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64章 回师荆州 革新军备
深秋的宛城,城墙在夕阳下泛着暗红的血色,宛如一道凝固的伤疤。刘琦身披战甲,站在残破的城楼上,望着城外逐渐退去的曹军营帐,心中的紧绷感却未消散。他深知,曹操虽暂时受挫,但绝不会善罢甘休,宛城的防御必须进一步加强。
“张泽。”刘琦神色凝重,唤来麾下最为倚重的心腹将领,连日征战的疲惫在他的声音中清晰可闻,“你挑选两千精锐士卒留下,全力协助张绣太守营造箭楼坞堡。这箭楼,须得高三丈,修筑三层弩窗,如此方能居高临下,御敌于远。
坞堡更要精心选址,扼守各处要道,内里囤积充足的粮草与箭矢,以备长久坚守。”
言罢,他缓缓展开一张泛黄的羊皮地图,其上山川地势、城镇关隘皆清晰可辨,刘琦手持朱笔,在宛城周边数个关键节点处重重落下标记,沉声道:“此处,地势开阔,利于敌军骑兵冲锋;此处,山谷幽深,易藏伏兵;还有这里,乃水陆交汇之所,皆是敌军可能的进攻路线,你务必督造坚固的防御工事,不可有丝毫懈怠。”
张泽单膝跪地,眼神坚毅:“末将领命!定不负主公所托,将宛城打造成铜墙铁壁!”刘琦拍了拍他的肩膀,又取出一封密信:“这是给诸葛亮先生的信,你派人快马加鞭送至襄阳。信中详述宛城战况与防御计划,军师定会给予支持。”
安排妥当后,刘琦不敢有丝毫懈怠,未作过多停留,便在麾下亲卫的簇拥下,即刻启程返回荆州。
行至城外,他勒住缰绳,回首望向刚刚安定下来的宛城,心中五味杂陈。此刻的他,肩负着荆州的未来,不敢有片刻停歇。
一路之上,刘琦望着满目疮痍的土地,心中满是忧虑。昔日繁华的村落,如今只剩下残垣断壁,偶有几缕炊烟升起,也是稀稀落落,毫无生机。
百姓拖家带口,流离失所,目光中满是绝望与无助。曾经肥沃的农田,如今已荒芜一片,杂草丛生,不见庄稼的影子。
刘琦深知,如此这般的宛城,根本无力抵御曹操的虎狼之师。若想在这乱世之中站稳脚跟,抵御曹操的进攻,必须从根本上增强整体荆州的实力,否则,荆州危矣。
回到襄阳当日,刘琦顾不上休整,便直奔诸葛亮所在的议事厅。
此时,诸葛亮正俯身查看荆州舆图,羽扇轻点着地图上的几处位置。“孔明先生,宛城暂时守住了,但曹操必定卷土重来。”
刘琦语气急切,“我打算在荆州大力推广铁矿开采,打造新型武器,不知先生意下如何?”
诸葛亮听闻,缓缓直起身来,眼中刹那间闪过一抹不易察觉的赞许之色,颔首道:“公子此计,当真是高瞻远瞩,甚妙!荆州之地,山川形胜,铁矿储量更是极为丰富,然多年来却因诸多缘故,始终未得到充分的开采与利用。若能于此时着力改进冶铁之法,以精铁打造强弩、重甲,我军战力必能实现质的飞跃,大增无疑。”
言罢,他转身从案几上拿起一张泛黄的图纸,轻轻铺开,只见图纸之上,画着一种造型极为奇特的连弩,其构造复杂精妙,巧夺天工。
诸葛亮手指连弩,娓娓道来:“此乃诸葛连弩,乃是亮潜心钻研多年所创。此连弩一次可连发十矢,射程远超寻常普通弓箭,且发射速度极快,威力惊人。若能调集工匠,批量打造,装备我军,届时于战场上,定能抢占先机,克敌制胜。”
刘琦盯着图纸,双目放光:“好!就依先生所言!我即刻下令,在长沙、桂阳等地设立铁矿坊,招募工匠,同时从宛城调回懂冶铁的降卒,协助生产。”
他握紧拳头,“不仅如此,还要设立军器监,专门研制新武器,务必在曹操再次来犯前,让荆州军焕然一新!”
