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新星计划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章

收音机里沙沙的电流声像是某种来自过去的呼唤。

周明远蹲在祖父的老宅阁楼里,小心翼翼地擦拭着那台老式红灯牌收音机。这是祖父去世后留下的遗物之一,在一堆发黄的相册和旧书中显得格外醒目。收音机外壳上的红漆已经斑驳,旋钮也有些松动,但整体保存完好。

“这东西得有四十年历史了吧。“周明远自言自语,手指轻轻拨动调频旋钮。收音机突然发出刺耳的杂音,吓得他差点松手。

窗外,一场夏末的雷雨正在酝酿。乌云压得很低,空气潮湿而沉闷。周明远擦了擦额头的汗,继续调试着收音机。奇怪的是,无论他怎么转动旋钮,都只能收到一片杂音,偶尔夹杂着几个模糊不清的字眼。

“...新星...计划...关键...“

周明远皱眉,这些断断续续的词组听起来像是某种科技报道。他正准备放弃时,收音机突然发出一声尖锐的啸叫,同时一道闪电划破天际,照亮了整个阁楼。在那一瞬间,周明远看到收音机的频率指针疯狂摆动,最后停在一个不存在的频段——108.6MHz。

雷声炸响的刹那,周明远感到一阵强烈的眩晕。阁楼里的空气仿佛凝固了,灰尘在光线中静止不动。他的视野开始扭曲,耳边充斥着一种他从未听过的、近乎金属摩擦的噪音。最诡异的是,他手中的收音机开始发烫,指针发出诡异的红光。

“怎么回事——“

周明远想扔掉收音机,却发现自己的手像是被粘住了一样。红光越来越亮,最后变成一道刺眼的白光将他吞没。在失去意识前的最后一刻,他仿佛听到一个熟悉又陌生的声音:

“明远...找到我...“

当周明远再次睁开眼睛时,首先感受到的是刺眼的阳光。他躺在一处陌生的街边,身下是粗糙的水泥地。耳边不再是雷雨声,而是此起彼伏的自行车铃声和人群的嘈杂声。

“这是哪儿...“他挣扎着坐起来,随即被眼前的景象震惊得说不出话。

街道两旁是低矮的砖房,墙上刷着白底红字的标语:“五讲四美三热爱““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奋斗“。马路上几乎没有汽车,取而代之的是川流不息的自行车大军,人们穿着朴素的蓝灰制服,偶尔有几个穿着鲜艳“的确良“衬衫的年轻人骑过,引来路人侧目。

不远处,一家国营副食品商店门口排着长队,黑板上用粉笔写着今日供应:猪肉每斤1.75元,凭票购买。商店旁边是贴满手写海报的宣传栏,最显眼的位置贴着电影《英雄本色》的海报,周润发叼着牙签的造型格外醒目。

周明远的大脑一片空白。他低头看自己,发现原本穿的T恤牛仔裤变成了一件浅蓝色衬衫和深色涤纶长裤,胸前还别着一个红色徽章,上面写着“红星机械厂“。

“1986年...我回到了1986年?“这个荒谬的想法刚冒出来,就被一阵急促的自行车铃声打断。

“同志!让一让!“一个戴眼镜的中年人骑着二八自行车从他身边擦过,车把上挂着一个网兜,里面装着几根黄瓜和一瓶橘子汽水。

周明远下意识地摸向口袋,掏出一叠纸币——第三套人民币,还有几张粮票。最让他震惊的是,口袋里还有一张工作证,上面赫然印着他的照片和名字,单位是“红星机械厂技术科“,签发日期是1986年5月。

“这不可能...“周明远的手开始发抖。他环顾四周,试图找到任何能证明这是恶作剧的线索,但一切都真实得可怕——空气中飘着煤烟和食物混合的气味,远处高音喇叭正在播放《在希望的田野上》,街角几个小孩围着一台黑白电视机看得入迷。

