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掌土治民:清代云南行政区划及行政管理体制演进研究
彭洪俊更新时间:2025-04-24 20:42:43
最新章节:后记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本书从历史地理学的视阈,探究清朝对云南“掌土治民”深化的过程,通过对正式行政区划、沐氏勋庄、卫所系统、土司制度等不同土地人口管理体制变迁的梳理,揭示清代云南行政区划及行政管理体制的一体化演进态势。迄至清末,云南正式行政区划已经在除西南沿边半环地带土司区域以外的广阔地区建立起来,清朝在云南直接“掌土治民”的力量得到极大深化和拓展。“掌土治民”是清代云南行政区划及行政管理体制一体化演进的基础,也是推动其发展演进的内在因素。
品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上架时间:2017-05-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彭洪俊
主页
最新上架
- 会员
沙与海:丝路古道的千年与新生
本书以古丝绸之路为主线,两位作者沿着前人的足迹,从大漠到海洋,横穿亚欧,探访沿途的重要城镇——敦煌、阿拉木图、多哈、阿姆斯特丹、亚历山大港、马六甲、泉州等,思索丝路文明和我们的关系。历史11万字 - 会员
掌土治民:清代云南行政区划及行政管理体制演进研究
本书从历史地理学的视阈,探究清朝对云南“掌土治民”深化的过程,通过对正式行政区划、沐氏勋庄、卫所系统、土司制度等不同土地人口管理体制变迁的梳理,揭示清代云南行政区划及行政管理体制的一体化演进态势。迄至清末,云南正式行政区划已经在除西南沿边半环地带土司区域以外的广阔地区建立起来,清朝在云南直接“掌土治民”的力量得到极大深化和拓展。“掌土治民”是清代云南行政区划及行政管理体制一体化演进的基础,也是推动历史20.9万字 - 会员
古都北京人地关系变迁
本书以历史地理及区域史为依托,吸收相关学科的学术成果,阐述历史上的北京成为首都或陪都之后对城市本身、周边地区乃至我国其它省份在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等方面的影响,探讨城市发展引起的“人地关系”变化的历史过程、一般规律以及各个构成要素的相互关系,致力于通过历史研究关照现实问题,尝试拓宽区域历史地理和地方史的研究领域,为推进当代北京以及京津冀一体化协调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历史借鉴。历史28.7万字 - 会员
介休历史乡土地理研究
历史乡土地理研究,聚焦于历史时期区域地理之变迁,以县域为核心单位,是历史地理学的重要分支之一。本书内容主要分四个部分,即寒食节文化篇、政区与地名篇、聚落地理篇、灾害篇,分别从寒食节文化、政区沿革与地名特征、聚落构建与分布格局、历史时期灾害发生等多个方面对于介休地区历史地理之变化历程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与分析。其中,对于寒食节文化演变、城市灾害等重大问题提出了不同以往的诠释与解读,学术创新意义突出。历史13.8万字 - 会员
地理与世界霸权
《地理与世界霸权》是英国地理学家、地缘政治学家詹姆斯·费尔格里夫的生涯力作。全书用地理学、历史学、政治学、人类学等跨学科视角,追溯了从远古到20世纪初的世界发展,颠覆了很多人们习以为常的社会发展疑问,通过引入“地理条件”“能量”“支配作用”等概念,以系统的解释框架梳理了世界历史的脉络,为我们理解人类历史提供了新的思考角度,呈现出一部深刻的人类文明发展史。历史15.2万字 - 会员
当代中国边疆研究(1949—2019)
中国边疆研究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硕的积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半个多世纪中,中国边疆研究经历了艰辛而又辉煌的演进历程,至今已成为社会科学领域诸学科中的一门显学。本书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学术研究史的视野回顾了70年来中国边疆研究前进的足迹,总结学科的成就和价值,展望学科发展的大势。全书分四篇、十八章。绪论两章,概述统一多民族中国与中国边疆,以及中国边疆研究的千年积累、百年探索;综论四章,从纵的方历史62.4万字 - 会员
寻找“世界岛”:近代中国中亚认知的生成与流变
作为连接欧亚大陆东西两端的重要区域,中亚在古代、近代和当代呈现出不同的文明生态与地缘政治意义。作为与之存在密切历史与地缘关联的中国,如何在历史的连续性维度中构筑起我们对于中亚认知的整体性,将直接关系到中国西北方向域外认知框架的丰富与完整。基于对中亚地缘重要性和中国对外认知整体性的考量,本书从整体和分区的角度,对中国近代的中亚认知流变进行了分析与梳理,力图在我们既有的西域认知和当代中亚区域认知之间,历史13.4万字 - 会员
当代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1949—2019)
