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47章 金山银海
“臣在士林颇有交游,今日事毕回去便写信给门生故吏,与其相约共彰圣德。若有宵小之辈欲以清议污陛下者,臣必斥之,使舆情无偏!”
徐光启还挺有良心,想着要写信给崇祯舆论造势,免得皇帝被有心人污名化。
崇祯虽然嘴上感谢他一片好意,但实话实说,
徐老头那点舆论影响力,哪怕再怎么用力,估计也掀不起几个水花来。
今天夹了郑太妃,郑养性,吕公公,
外戚和宗室首当其冲,当然要开始骂崇祯。
不过这些人要么离京城十万八千里,要么已经在政治上严重边缘化,随他们怎么无能狂怒也掀不起多大浪来。
真正占据了舆论高低,能够带节奏影响整个士林,从而引导万千普通百姓的人,自然唯有我大明唯一的良心——
东林党。
东林党接下来会在舆论上抹黑崇祯吗?
这几乎是肯定的。
崇祯刚刚从钱龙锡身上榨了十五万两银子出来,老钱回去以后能说崇祯的好话?
还有东林领袖钱谦益,都提前开好香槟进内阁了,
结果被崇祯强行夹带私货,在前面塞了个孙老头,人家难道会心服口服觉得皇帝加塞加得好?
当然了,苍蝇不叮无缝的蛋。
舆论上必然陷于被动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大明以“孝”治天下,一向强调“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崇祯用夹棍夹郑太妃这事,确实骇人听闻,不太符合华夏人民的传统价值观。
现在大明的舆论阵地上虽然说不上全是崇祯的敌人,但说他们是随风倒的墙头草却一点也不冤枉。
毕竟“入关之后,自有大儒为我辩经。”可是在历史上确切发生过的。
崇祯早已下定决心,接下来开始全面推广减免农业税,减轻农民负担。
如果没有自己的宣传舆论班底,以大明如今系统性腐败的程度,
很可能自己这边勒紧裤腰带拼命省钱,百姓却始终不知道减税这项政策,继续被胥吏豪绅盘剥得欲仙欲死,最后没了活路只能选择走上绝路——
“吃他娘,穿他娘,打开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
看来,
确实该把宣传阵线的安排提上日程了。
操纵舆论是文官对抗皇权的一颗重要筹码,如果一切顺利,崇祯能按计划用新方法取代其影响力……
朝堂之上某些占着茅坑不拉屎的老货,届时就可以考虑让他们“主动”捐款,然后滚回家去了。
……
皇帝设宴照例安排在建极殿。
一行人出云台门向南步行不一会儿,便来到建极殿前月台。
眼前景象实在太过震撼,众臣各个都算是见过世面的,仍齐齐倒抽一口凉气,不自觉停下脚步驻足观望。
日影西斜,建极殿的九脊重檐下,大小形状各不相同的银锭密密麻麻,堆积如山。
五十两制式官锭最为整齐,堆放成足有一面长几十步,高足有一人的银色城墙,
十两左右的私铸小锭散落其间,地面上铺了厚厚一层,白茫茫一片,如同刚刚下过一场大雪。
除了银两之外,
东珠、猫眼石、祖母绿等宝石从竹筐中倾泻而出,拳头大的夜明珠更是干脆直接装在麻袋之中,如同没人稀罕的垃圾一样堆在角落。
月台更远处,西华门外隐约可见数百辆柏木官车首尾相接,一眼望不到头。
每一辆车上都盖着篷布,篷布高高隆起给人一种随时可能裂开的感觉,可见其中装了多少金银珠宝。
月台上被锦衣卫牢牢围住,戒备森严。
几个司礼监随堂正在和内承运库来的宦官交接:
“南海夜明珠十二颗——”
“夜明珠十二颗,入甲字库子房!”
“永乐青花缠枝莲纹罐四件——”
“青花莲纹罐四件,入甲字库寅房!”
“扬州盐引三千张、松江府田契五千顷——”
“盐引三千田五千,入乙字库!”
天子今天这回募捐,到底搞了多少钱啊?
卢象升震惊之后开怀大笑:
“高阳公,圣上手段高明。如此金山银海,辽东所欠军饷,自此可纾矣。”
孙承宗闻言欣慰一笑,又捋胡须感叹:
“不想众外戚竟窖金巨万于私邸!《诗》云『哿矣富人,哀此茕独』,岂虚言哉?”
不得不说,老头子的想象力还是太贫乏了。
这帮外戚虽然有钱,和宗室藩王比起来还是差远了。
宋应星眉头微皱:
“钱阁部方才说福王有精兵八千,陛下从郑太妃及郑氏外戚手中募捐钜万,若福藩得知消息一时冲动,效成祖‘靖难’故事,如之奈何?”
崇祯还没回答,孙承宗先笑道:
“士卒未历战阵,未见锋镝之险,虚饰武备,如纸甲竹马耳。若福藩敢行悖逆,老夫只命一裨将率师讨之,旬日之内便可磔其首于洛水之阳!”
虽然崇祯也是这么想的,但这话从孙老头嘴里说出来怎么就这么让人有安全感呢?
恩?
糟老头子看向自己这诡异的眼神……
几个意思,
以为自己今天第一个就拿郑养性和郑太妃下手,是在故意激怒福王造反,趁机名正言顺抄家再大发一笔横财吗?
笑话,真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也!
崇祯堂堂天子,岂会行此蝇营狗苟之事?
指望福王这头猪有胆子造反,那要到猴年马月才能把福藩的银子财物都纳入手掌?
大明现在不但缺钱,还缺时间,
崇祯的计划当然是以我为主,积极出击!
怎么能守株待兔?
不过,对福王的处置,还得等到卢象升和孙传庭练兵初有成效才能开始实施……
……
两天之后,崇祯元年九月三日。
今天便是太子少保,建极殿大学士,北疆总督孙承宗离京赶赴前线的日子。
孙承宗与儿子孙钤骑马带着一行随从行出百步,回头望去,依稀仍能看见崇祯犹在午门外挥手作别。
父子二人再度下马,远远跪拜叩首。
“父亲,此行何故志怀慷慨若此?”
孙承宗老夫聊发少年狂,一拨马头笑道:
“圣天子在朝,再无后顾之忧,正可尽展襟抱,与建虏决死战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