数日后,荆州大地焕发出勃勃生机,一片繁忙景象。踏入铁矿坊,映入眼帘的便是那冲天的炉火,将周遭映得通红,热浪滚滚袭来。巨型的鼓风机在工匠们有力的操作下,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源源不断地向熔炉内输送着强劲气流,让炉中的炭火愈发旺盛。
工匠们袒露着上身,古铜色的肌肤上挂满了汗珠,每一滴都闪烁着劳作的光芒,他们挥动手中沉重的铁锤,有节奏地敲击着烧得通红的铁块,火星四溅。新招募的铁匠们满脸敬畏与好学,紧紧围在降卒中经验丰富的老铁匠身旁,目光专注地盯着他们的一举一动,不时提出疑问,在细致的讲解与示范下,努力学习着如何炼制精铁的精湛技艺。
军器监中,气氛凝重而热烈。
能工巧匠们如同虔诚的信徒围绕着圣物一般,团团簇拥在诸葛连弩的图纸前。他们时而眉头紧锁,对着图纸上复杂的构造线条反复比划、讨论;时而亲自上手,拆解、组装模型,进行着一次次的试验改良。
有人提出更改弩机的材质,以提升其使用寿命;有人建议优化箭矢的设计,增强射击的精准度与杀伤力,思维的火花在不断碰撞中迸发。刘琦下令,对于提出建议且实施有效的,立刻有赏,进一步刺激了这些工匠们钻研的动力。
屯田处,同样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百姓们在士兵们严密的保护下,手持锄头、犁铧,干劲十足地重新开垦那些荒废已久的荒地。士兵们有的帮忙搬运石块,清理田间杂物;有的协助百姓扶犁耕地,吆喝着耕牛前行。大家齐心协力,心中都明白,只有开垦出更多的土地,种上粮食,才能为前线的军队提供充足的粮草,稳固军队的后勤保障。
刘琦每日穿梭于各处,亲自监督进度。
在长沙铁矿坊,他看着滚烫的铁水从高炉中流出,兴奋地对工匠们说:“诸位师傅,这铁水便是荆州的希望!只要我们造出好兵器,定能让曹贼有来无回!”
工匠们听后,干劲更足,抡起铁锤,继续锻造。然而,革新之路恰似逆水行舟,每一步都充满艰辛。荆州城内,一些老旧的铁矿坊仿若垂暮老者,设备简陋破败,冶铁炉火候难控,产出的铁料不仅数量稀少,且质地欠佳,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军备需求。
再者,部分经验丰富的老工匠,因循守旧,对新引入的先进冶铁技术心存疑虑,私下里多有议论,认为新技法脱离实际,操作复杂,不愿配合推行。
此外,还有多处铁矿个别世家也有身股掺杂其中。这是此前刘表刚刚入主荆州时,给当地豪强的允诺。目前,刘琦当即下令,花费重金购回其身股。蒯越带头响应,将蒯家名下的三处铁矿尽数赠给刘琦。
然而刘琦却让然喧杂重金购回,他甚至此刻必须要笼络住荆州士族,本已经动了蔡家,如果再动蒯家,那么其他的世家大族便会惴惴不安,恐会暗中投靠曹操、孙策等。
刘琦神色凝重,深知军备革新关乎荆州安危,不容有失。
当即传令,召集铁矿坊主事、资深工匠代表齐聚府衙商议对策。
大堂之上,刘琦目光如炬,言辞斩钉截铁道:“军备革新乃我荆州崛起之根基,无论前方荆棘几何,吾等皆要披荆斩棘,全力克服!”
稍作停顿,他又继续道:“明日,我便从军中调派精通器械、熟谙冶炼之能工巧匠,前往各铁矿坊协助改造设备、传授技艺。同时,大幅提高工匠们的薪酬待遇,改善劳作环境,凡为革新出力者,皆论功行赏!只要我荆州上下齐心,何愁不能打造出一支锐不可当的强军,崛起于乱世之中!”
在刘琦的努力下,荆州的军备革新稳步推进。
而此时,曹操正于许都府邸之中,案几上堆满了军报与文书。当他展阅荆州传来的密信,知悉刘琦在荆州的种种举措后,不禁嘴角上扬,发出一声轻蔑的冷笑:“刘琦小儿,倒是耍出了些手段,妄图以此与我抗衡,简直自不量力!”
言罢,他猛地转身,目光如炬,看向一旁静立的荀彧,神色冷峻,沉声道:“文若,速传令下去,命各地加紧筹备粮草,务必颗粒归仓,不得有丝毫懈怠;军中士卒,日夜操练兵马,磨砺刀枪,提升战力。待来年开春,冰雪消融之时,我大军定要如猛虎下山,踏平荆州,叫那刘琦知晓,与我曹孟德作对,是何等下场!”
话语间,曹操气势凌人,屋内的空气似都为之凝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