就在这时,一个报童跑过街角,挥舞着报纸:“《人民日报》!最新消息!新星计划取得重大突破!“

周明远浑身一震。“新星计划“——这不就是他在收音机里听到的词吗?他急忙叫住报童,用口袋里的一毛钱买了份报纸。1986年8月15日的《人民日报》,头版下方有一则不起眼的报道:《我国“新星计划“取得阶段性成果,为四化建设贡献力量》。

报道内容很简略,只提到这是某个国防科技项目,但配图中一个穿中山装的男子让周明远如遭雷击——那是年轻时的祖父周建国!照片说明写着“项目组副组长周建国同志在现场指导工作“。

周明远的手指紧紧攥住报纸,耳边又响起那个神秘的声音:“明远...找到我...“

他抬头望向1986年湛蓝的天空,一个可怕的念头浮现在脑海:他的穿越绝非偶然,而祖父——那个在他记忆中总是沉默寡言的老人——似乎掌握着关键线索。

“我必须找到祖父,“周明远喃喃自语,“只有他知道发生了什么。“

街对面,一台老式收音机正在商店橱窗里展示,红灯牌,和他阁楼里那台一模一样。

2

周明远站在红星机械厂的大门前,仰头望着门柱上斑驳的红色五角星。工厂门口人来人往,工人们穿着统一的蓝色工装,胸前别着和他一样的厂徽。有人推着自行车进出,车铃叮当作响。

“同志,请出示工作证。“

门卫室窗口探出一个花白头发的脑袋,老人戴着老花镜,审视地打量着周明远。周明远这才回过神来,慌忙掏出那张莫名其妙出现在他口袋里的工作证。

“周...明远?技术科的?“门卫翻看着证件,眉头皱得更紧了,“我怎么没见过你?“

周明远心跳加速,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八月的阳光炙烤着水泥地面,热浪扭曲了远处的空气。

“我...我是新调来的,“他急中生智,“从长春分厂调来的,上周才报到。“

门卫将信将疑,又仔细检查了一遍证件,最后才不情愿地递还给他:“进去吧。技术科在3号楼二层,别乱跑啊,有些区域要特殊通行证的。“

周明远点头道谢,快步走进厂区。红砖砌成的厂房排列整齐,墙上刷着“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标语。空气中弥漫着机油和金属的味道,远处车间传来机床运转的轰鸣声。

他按照门卫的指示找到了3号楼,一栋灰白色的三层小楼,比周围的厂房要新一些。楼梯间贴满了安全生产宣传画和技术竞赛光荣榜。周明远注意到光荣榜上最新的一期写着“祝贺我厂技术科荣获'七五'科技攻关先进集体称号“,日期是1986年7月。

二楼走廊尽头挂着“技术科“的牌子,玻璃门后传来打字机的哒哒声。周明远深吸一口气,推门而入。

办公室里有七八张木质办公桌,只有三四个人在。一个戴眼镜的年轻女孩正在操作一台老式中文打字机,听到门响抬起头来。

“你找谁?“她问,声音清脆。

周明远再次出示工作证:“我是周明远,新调来的技术员。“

女孩推了推眼镜,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哦!你就是周工啊!科长说过你要来,但没说具体时间。“她站起身,伸出手,“我是科室秘书小林,林小红。“

周明远握了握她的手,感受到这个时代特有的质朴热情。林小红看上去不超过二十岁,扎着两个小辫,眼睛明亮有神。

“科长去市里开会了,下午才回来。“林小红热情地说,“我先带你去你的办公桌吧。“

她领着周明远来到靠窗的一张桌子前。桌上除了一盏绿色台灯、一个搪瓷茶杯和几本技术手册外,空空如也。周明远注意到桌角贴着一张便条,上面写着“新星计划资料请妥善保管“。

“这是什么?“他指着便条问道。

林小红脸色突然变了,迅速撕下便条揉成一团:“这个...这个不该放在这里的。“她压低声音,“周工,你是项目组的人,应该知道有些东西不能随便放桌上。“

周明远心跳加速——他赌对了,这个身份确实与新星计划有关联!

