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科举舞弊?老朱请我入朝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8章 假设法

“这个...”叶煊有些不懂,堂堂锦衣卫指挥使为何询问自己对于科举舞弊案的看法,这是他该思索的么?他只能吞吞吐吐的,表示自己没有什么看法。

这起案件确实牵连到了他,可他却并不想太过深入参与到其中,如此重大的案件参与者恐怕至少是数十个大族以及各方力量,现在的他面对这些势力犹如蚍蜉撼树。

“呵呵,叶誊录误会了。”见叶煊这幅样子,毛骧顿时和善微笑,这才缓缓道:“我并没有想着让你参与到调查此案件中的想法,只是想询问一下,这段时间考场内,是否有考官鬼鬼祟祟,亦或者心中不安,有不对的地方?”

“特别是,叶誊录拟定新的考题后,依旧拒绝使用这些考题的人,都有哪些?”

这才是毛骧真正想要询问的问题。

他没有过想让叶煊帮助自己的想法,调查案件是锦衣卫擅长的工作,叶煊虽有不错的能力和惊人的见识,但未必擅长查案,他只是想从叶煊这里知道,贡院考场内的考官中,有没有可疑的家伙。

现在案件陷入了一个难点,锦衣卫这边需要从定远侯王弼那里,知晓到底是从哪里获得的科举存在舞弊的消息,可他们不能直接去询问。

谁知道这起案件,到底有没有淮西武将系的人参与到其中,别看科举舞弊的考生中没有淮西武将的族人,就认为淮西武将绝对没有参与到其中了,万一呢?若是直接询问了,谁又能保证定远侯王弼给出的答复,一定又是真的呢?

只能自己查,查清楚!

“我倒是没有感觉到异常的考官,大家都挺怕死的,想着尽快打印誊录好新的考题。”叶煊回想起这两日考官们的种种举动,没有发现不对的。

闻言,毛骧叹了口气,“唉,难办,难办啊...”

“这起案子,不好查啊。”

毛骧独自叹气,蒋瓛在旁沉默不语,也没有什么好的思路和主意,叶煊倒是准备就直接离开了,其实他是很想了解清楚这起案件的具体诞生原因和整个过程中,很有可能科举舞弊案发生,和他有着一定的关系,当然他也没有把自己想的太过重要,或许是其他的原因呢。

但若是能提前知晓这起案件的过程、原因,那么起码心中有个底,知道该如何预防未来的危险。

不过还是少参与到其中吧,目前他在朝堂中尚无任何根基,最好不要参与到这其中去,除此之外朱元璋虽然很看重他,他依旧觉得并不靠谱,只有戴礼那边将朱雄英的病情治好,他才能彻底放心。

叶煊这就准备离去了,明日是科举考试的第三日,他还需要给滕毅和范敏两人讲解一番大明宝钞的各种制度,目前考场内的各种事务其他考官们都已经担任下来了,他可以说是闲得无聊,每日也只能给两位主考官讲讲制度,打发时间了。

他刚准备离去,忽然心中一顿,大明宝钞...大明宝钞...既然这几日在贡院考场中并无其他事情,不如趁此机会,看能否搞出来新的大明宝钞?也就是能拥有充分防伪特征的大明宝钞。

这是对于自己有益的事情,朱元璋嗜杀官员,但绝对不是不讲理的人,他觉得可以利用这段时间研究一下,想到这里叶煊准备求助毛骧。

能自由出入贡院考场的,除了戴礼就是这群锦衣卫了,而戴礼今日并没有来过,有可能是朱元璋相信了他的话,在治疗朱雄英,也有可能是朱元璋没有相信,给戴礼杀了,目前指望不上戴礼,就请毛骧帮帮忙吧。

想到这里,叶煊便言道:“不知指挥使,可认得徐义?”

闻言,毛骧目光微闪,思索了良久,才从脑海中翻出来了这个名字,“宝钞提举徐义?”

