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永历中兴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9章 抵达肇庆

翌日,大明舰队调头东行,缓缓驶向肇庆。

因是顺流而下,行程格外迅速。

在这段航行期间,朱由榔借与他人交谈、察言观色,结合自身对历史的深刻了解,对船队的情况有了更为深入的把握。

整个船队共计两千余人,但其中能作战的将士不足一半,剩下的多是文臣、随军家属以及百姓等。

经过进一步了解,朱由榔发现,除了年轻的马宝外,军中并无其他著名的战将。

然而,名声显赫的文臣却不少,除去丁魁楚这类奸臣外,还有许多忠臣,如严起恒、杨鼎和、刘远生等。

严起恒是崇祯年间的进士,现任户部右侍郎;杨鼎和亦为崇祯年进士。

他们俩最为著名的事情发生在永历四年(1650年)。

当时孙可望在贵州自称秦王,派贺九仪带兵五千,去挟持永历帝,准备“挟天子以令诸侯”。严起恒与杨鼎和等人阻拦,结果被贺九仪杀死。

刘远生擅长文辞,喜欢交游,虽官职不高,却才气横溢,名声远扬。

他与严起恒曾多次劝永历帝亲征,但由于奸臣马吉翔的阻挠,始终未能如愿。

刘远生的弟弟刘湘客也十分“有名”,不过却是“臭名”,是臭名昭著的南明五虎之一。

(在“五虎”中,刘湘客算是有骨气的,他一生都没有投降清虏,南明灭亡后隐入山林。)

严起恒、杨鼎和、刘远生三人都是忠臣,也是主战派。

而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历史上未曾留名的人,他们亦力挺与清虏一决生死。

虽然人数不多,但朱由榔心知,只要有他们相助,自己便可与丁魁楚争个高下,以便能留在肇庆防守。

这段时间以来,朱由榔也多次召见马宝,与他有所交谈。

马宝此时虽然年轻,但手下有一支一百人左右的队伍,是跟随他南下的原大顺农民军。

虽然兵力不算多,但都是身经百战之士,战斗力极强。

而且他们没有被丁魁楚招揽,朱由榔有信心凭借个人魅力让他们为自己效力。

有了这支军队的帮助,朱由榔对能留在肇庆防守又多了几分信心。

船队行驶两日后的下午,终于抵达肇庆。

朱由榔率领文武百官下船,映入眼帘的是肇庆城门大开,城内文武百官列队迎接。

显然,丁魁楚早已将他返城的消息传递给了当地官员。

一行人走至官员阵列前,最前方站着两位显赫人物。

其一为吕大器,另一个是朱治涧。

朱治涧此时任两广总督。

历史上,清兵刚到达高明还未抵达肇庆时,他便弃城逃跑,妥妥的贪生怕死之徒。

而吕大器是崇祯元年进士,在崇祯年间曾率军与张献忠部作战,可谓是文武全才。

此时他任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在朱由榔要西逃时,他主动要求留守肇庆。

朱治涧逃跑后,他不得不弃城离开。

不过他并非是西逃,而是东入广东韶州,继续与清虏作战。

再后来,他被派往四川,经略川蜀。

两位重臣见到朱由榔,急忙跪地行礼。

朱由榔示意众人起身,仔细审视着眼前这两位肇庆重臣。

朱治涧身形不高,面庞发福,挺着个大肚子,模样有些官老爷的气息。

而吕大器虽年近五十,却精神矍铄,朱颜鹤发,气宇轩昂,仍不失当年弹劾奸臣马士英、阮大铖时的英气。

朱由榔轻声问道:“肇庆城中防备情况如何?”

朱治涧急忙回答:

“回陛下,臣等已准备好足够的礌石、滚木等守城之器,且在城内各要害处已布置兵力,防守极为严密,若清虏来攻,必定能轻松将其击退。”

吕大器却冷笑一声:“朱大人何时准备了这些防备?我怎么从未听说过?”

听此,朱治涧的脸色有些不好看。

“这几天,我只见朱大人府前车来车往,上面装着好些个箱子,不知道里面装的是何贵重之物?”

吕大器继续冷嘲热讽道:

“还听说您的家人都已经离开肇庆,往西行了,却不知朱大人您本人何时西逃?”

一脸尴尬的朱治涧说道:

“谣言,都是谣言。”

他抹了抹脑门上的汗水,将目光望向丁魁楚。

显然,他们俩私交不浅。

丁魁楚立刻为朱治涧辩解:“朱大人将家人先行送走,是为了心无旁骛地守城。家人所需物资,本就应放在箱中装载,实属正常。”

“对,丁首辅说得对。”此时的朱治涧脸色好看了不少:

“臣让家人离开,是准备破釜沉舟,与清虏一决生死!”

说到此处,他用手背抹了抹眼里刚流出的泪水:

“臣既然被陛下留下来防守肇庆,便是抱着城在人在,城破人亡的想法。

“呜呜……呜呜……这一次和家人离别,却不知何时才能再次相见。”

看到朱治涧假惺惺的模样,吕大器主动往远处站了站,不愿与其为伍。

朱由榔看得出,从朱治涧嘴里是得不到肇庆城中真实的防守情况。

于是,他直接问吕大器:

“吕爱卿,城中有多少守军。”

现在离清虏抵达还有二十多天,哪怕城中防备不足,也还有时间准备。

怕就怕城中守军不多,无人可用。

“回陛下,城中原本守军有近万人。”吕大器如实回答:

“可这几天来,朱大人不想着如何防守城池,只想着在城中搜刮民脂民膏,城中百姓、将士逃跑不少。

“如今,城中守军只剩不到一半。”

听到这话,朱治涧的不再抹眼泪,而是瞪着眼睛盯着吕大器:

“吕尚书何苦为了争功如此乱说,城中守军逃跑不过是因为他们贪生怕死而已,和下官有什么关系。

“再说了,您是兵部尚书,官职比下官大,守军逃跑如此之多,错也是在你。”

听到这话,吕大器气的不断吹着胡子。

两位重臣你来我往,争执不休,朱由榔心中感慨:明朝的皇帝不好当呀。

虽东林党、昆山党、阉党等派系已基本消亡,但朝中官员仍旧尔虞我诈、你争我吵。

倘若这些党派仍在,那么自己一天到晚不用干其他事,天天听他们吵架就够了。

不过好在自己熟读南明史,知道谁说的对,谁又是在欺骗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