“抱歉,我太不小心了。“他顺着她的话说,“刚从分厂调来,还不太熟悉这边的规矩。“

林小红神色缓和了些:“理解理解。对了,你的饭票和补助金在我这儿,一会儿拿给你。“她看了看墙上的挂钟,“马上十一点半了,先去食堂吃饭吧?我带你认认路。“

食堂是一栋独立的大平房,里面摆满了长条木桌凳。排队打饭的队伍已经排到了门外。周明远跟着林小红排队,观察着周围的环境。工人们拿着铝制饭盒和粮票,三三两两聊着天。话题从昨晚的电视剧到厂里的篮球比赛,再到谁家买了新自行车,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

“听说二车间的王师傅弄了张彩电票,要买18寸牡丹牌呢!“前面一个年轻工人兴奋地说。

“得了吧,那得攒多少年工资啊!“他的同伴嗤之以鼻,“还不如买台录音机实在,能听邓丽君。“

周明远听着这些对话,恍惚间有种不真实感。这些人,这些对话,都是真实的1986年生活,不是历史书上冷冰冰的文字。

打好饭后,林小红带他找了个角落的位置。饭菜很简单——米饭、炒白菜和一小份红烧肉,但香气扑鼻。周明远这才意识到自己饿坏了。

“周工,你是从长春分厂调来的?“林小红一边吃饭一边问,“听说那边技术力量很强啊。“

周明远含糊地应了一声,迅速转移话题:“对了,我刚来,对新星计划还不太了解,能给我讲讲吗?“

林小红的表情又变得警惕起来:“你不是项目组的吗?怎么会不了解?“

“我是负责外围技术支持的,“周明远急中生智,“核心内容接触不到。“

“哦...“林小红似乎接受了这个解释,左右看看后压低声音,“其实我也不清楚具体内容,只听说是国防重点项目,由周建国副厂长亲自抓的。厂里专门划出了5号楼做实验室,进出都要特别通行证。“

周建国!周明远拿筷子的手微微发抖——那正是他祖父的名字。

“周...副厂长?能跟我讲讲他吗?“他尽量使自己的声音听起来自然。

林小红眼睛一亮:“周副厂长可厉害了!清华毕业的,五十年代留苏回来的专家。听说新星计划是他从苏联带回来的技术,要是成功了,能让咱们国家科技水平赶超英美呢!“她突然压低声音,“不过有人说这项目有点...邪门。“

“邪门?“

“上个月5号楼半夜突然停电,值班的小张说他看到楼里冒出蓝光,还有奇怪的嗡嗡声。“林小红神秘兮兮地说,“第二天周副厂长亲自找他谈话,后来小张就调去锅炉房了。“

周明远听得入神,这描述太像他穿越时经历的景象了。新星计划绝对与时间旅行有关!

吃完饭回到办公室,周明远借口熟悉环境,开始翻看桌上的技术手册。在一本《精密仪器维护记录》的夹页中,他发现了一张手绘的图纸,上面画着一个环形装置的剖面图,标注着“时空场发生器原型机“的字样。图纸角落有一个小小的签名:Z.J.Guo——周建国的拼音缩写。

“找到了...“周明远喃喃自语。他小心地折好图纸藏进内衣口袋,决定冒险去5号楼一探究竟。

下午三点,趁科室里的人都去开会,周明远溜出办公室,按照厂区平面图的指示找到了5号楼。这是一栋不起眼的灰色小楼,外表与其他建筑无异,但门口有武装警卫站岗,窗户也都拉着厚厚的窗帘。

周明远躲在附近的料堆后观察,发现每隔半小时就有人进出,需要出示特殊证件。他注意到一个戴眼镜的中年男子匆匆走向5号楼,腋下夹着一叠文件。警卫见到他立刻立正敬礼:“李工好!“