“正是。”叶煊脸上露出喜色,毛骧知道这人就好办了。

徐义这个人在历史上并没有任何名气,可以说是小透明了,其原本是元末的地方小吏,因精通财政洪武年间被征召入朝,洪武八年朱元璋下诏发行大明宝钞,徐义被任命为受任宝钞提举司提举。

看起来名头不小,可宝钞提举司提举,就是个正八品的小官而已,比九品芝麻官高了那么一品,算是八品黄豆官吧。

官职虽低,可徐义这个人财政能力确实不错,他奠定了宝钞制度,制定条例,参与起草《大明宝钞章程》,规定宝钞面额,也就是一贯至百文的宝钞面额,以及兑换比例,1贯等于铜钱千文或银1两、流通范围及伪造惩罚。

大明宝钞监制工艺,也由其负责,徐义主持南京宝钞局的设立,选用特制桑皮纸与靛蓝染料,设计防伪纹样。

他还参与了协调财政体系,譬如税收折钞,推动田赋、商税部分折收宝钞,如洪武九年诏令“天下税粮以钱、钞、银代输”。

甚至于,这个人很早就发现了大明宝钞的信用存在问题,采用调控流通法,在应天府及江浙等地设“行用库”,负责新旧钞兑换,试图维持宝钞信用。

但关于徐义这个人,史书中的记载实在是太少太少了,仅仅只有“《明太祖实录》卷九十六记载,洪武八年正月“置宝钞提举司,以徐义为提举”。”“明代学者王世贞《弇山堂别集》提及徐义参与制定宝钞条例,但未载其生平细节。”和其他少数简略记载,提起参与大明宝钞的参与制造者,很多人想的都是胡惟庸,也确实首批大明宝钞制造就是胡惟庸负责的,而徐义在其中付出了很多功劳,却成了个小透明。

叶煊所了解的这个人的信息中,还有徐义伪钞打击之事,建议严惩伪造者,《大明律》最终规定“伪造者斩,告捕者赏银二百五十两”,洪武十年时,已出现宝钞贬值迹象,米价从1石1贯涨至2贯,徐义建议限制发行量,但未被朱元璋采纳。

这就是徐义的全部资料了,大明宝钞制度改革、制造新型防伪宝钞,都需要这个人的参与,除此之外私自制造宝钞可是违法的,他需要得到这个人的同意首肯才行。

“你打听这个人干什么?”毛骧看了看叶煊,也没等着他回答,然后言道:“徐义早已经被下狱了,等着被杀头呢。”

看着叶煊闻言露出意外之色,毛骧环顾周围确定无人监听,这才凑近了道:“胡惟庸案,牵连者...”

多余的话,毛骧没有说,可叶煊已经明白了。

他心中很是无言。

老朱确实不讲道理啊。

胡惟庸这种案子,和徐义一个小小的正八品宝钞提举司提举,根本就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事情,可徐义竟然也被牵连在其中了,两者可以说完全没有任何利益关系、党羽关系、亲友关系。

至于非要硬扯出来一些关系的话,倒是也能。

洪武八年,中书省左丞相胡惟庸曾参与早期宝钞的发行管理,主导印制“中书省奏准”字样的宝钞,只有这个时间段胡惟庸是和徐义有接触的,而当时胡惟庸可是左丞相,就算徐义想要舔胡惟庸,胡惟庸也看不上吧?

怎么看,徐义这个宝钞提举都不会和胡惟庸案有关系,这也能被牵连?

“估计是因建言‘限制宝钞发行’,被朱元璋记恨上了?”叶煊心中觉得这个可能倒是存在的,老朱完全把宝钞当做摇钱树了,只要朝廷缺钱就疯狂印钞,根本不考虑宝钞泛滥引起的后果。

徐义精通财政,能看出来后果,因此建言,可最终引得朱元璋不喜,在朱元璋看来徐义的想法简直不可理喻,然后准备就借着胡惟庸案,给徐义处理掉得了。

可不要觉得,朱元璋很过分,蛮横不讲道理。

实际上老朱就根本没把官员们当人。

“那,周斌此人呢?该不会也被下狱了吧?”叶煊能想到的,洪武时期擅长财政的有三人,徐义、周斌、周镛。

周斌活跃于洪武中后期,其针对宝钞贬值问题,曾建议朱元璋“严伪钞之禁,增税课折钞比例”,但未被采纳。

后因宝钞滥发导致通胀,被问责去职。

至于周镛,这个人根据《明太祖实录》记载,其在洪武二十四年任宝钞提举,负责修订《倒钞法》,规定破损宝钞兑换规则,很有可能现在还没有踏入仕途呢。

“这个人倒是没有被下狱。”毛骧闻言笑了笑,他身为锦衣卫指挥使,知晓当今朝堂上每个官员的各种情况和事迹,陛下令他监察百官,他若是连这点本事都没有,那也轮不到他担任指挥使了,随即毛骧看着叶煊脸色逐渐放松,转而道:“不过,他很快就要被下狱了。”

叶煊有些听不懂这话的意思,只能含蓄问道:“指挥使的意思是...”

