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霸主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2章 老乡见老乡,会朱温

“朱兵马使,你谬赞,谬赞了。咱家愧不敢当。”

正所谓花花轿子人抬人。

对自己溜须拍马的话语,没有任何人是不爱听的,杨复光也不例外。

此时,朱瑾一番阿谀奉承,已经让杨复光不禁有些飘飘然,如置身于云端一般,笑得合不拢嘴了。

朱瑾却是慨然道:“杨公,您认为末将是在信口胡诌,奉承您吗?”

“不,如果您是这样想,那就大错特错了。”

“杨公您慷慨有节义,谋略过人,且一心为国,能舍小家而为大家,何愁大事不成?”

“最让末将最钦佩您的,莫过于杨公能强忍丧母之痛,继续监军西征,以收复故都,匡扶大唐社稷为己任。”

“纵观天下,谁能比得上您?”

顿了顿,朱瑾感慨道:“如若三军将士都能有杨公您的这颗忠君爱国之心,何愁不能平定黄巢之乱,使天下太平?”

不得不承认,朱瑾的这一席话,可谓是说到了杨复光的心坎里。

让他一时间,仿佛是找到了知己!

历史上的宦官向来以祸乱后宫、专权误国而被人唾骂,比如秦朝、东汉,甚至是现在的大唐,其败亡都跟宦官祸国不无关系。

但,也不是绝对的,即便是在宦官专权最严重的大唐王朝,也曾出现过一位很正面的宦官。

黄巢率兵攻陷长安,天子出逃。

在危难之时显身手,牵动当世两大枭雄灭掉黄巢军,挽救了大唐江山,为大唐续命二十年,堪称史上至少唐朝最牛宦官。

此人,就是杨复光。

跟许多出身贫寒的宦官不同的是,他出生于权宦世家。

杨复光在唐宣宗时期净身入宫,投靠了当时的权宦杨玄价,成为其养子。

他在干爹的提携之下迅速成长起来,也想有一番作为。

不过,他的志向不在后宫,而把眼光投得更远,他选择的是战场,是兵权。

唐帝国大多的监军宦官都不懂军事,基本都是为了监视主帅的,一指挥战斗基本上必败,唯独杨复光是例外。

杨复光自幼聪慧,熟读兵法,军事能力颇为出色。

他最擅长的,就是劝降敌人。

杨复光曾劝降过王仙芝、周岌、秦宗权等义军首领,这一次他想招安朱温,也是在故技重施。

招安叛贼,对于大唐朝廷而言是屡试不爽的招数。

但杨复光领兵打仗的能耐也非同一般。

他曾在邓州击败过朱温,正要乘胜追击的时候,却传来了母亲病逝的消息。

在这多事之秋,杨复光也无心为老母守孝了,加之皇帝李儇多次诏他回军,率兵镇压农民军,杨复光也只好草草安葬老母,回到军中。

能做到这份上,杨复光就相当了不起了。

“朱瑾,你懂我,懂我。”

杨复光感怀备至,眼眶里隐约之间闪着泪光,叹息道:“如果有的选,咱家怎能不为老母守孝?”

“唉,现在只能尽快平定黄贼的叛乱了。”

“朱瑾,咱家跟你的想法不谋而合。”

“若能不战而屈人之兵,招降朱温,那最好不过。”

“咱家近日来听说过你,知道你是朱温的老乡。你可愿意出使一趟同州,为朝廷劝降朱温吗?”

“……”

朱瑾深感无语。

虽说两军交战,不斩来使。

但是唐、齐两军打到这份上,指不定会出现什么变数。

而且朱温这厮可是一个不讲武德的人。

好在,朱瑾有把握劝降朱温。

他不再迟疑,当即朝着杨复光抱拳行礼,正色道:“末将愿往!”

“好。”

杨复光拍了拍朱瑾的肩膀,和颜悦色的说道:“朱瑾,咱家看好你。”

“若你能劝降朱温,咱家就保举你担当大任。”

朱瑾闻言,一脸恭敬、感激的神色,道:“多谢杨公提携!”

“知遇之恩,末将没齿难忘,当涌泉相报!”

能得到杨复光的赏识,朱瑾何愁不能加官进爵?

要知道,杨复光现在可是大唐的天下兵马都监。

在原来的历史上,杨复光有义子数十人,分别担任各地节度使、防御使等职。

而平定黄巢之乱者,大多数也是他的门人故将!

这其中,杨复光说得出名号的养子,就有兴元节度使杨守亮、忠武节度使杨守宗、商州防御使杨守信和洋州节度使杨守忠。

可以说,跟着杨复光这样的权宦混,相当有前途。

……

翌日,在杨复光的举荐下,朱瑾就作为唐军的使者,带着王彦章、李存孝,一起进入同州城。

朱温并没有第一时间接见他们,而是将他们晾在了一边。

这跟杨复光、朱瑾之前的猜想如出一辙。

朱瑾丝毫不慌,备足厚礼之后,前去贿赂朱温的亲信将领胡真、谢瞳。

有这两个人的从旁游说,朱瑾这次要招降朱温,那就事半功倍了。

过了两日,朱温终于是在同州的府衙接见了朱瑾。

一众伪齐军的将领坐在了两侧,大马金刀的坐着,面色不善的扫视着朱瑾。

他们身上所散发出来的煞气很是浓重,仿佛一头又一头的凶兽,随时都会把朱瑾撕成碎片一样。

如若是初出茅庐的使者,指不定会被吓得屁滚尿流。

好在,朱瑾是见过大场面的人,心性坚韧,根本就不怕别人的恐吓。

他大步流星的进了公堂,并且不卑不亢的朝着坐在上位的朱温行礼。

“宋州下邑人朱瑾,见过朱将军!”

朱瑾并没有报上自己的身份,而是把籍贯名讳告诉了朱温。

太师椅上,原本还在啃着一支烧鸡腿,吃得满嘴流油的朱温,听见这话,不禁愣了一下。

宋州下邑?

姓朱?

要知道,朱温是宿州砀山人。

一个宿州的,一个宋州,看似是八竿子打不着。

但,砀山邻近下邑,说朱瑾是朱温的同乡也不为过。

“你是下邑哪里的?”

“下邑那路里。”

“哦?哈哈哈哈,朱瑾,咱是砀山县午沟里人,与你的那路里,相隔不过几十里地,之前还属于宋州的地界。”

朱温很是高兴,吃了一半的鸡腿,也暂时放到了盘子里。

他毫无形象的伸出大舌头,舔着嘴角,并且把满是油腻的手擦在衣服上,瘫坐在太师椅上,笑道:“说起来,咱们还是老乡!”

“你也姓朱,说不定你我祖上有关系,是同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