灵感一闪,周明远整理了一下衣服,装作匆忙的样子朝5号楼走去。

“同志,请出示证件。“警卫拦住他。

周明远做出懊恼的表情:“哎呀,证件忘在办公室了!李工刚才叫我送份资料过来,特别急...“他指了指刚才进去的那个人。

警卫犹豫了一下:“你是...“

“技术科新来的周明远,“他主动伸出手,“上周才调来的。“

也许是他的镇定起了作用,警卫竟然点点头:“行吧,快点出来啊。“

周明远强压住狂跳的心脏,快步走进5号楼。楼内走廊灯光昏暗,两侧是一扇扇紧闭的金属门,门上只有编号没有标识。他听到某个房间里传出低沉的嗡嗡声,像是大型设备运转的声音。

循着声音,周明远来到走廊尽头的一扇门前。门没关严,透过缝隙他看到里面是一个实验室,中央放着一个直径约两米的环形装置,通体银白色,表面布满线圈和仪表。几个穿白大褂的人正围着装置调试。

“场强还不够,“一个背对他的男人说,“至少要达到10万高斯才能稳定虫洞。“

这个声音让周明远浑身一震——即使年轻了四十岁,他也能认出那是祖父的声音!他冒险把门缝推大了一些,想看得更清楚。

“谁在那里?“一个女研究员突然转头看向门口。

周明远急忙后退,却不小心撞倒了墙边的拖把。响声惊动了实验室里的人,他听到急促的脚步声朝门口走来。

“抓住他!“有人大喊。

周明远转身就跑,沿着走廊冲向侧门。身后传来杂乱的脚步声和喊叫声。他冲出5号楼,不顾警卫的喝止,一头扎进厂区错综复杂的小路中。

转过几个车间后,周明远躲进了一个堆放杂物的棚子,气喘吁吁地蹲在木箱后面。他掏出那张图纸,在昏暗的光线下仔细研究。图纸背面还有一行小字:“时空坐标设定:1986.8.15-2023.5.18“——正是他穿越的日期!

“原来是这样...“周明远恍然大悟。新星计划确实是时间旅行项目,而祖父周建国是核心研发者。但为什么祖父要把他送回1986年?那个“找到我“的信息又是什么意思?

棚子外传来搜索的声音,手电筒的光束扫过杂物。周明远屏住呼吸,一动不动。

“分头找!他跑不远!“是那个警卫的声音。

脚步声渐渐远去后,周明远小心地探出头,确定安全后才溜出棚子。天色已晚,厂区里亮起了稀疏的路灯。他必须离开这里,但首先得回办公室拿些必需品。

技术科已经锁门,但周明远发现窗户没关严。他爬窗进入,迅速搜罗了一些可能用得上的东西:空白介绍信、公章、几支笔和一本工作日志。在抽屉最里面,他还找到了一张5号楼的临时通行证,有效期只剩一天。

正当他准备离开时,办公室的门突然开了。周明远僵在原地,与进来的人四目相对——是那个在实验室里背对他的男人,年轻时的周建国!

周建国看上去四十出头,身材挺拔,浓眉下一双锐利的眼睛。他穿着朴素的中山装,手里拿着一串钥匙。两人对视的瞬间,周明远看到对方眼中闪过一丝震惊和...似曾相识?

“你是谁?“周建国沉声问,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周明远喉咙发紧。站在他面前的不是记忆中那个和蔼的老人,而是一个陌生的中年专家。他该说什么?“我是你未来的孙子“?

“我...我是技术科新来的周明远。“他最终选择了最安全的回答。

周建国的目光在他脸上停留了几秒,突然说:“你长得...很像我一个故人。“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喊声:“周副厂长!保卫科抓到可疑人员了!“

周建国深深看了周明远一眼,转身离去。临出门前,他头也不回地说:“离开这里,别再回来。“

门关上的瞬间,周明远腿一软,差点跪倒在地。那个眼神,那句话...祖父认出他了吗?为什么让他离开?新星计划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

窗外,一轮满月升起,照亮了1986年的夜空。周明远知道,他的寻找才刚刚开始。

作者正在努力码字中,去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