带回了家中救治。所以当时江河落水时,那个书墨根本不在江河身边。
但程氏担心儿子,迁怒之下,却是哪管那么多,还是把书墨罚去柴房给干粗活了。
之后江河醒来,又融合了原身的记忆后,虽然也知道这个书墨有些冤枉,但也没跟程氏去求情,再把书墨给要回来。
主要他当时根本没心思顾及这些,只一门心思地想办法如何说通程氏去黄山,看有没有办法再穿回去。
现在他决定安心留下来后,则觉着原本的那个书墨整天跟在江河身边,对原身太熟了,有些担心自己偶尔的习惯不同,会被书墨给瞧出来不对。
所以即便这个书墨有些冤枉,但为了自己着想,江河觉着就还是让他继续留在柴房吧,小孩子多锻炼锻炼也不是什么坏事。
现在这个书砚对他不熟,便正好,不用在其面前时刻留心扮演原身。原来那个书墨是跟原身从小一起长大的,对原身实在太熟了。
至于书香园里的那几个丫环、婆子,倒是不用担心。他们对原身虽然也熟,但实际上的接触却并不算多。
江河白天基本都是去紫阳书院里读书,晚上回来时,有什么命令吩咐她们,也多是书墨从中传达,至于在书房中伺候笔墨,就更是书墨的事了。所以实际上她们跟原身的直接接触,还真不算多。
此时江河带书砚回了书房后,先脱了外袍,换了身宽松的常服,脚下也换了双蒲草编织的拖鞋。
古代也是有拖鞋的,比如魏晋时期流行的木屐就是种拖鞋,后来传到小日本那边,倒被他们给发扬光大了。
蒲草很松软,草杆晒干后捏起来是软的,像里面填了层海绵,所以蒲草编织的鞋,穿起来不但松软舒适,而且还很轻便。和尚、道士们常用的蒲团,也多是以此编织,即松软舒适,也经济实惠。
书砚趁着江河换衣换鞋时,已是打开食盒,将里面的饭菜取了出来。但见有一碗米饭,一碟竹笋炒肉,一碟清炒时疏,还有一盅加了人参等药材炖的鸡汤。
书房的窗边有一张喝茶的小榻,书砚便把饭菜摆在了小榻的茶桌上面。茶桌两旁,便正有两个蒲团。
江河见他摆好饭菜后,道:“行了,你也去厨房看看,有没有什么吃的,再命她们去烧水,准备沐浴。”
“是。”书砚领命一声,便立即去了。
江河的这个院子里却是也有个小厨房,平日主要是给他烧洗漱用的热水。偶尔大晚上饿了,也能临时做点儿吃的,所以小厨房里也有备了些食材与各种食物。
食盒里的饭菜,显然只够江河一个人的饭量,而且这时代下人与主人也是不能同桌而食的,吃的饭菜也不一样,所以江河便也没跟书砚玩什么解衣推食的那套。
他以大病了一场为借口,确实可以适当做出一些改变,变得与以前的江河不同,逐渐做回他自己。
但这个过程也必须一点点来,要做到润物细无声,这样才能让身边的人不知不觉地接受他的变化。如果一下变化太大,前后截然相反的话,就很容易惹人怀疑。
比如以前的江河是不怎么把下人当回事的,虽然没有随意打骂与折磨,但至少都是把服侍的下人看作低人一等。所以江河目前也得维持好这个人设,不能忽然就太善待身边这些人,显得前后变化太大。
换好衣服与拖鞋后,江河并没急着去吃饭,而是先移步到书架前搜寻翻找,他从原身的记忆里得知,以前曾有个紫阳书院的同窗送过他一套戚继光的《纪效新书》。
戚继光无疑是晚明时期最有名的将领,而且还称得上是全能型的武将,不但能在南方沿海抗击倭寇,后来调到北边蓟镇后也能照样痛打北元的蒙古人。
他既然要练兵,这就是现成的指导材料,也很符合时下的明朝国情,得多参考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