“呵呵,你不认识也正常,贡院考场内官员众多,而且他担任的官职也不高,目前仅是一名‘弥封官’而已。”

弥封官。

叶煊知道这个官职,科举考场中的官员类型众多,弥封官和他这个誊录官一样,都是不入品的小官,弥封官主要负责将考生姓名、籍贯弥封糊名,说起来负责的事情还没有他这个誊录官多。

怪不得毛骧说,周斌现在倒是没有像徐义那般下狱,但很快就要下狱了,可不是很快了么,等科考结束,他们这群考官就会因为科举舞弊案件被下狱。

对于周斌担任小小的弥封官,叶煊表示理解,毕竟周斌大约是在洪武十八年左右才担任的宝钞提举,而这个官也不大,现在和他一样在在贡院内担任不入品的小考官,培养基层能力很正常。

看来要见见这个周斌了,和他聊聊关于宝钞制度的事情,叶煊并没有因为自己是后世人,就天然性的看不起古人,认为自己掌握了后世现今的经济理念知识,就瞧不起这个时代精通财政的古人了,甚至叶煊认为,具体明朝若是运用新的宝钞制度,具体的发行量、区域、储备量等等,就该和这种专业人士讨论。

既然人已经选好了,现在差的就是制造宝钞的材料了,随即叶煊看向毛骧道:“指挥使,在下有一事相求,需要一些东西...”

“哈哈,叶誊录客气了,但讲无妨,我肯定帮你办了。”毛骧显得格外敞亮,甚至都没有询问叶煊索要什么,就直接答应了下来,清楚了叶煊未来的前景后,毛骧很愿意和这个年轻人交往。

同时他觉得,叶煊提出来的估计不是什么大事,以他的身份地位,轻轻松松就给办了。

现在自己在叶煊眼中,是关照了他父母的大恩人,在帮了他这个忙,双方的关系将会好到一定的地步。

“我真是个聪明人。”毛骧心中暗道。

“指挥使,我需要一些桑皮纸、朱砂、石青、烟雾蓝、印刷雕版...”叶煊陆续说着,毛骧脸色渐渐凝重起来,脸上笑容随之收敛,盯着叶煊道:“叶誊录,你索要的这些东西,听起来像是制造宝钞才需要的啊。”

“我就是准备制造宝钞,制造新型防伪宝钞。”叶煊仔细的给毛骧讲清楚了新型大明宝钞的构想,和强大的防伪能力,毛骧脸上的凝重之色这才缓缓消失,良久后他言道:“这些东西,我能给你搞来。”

“但,这件事情我需要禀告给圣上,请圣上定夺才行。”

“《大明律》规定:伪造宝钞者,凌迟处死,家属流放三千里”,并奖励举报者赏银百两,这种事情万万不是我能做主的。”

叶煊点了点头,他知道这种事情事关重大,毛骧无论如何也会禀告给朱元璋的,想了想,叶煊见毛骧如此带着善意来接近自己,虽然确实有着种种目的,但确实帮了自己一个忙,而且父母能在昭狱内安全无忧,也有着毛骧的原因,他决定给毛骧一个破案的思路。

同时这也是为了,在尽量不参与到调查这起案件的情况下,看是否能在毛骧口中了解关于这起案件的过程和目前情况,以提前做好准备。

看毛骧刚刚来见自己时,那副唉声叹气的样子,叶煊就知道这起科举舞弊案件不是那么好调查处理的,不然以锦衣卫的手段,毛骧不可能愁成这幅样子。

于是他道:“指挥使,我倒是有一个破案的思路,你们是否想过‘假设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