本书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历史地理学的进展、所取得的重要成果进行了介绍,并展望了历史地理学未来的发展趋势。与之前出版的众多历史地理学的综述不同,本书虽然也强调了历史地理学建国以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并曾经有着广泛的影响力,但与此同时还着重分析了目前历史地理学学科整体上存在的问题,即由于历史地理学在学科属性上属于地理学,但在教育部的学科分类中又属于历史学,这种学科归属上矛盾状态对历史地理学的发展造历史21.8万字 - 会员
塞内加尔(列国志·新版)
塞内加尔共和国地处非洲西部,西临大西洋。这里是大西洋南北航线上的重要中转站,也是非洲地中海沿岸与几内亚湾沿岸各国海上交通要冲。这里曾是法属西非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塞内加尔最著名的历史遗迹是戈雷岛上见证黑人奴隶贸易的奴隶屋。塞内加尔虽然国小却在国际社会上享有极高的声望,它自独立之日起就积极谋求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本书对塞内加尔的国土、经济、政治、历史、文化、社会、外交等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历史27.2万字
同类书籍最近更新
- 会员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概论
本书提出了关于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的“1+2+3+4+5+6”知识框架,即将该地区看作1个整体,将该地区的国家分为2组(拉丁美洲国家和加勒比国家)。从空间维度,按照地理位置,将该地区分为3个次地理区域(中美洲地区、加勒比地区、南美洲)。从时间维度,将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的发展进程划分为4个历史阶段(土著人古代农业文明和土地共有制形成时期、殖民统治和大地产制形成时期、考迪罗主政和初级产品出口繁荣时期历史地理16.2万字 - 会员
《黄运河口古今图说》图注
明清時期黃河、運河交滙的清口地區,是治河保運的重中之重。目前該地區仍舊是水利史的重要研究內容。本書利用明清古地圖中反映清口地區的圖幅,將之作為基本史料,按照年代先後逐一放入道光朝《黃運河口古今圖說》的10幅地圖中,并為新圖撰寫題記。在原書10幅地圖基礎上,新加入35幅彩繪古地圖,形成繪製內容更為豐富、圖幅更加多元、內容更為詳實的全新圖說。本書利用新史料、新方法進行古籍整理工作,在以圖注圖的方法上,历史地理3.7万字 - 会员
介休历史乡土地理研究
历史乡土地理研究,聚焦于历史时期区域地理之变迁,以县域为核心单位,是历史地理学的重要分支之一。本书内容主要分四个部分,即寒食节文化篇、政区与地名篇、聚落地理篇、灾害篇,分别从寒食节文化、政区沿革与地名特征、聚落构建与分布格局、历史时期灾害发生等多个方面对于介休地区历史地理之变化历程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与分析。其中,对于寒食节文化演变、城市灾害等重大问题提出了不同以往的诠释与解读,学术创新意义突出。历史地理13.8万字 - 会员
古都北京人地关系变迁
本书以历史地理及区域史为依托,吸收相关学科的学术成果,阐述历史上的北京成为首都或陪都之后对城市本身、周边地区乃至我国其它省份在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等方面的影响,探讨城市发展引起的“人地关系”变化的历史过程、一般规律以及各个构成要素的相互关系,致力于通过历史研究关照现实问题,尝试拓宽区域历史地理和地方史的研究领域,为推进当代北京以及京津冀一体化协调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历史借鉴。历史地理28.7万字 - 会员
历史地理学探索(第三集)
兼具和超越地球上大多数生物能力的人类,依赖其日益发达的组织、生产、消费和繁衍能力,逐步演进为地球上的主人,这一过程不仅未曾被其他力量所阻挡,而且还在按其本质驱动,向着未来迈进。此种势头对于地球环境产生出来的巨大压力和扰动,自然引起了世界上不同层面人士和民众的普遍忧虑。“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历史地理学和环境史学科在考察解说个体人和群体人类社会此种能力及其演进方向时,因谙识自然科学和历史科学研究历史地理29万字 - 会员
明清时期黄河水患与下游地区城市变迁研究
本书从水患研究入手,以城市变迁问题为主线,围绕黄河水患对下游地区城市变迁的影响及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这个主题,系统地探讨明清时期在水患频仍、生态环境改变的背景下,下游城市衰落与再生以及格局演变、重心转移过程及其内在原因。本书运用历史地理学、城市史学、灾害史学、生态史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系统地梳理了黄河灾害史料,对明清时期黄河史志、下游省市县地方志、文编、档案、各类调查资料等做了较为全面的搜集与整理;历史地理22.6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