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0章 在海图上戳个点
“走到哪儿了?”,快在海图上戳个点吧!
刚出发没几分钟,我觉着需要进行“定位”了,便从海图桌底下的抽屉里取出了定位工具。
想要知道船走到了什么位置,就需要进行“定位”。而定位体现在海图上就是一个“点”,所以我们平时喜欢将定位叫做“戳点”。
这些点连成的线,就是航迹线,所以,这些点又叫“航迹点”
当我们在大洋上航行时,大航向基本不变,一般15-20分钟戳一个点;当我们近岸航行时,环境较为复杂,就需要适当缩短戳点的时间间隔,以防止我们把船开到陆地上。
由于风流总是变化的,而且船在操纵时也会存在偏差,所以航迹点总是东一个西一个。如果我不顾一切的将所有航迹点挨个连起来,那我的航向瞬间就会变得歪七扭八。
这样既不美观,也不实用,毕竟每次调整航向后,都需要重新预配并实测风流压差!光是想一想,我都觉得头皮发麻。
所以我决定,只要偏差不是很大,就走一段时间后再看看。但是这样,我就需要一个参考!需要一个“推算位置”,来衡量我现在位置的偏差大小!
如何得到这个推算位置?
航向上的速度叫航速,而航迹向上的速度叫“航迹速”,由于风对船速的影响是可以忽略不计的,所以“流中航向”上的速度就是航速——即对水的速度,根据速度矢量三角形,就能轻易的得到航迹上的“航迹速”——即对地的速度。
在已知时间的情况下,我们不难得出我们在航迹上行驶的距离。我用铅笔在航迹线对应大小距离的位置上,轻轻画了一笔,这就代表了我的推算位置。
得到了推算位置,就需要去定位戳点,找到我的实际位置了。我不情愿的顺着直梯爬出舱外,到甲板上进行定位测量工作。
定位的方法有很多,主要分为路标定位、天文定位以及卫星定位三种。卫星定位当然是最便捷的,但是我的破木桶上并没有导航系统!我只能用前两种方法,而我现在在近岸行航行,主要还是用路标定位。
路标定位又分为一标方位距离、一标方位高度角、两标方位、三标方位、三标两角、移线定位等等。每次回忆起这些内容,就让我感到头疼,实际上我的地文航海成绩并不好,风流中的海图作业不仅有变化无常的风流,还有让人眼花缭乱、傻傻分不清的路标!
我选取了最简单的方法——两标方位法。对照着海图,我找到了较为合适的两个参照物,那是附近最高的两座山峰,为了认出这两座山峰可并不容易!
我用方位仪陆续测得了两座山峰的方位,然后在海图上画好了方位线。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画方位线的时候,务必要小心,不要把方位画反了,因为我看他的方位,和他看我的方位是完全相反的!他在我的北边,那相对应的,我就在他的南边。
记得第一次模拟海图作业,我就闹出了笑话,我把方位看反了,我还纳闷船怎么跑到了岸上!是不是题目出错了…
把两条方位线延长,连线的交点就是我的现在位置点了!我用铅笔在这个位置上戳下了我的第一个“航迹点”,然后小心翼翼的用三角形将点围住,这是路标定位的标志,这也是我在计划航线上走出的第一步。
将实际位置和推算位置进行比较,我松了口气,好在此时的偏差并不是特别远,所以我选择就这样继续保持航向航行。
不出意外的话马上就要出意外了,在航行到第三个航迹点的时候,推算位置和实际位置就产生了较大的偏差!我心中不忒,我知道我该“转移位置”了。
一般来说,距离误差超过了3链(1海里=10链=1852米),就需要转移。把推算位置与实际位置用“s”线进行连接,就代表我们转移完毕了,然后把计划航线进行平移,之后以实际位置为新的起点继续航行。
这样的好处是,我不需要重新预配风流压差。但既然发生了偏差,就说明预测的并不是很准。所以,利用转移的时机,我进行了实测风流压差。在转移后修正了航向,并按此航行。
需要注意的是,记得看看平移后的计划航向前方有没有碍航物。
转移位置后,一切又都恢复了平静,风流也很老实的没有太大的变化。就这样,我一路向东,平稳的走到了第一个转向点。下个航向,我打算转向东北,沿着山东半岛的海岸线直奔渤海湾!
为了更好的转向,我需要在转向前进行定位,而且不管实际位置与推算位置偏差多大,都需要进行转移,因为推算的位置终究是假的,我不能用假的位置去转向!
转向后,我要再次进行定位,并且进行转移,因为,转向过后,进入新的航线,我必须有个真实的开始!
这样看起来确实复杂又费劲,但是我知道,在关键时刻,再怎么小心都不为过!
“偏差小,只能说明我的船艺好啊”!我心里暗暗自喜道,可这并不能成为我在转向前后,偷懒不定位、不转移的理由!而且,优秀的我当然也不会忘记,转完向后,我得重新预配风流压了。
于是,我收拾好定位测量工具,又重新掏出了那套测风流的工具……
航海的生活就是如此的简单枯燥,刚戳完一个点,我就得着手推算下一个位置,然后去找合适的路标,或岛屿、或高山、或灯塔,根据与他们的相对位置,找到自己的定位,然后又在海图上戳下一个点。
我哼着歌,工作虽然繁忙,但一切都显得从容不迫。我早已没有刚毕业时的手忙脚乱,毕竟航海是一个熟能生巧的过程。
微信久违的响起消息,一般海上是没有信号的,只有近岸航行时,如果我们离岸足够近,还是能接收到若有若无的信号。当时做计划航线的时候,我也是存了这样的侥幸和小心思,这样能给我无聊的航海生活制造一点儿期待和惊喜,让日子有一点小小的盼头。
戳点的间隙,我满怀期待的打开了微信。
老婆问,“人呐?”
我说,“航海去了~”
同学说,“来打回廊!”
我说,“我没时间…”
老爸问,“五一什么安排?”
我说,“随便逛逛吧。”
朋友说,“真的是啥也不会,干事效率慢,熬死我了!”
我说,“慢慢熬呗,航海本来就是慢工出细活。”
我觉得朋友近期的心态失衡,主要还是因为推算位置和实际位置产生了较大的偏差,突然超高强度的工作打乱了他原来的生活节奏。
因为实际达不到心理预期而焦虑不安,然后渐渐失去自信而陷入自我否定,加上疲于应对各种各样的事务性工作而开始躺平摆烂。
但我想告诉我的朋友,这并不是他的错。无论是谁,毕业刚接触工作的时候,都是啥也不懂,每天都会有新的本领恐慌,感觉总有干不完的活,以及学不完的知识和技能。就好像,海图上有戳不完的点,有定不完的位,还有修不完的误差。
我知道我的朋友一直都很努力,但面对“3链”的偏差,对于当前阶段的他来说,同样真的很无力,并不是他的船艺水平有多差,而是风流的影响确实很大。
可我想说的是,这样的偏差,对于人生远航几万海里的航程来说,实在是太微不足道!我的朋友,还记得什么是勇敢吗?
所以,当我们感觉迷茫的时候,就去海图上戳个点吧!重新给自己定个位,调整好自己的状态,再出发吧!
一步一个脚印,是我们努力的证据。当我们再回首的时候,看着海图上戳着的密密麻麻的点,我知道,那是我来时走过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