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8章 被遗忘的武隘要塞的美丽传说
在十七年前的华夏,鲁途安担任了管理七千将领的武隘要塞副将。
突然,匈奴人来犯,这已是常事。此时,戍边驻军的主要力量集中在草原上,距离要塞并不远,大约三里地。草原居民的骑兵在数量上远远超过了华夏军队,这使得华夏军完全没有能力同匈奴骑兵正面对峙。士兵们习惯性地摆出圆形防御阵势,集结在一起,用长矛对准敌人,开始向要塞城门撤退。唯一让匈奴人胆战心惊的兵器就是劲弩,他们意识到,现在华夏兵手中没有这种兵器,便开始大胆接近华夏步兵队,把他们紧紧包围住,在疾驰中扔出绳索。队伍中不幸的士兵被绳索套住,被拖拽出来扔到草原上,吓得尖叫……即使对于作战早就习以为常的士兵来说,场面依然十分可怕。
一阵恐慌,队伍也乱了阵脚,士兵们涌向要塞,向要塞内寻求救援。包铁的门闸是被收到上面的,但很显然,某个制动装置坏了,沉重的门闸突然开始向下慢慢滑落……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兵力还在外面。此时,鲁途安就在旁边,他立即用自己的长矛支撑住了门闸,暂时阻止了它的降落,指挥着拿着长矛退向大门的最后一支队伍。这时,突然他被绊倒,几乎倒在了门闸的下边,矛柄经不住如此重压,发出破裂般的声音,随着一声巨响,门关闭了。他的手也被门压住了……
没有再去尝试冲击要塞,匈奴骑兵撤退离开了。匈奴兵撤退后,门闸升起,门闸外士兵们找到的只有鲁途安被砍掉的手掌,而他的尸体无论在附近怎么寻找都没找到。
被他救下的士兵和军官详尽讲述了他的壮举,一如往常,这个故事随着时间的流逝更加生动饱满,情节高尚,却已失真,成为传奇。
鲁途安没有回到自己的家乡,但是关于他丰功伟绩的传说却广为传颂,一个虚幻的英雄传奇故事逐渐流传开来:英雄拯救的不是三分之一的队伍,而是整个驻军部队;正要关闭的大门下,顶住的不是长矛,而是他的肩膀;他的左手被压住,右手还继续对抗进攻的匈奴人……勇敢的华夏战士打开大门后,找到了他被砍断的左手,而野蛮的匈奴人带走了英雄的尸身,把他放到火中烤熟吃掉,从而获得他的勇气和精神……上级官员对这个版本进行了修改,因为蛮夷随随便便就能吃掉英雄,这让人不太能接受。于是另一个传说出现了,并流传下来:匈奴人带走了英雄,举行了一场处决仪式,当众将自己的敌人剁成碎片,处以火刑——好像是在向恶灵献祭……
就这样,不仅是在大周帝国,在周边的诸侯国,尤其是在他母亲的故乡吴国,都奉鲁途安为民族英雄。诗人为他作诗,老百姓传唱,画家再现了他一生的英勇场面。出现了许多英雄事迹的目击者,这些人的数量显然已是武隘要塞驻军总数的几倍。传说不断被赋予新的、更加丰富的内容。但是,上级长官对此十分关切,并给事迹指定必须保留的情节,禁止任何随意贬低或简化民族英雄丰功伟绩的行为。
因在这一著名要塞服役过,许多精明强干的士兵和军官后来或是在军队,或是在官场都得到提拔和晋升。有几名军官被重用,指挥要塞驻军的修毅升为将军。但是在升迁一年后,他卸职回乡,隐居在大周南部的一个世外桃源般的地方。
英雄的家人得到了朝廷的封赏:在黄河岸边给了他们一块封地,这里有大片的耕地。子女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不久在朝廷中也都谋得了“肥差”。
如果他突然回来了,这个传说就会破灭,因为获得这样荣誉的真正英雄,无论如何不能以被匈奴人释放的俘虏的身份再出现在世上了。对于任何国家来说,这样的传奇故事都是非常需要的……鲁途安从周朝消失得无影无踪,只留下了一个英雄的名字。无论对于他的名声,还是对于自己和一家人的生活来说,他这样做都是非常明智的。不该再去破坏已经平静、安稳的一切。
即便他不考虑一切,有勇气回来,那也会让所有人陷入窘境,特别是他的家人。情感上受到侮辱的官员们可能会对他的亲人做出任何事情。不,家乡已经不再需要活着的他了,这会完全扭曲,甚至是摧毁国家辛苦建立起的一切美好的形象。他可能会被当作一个冒充伟大英雄的无耻之徒,继而被拘捕,并被秘密处决……
* * *
大将军图拉尔即将卸职,也打算给吴胡安自由的生活。这个决定激起了吴胡安内心沉睡多年,几乎被遗忘的记忆以及与之相关的情感。
事实上,他在匈奴的生活都与图拉尔密切相关,没有图拉尔他的生活简直无法想象。是他在武隘要塞门前下令带走吴胡安,小心翼翼地沿着手腕切断他被压住的手掌,并派最好的药师照料他。
他身体刚开始康复的时候,图拉尔欣赏他的人品及学识,便任命他为大将军参谋。一年后,又把自己的妹妹许配给他,这最终决定了他的命运。两年后作为亲属被任命为军队后勤保障的总管,这从国家官场来看,一点问题都没有。在这个重要的岗位上,吴胡安担任保障行军供给的职务。图拉尔信守诺言,根据约定,吴胡安从未参过与中原国家的战争。他从匈奴密探那得知家乡对自己的“英雄崇拜”,这个消息给他带来的除了对亲人的思念、烦恼和深深的悲伤,再没有其他……
是的,自青年时期起他便被军队纪律严明的生活深深吸引,他十分适应军队的所有纪律和生活。正是在匈奴人这里他明白了真正的军队是培养荣誉感和自尊感的地方。这里一切都十分明确和严明,不会受每天不同情况和长官心情变化的影响而多出那么多礼数和规矩。在匈奴人中,所有军务存在和发展是简单自然的,是基于正当合理的需求,而不像中原国家,是由远离战场的长官的推论来决定的。一切都以良心、荣誉和诚实为准。如果不了解匈奴人这些最基本的规矩,就很难相信这些。任何偏离大众认可的行为都会使整个家族蒙羞,每个人从出生到死亡都要铭记这一点:必须严格地遵守许多基本的,甚至可以说是至关重要的、血脉里传承下来的规矩,有尊严地履行所有必要的职责和命令。
但现在也没办法了,必须和这一切告别。实际上,一切的决定不需要他自己来做。图拉尔去哪儿——他就要跟着到哪里。这里法律还是极其严苛的,尽管有功绩在身,他也像其他匈奴人一样,不会有完全的自由。除非考虑到他的暮龄和疾病,会把他派到需要他的地方。这意味着,他只能与图拉尔在一起,别无选择。
是的,他没有其他的选择。
深思熟虑之后,说来也怪,他变得轻松了。没有别的选择,也就没有值得考虑和犹豫的地方了。生活已经为他做出了决定,只有接受并服从生活的安排,这是一个军人的命运。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他似乎已经摆脱了桎梏和肩上的重担。
这样的结果还是好的,要知道安排他去的地方是“蓝湖”。在那里他将最终摆脱一切家庭之外的烦恼和责任。的确,他还不知道成为自由人意味着什么,他会安度晚年吗?没有人能告诉他答案,即便是匈奴的统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