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3)
一些地方一些矛盾的出现和扩大,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应该落实的政策没有落实或者政策落实不到位。有一位省级信访局长指出,如果政策落实好了,绝大部分社会矛盾是可以避免的。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抓落实作为一项基本的工作,使惠及民生的各项政策能够在基层切实发挥作用。树立政策意识,维护政策权威,不折不扣地执行政策规定,按照政策保护人民群众的实际利益。坚持依法行政,用法治的理念来约束和规范行政行为,依法办事高于一切。对因为政策因素引起的矛盾纠纷,对一些历史问题和积压问题,重点从政策落实上解决问题。
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政府担负着不同的职责。在计划经济时期,政府的主要职能是生产建设的组织和管理;在转轨过程中,政府的行政管制对维护经济秩序起到重要的作用。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主要应承担两大职能:一是为市场主体创造平等竞争环境并提供服务;二是为人的生存和发展创造良好、和谐、可持续的环境并提供服务。公共服务型政府的目标就是为人民提供公共产品,为人民搞好公共服务,让人民富裕起来。转变政府职能,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是发展利益共享的制度保障。
政策再好,如果不能执行则是空的。政策是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对具体情况要有充分的反映,体现一般性与特殊性的统一,既能反映面上的问题,又能解决点或线上的具体问题。政策在制定时就要考虑到是否简易可行,明确执行的方法、程序、标准等。在具体操作方法上,允许一定的弹性空间,体现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政策出台后要有一定的稳定性,不要朝令夕改。相关配套措施要到位,使政策条文能够在现实中发挥作用。各项政策之间注意相互协调,减少模糊性,减少相互打架的现象。
(二)做好民生工作,从源头上减少矛盾的发生
社会保障是政府利用法律和制度手段,聚集和动员社会力量,使公民在年老、疾病、失业以及遇到其他不测的情况下,能够从政府和社会获得经济援助及有关服务,以保证基本生活,提高社会承受能力。通过社会保障网,可以确保公民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得到基本生活水平的保证。这不仅有利于弱势群体对发展利益的分享,也有利于公民安全感和归属感的建立,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实践表明,只有想方设法让发展的利益由人民群众共享,才能充分体现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优越性,才能使社会主义社会获得最为坚实的基础。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促进人民群众收入和生活水平大幅增长,通过长期努力实现普遍均等、城乡统筹的全民保障,用全新的思路和方式解决社会保障、医疗、就业、教育等民生难题,才能使得发展真正成为人民普遍得益的发展。
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个人储蓄积累保障。完善失业保险机制,进一步扩大失业保险的覆盖范围,提高失业保险金支付能力。按照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使社会保险制度、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相互衔接、相互补充,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积极推进农村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事业,统筹考虑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造成目前就业压力增大的主要原因,是长期以来劳动力充分就业的需求与劳动力总量的过大、素质不相适应的矛盾,是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和就业结构性矛盾同时并存的结果。同时也是城镇就业压力加大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速度加快同时出现,新成长劳动力就业和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相互交织的集中反映。在就业矛盾十分突出的情况下,各级政府为下岗失业人员积极地创造就业岗位的良好社会环境不够,在税收、工商、劳动、信贷、保险、城市管理、收费等方面仍然存在门槛高、范围窄、收费多、服务不到位等突出问题。应该建立城乡统筹就业机制,完善城乡劳动力资源的有效配置,更好地实现全方位、多渠道就业。
(三)专项治理敏感问题,防止社会焦点激化
一是严格依法处理好涉法涉讼问题。将依法治国的理念贯彻到社会各个领域,树立法律的权威,严格依法办事,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维护人民群众的各项法律权益。按照法律有关规定,关心人民群众的正当利益诉求,解决积案问题,防止矛盾长期搁置积累。对于符合法律法规的,要严格执行,不管是谁都不能例外,坚决纠正以权代法、以情代法、以钱代法的错误行为。加强对人民群众的日常教育,让他们利用法律的方式来表达和维护自己的正当诉求,自觉遵守法律,自觉监督法律的实施。
二是规范征地拆迁行为。城市化进程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过程,非农产业的发展要占用农地。城市化过程中,农村土地被大量征用,一些老城区面临拆迁。许多地区在征地过程中损害农民和群众的利益,没有相应的补偿机制,或补偿不充分,使失地农民的生活陷入困境,影响社会公平正义的原则和和谐社会的构建,造成了社会矛盾的激化。征地拆迁过程中政府、居民、开发商之间的利益关系看似复杂,其实质在于普通人民群众的基本利益和长远利益能否得到保障,要把群众利益摆在应有位置,把征地与土地补偿、社会保障、就业能力等结合起来考虑,不能借征地之机掠夺群众利益,避免失地又失业、失地又失保障。加强对征地拆迁的统筹协调,加强规划,防止征地随意化。
三是改善低薪欠薪状况。劳资之间的矛盾,大量的是因为工资薪金发放不到位。对中国这个人口大国来说,资本是相对稀缺的资源,如果能吸引到较多投资,则区域经济发展就会相对较快。但对如何招商引资各地的理解却有很大不同:有些地区为了招商,在劳资关系中不注意维护劳动者的利益,而是只维护投资者的利益;有些地方为了增强本地的竞争力,以及留住和吸引投资者,对劳动者的基本保障不顾;许多地方为袒护资方,损害公平、正义,歧视目前占劳动者相当大比重的外来务工者。维护和实现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对实现公平正义和共建共享意义重大,政府应站在公正、中立的立场上解决劳资纠纷,保护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的劳动者、尤其是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不能急功近利,为了吸引投资而人为地损害劳动者的利益,以牺牲劳动者的利益为代价而获得经济发展是不可持续的,也是缺乏效率的。应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提高劳动报酬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使创造价值的劳动者能够享受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红利。
四是正确应对群体性事件。对于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隐患,要有足够的准备。准确分析辖区内可能催发群体性事件的影响因素,对其状况随时分析,针对每一种状况制定详细的应对方案,并根据现实情况及时启动,避免措手不及。在重大突发事件面前,保持冷静,处理得当,不能人为隐瞒重要信息,不能牺牲大多数人的利益。要向有关部门通报相关情况,争取最大支持,做好解释说服工作,做好政策落实工作,从根源上消除矛盾,把群体性事件的影响降到最低。发生和处理一起重大突发事件后,要进行系统总结,对有效资料和措施进行汇总分析,对后续情况跟踪关注,防止矛盾的反复。
(四)加强舆论监督,多渠道化解矛盾
一是发挥新闻媒体作用。正确的思想舆论导向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事业,要坚持正确导向,唱响主旋律,为改革发展稳定营造良好思想舆论氛围。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大力弘扬符合时代发展特征、体现社会进步要求的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念,用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思想引领舆论。增强社会责任感,宣传党的主张,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搞好舆论监督。
二是发挥网络的作用。网络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信息传递的重要渠道。身处网络时代,网络社会的力量不可忽视。网络的普及,使得信息的传递和扩散变得非常容易。这一方面给缓释社会情绪和压力提供了新的社会空间,为预防和解决社会矛盾提供了新手段新选择;另一方面也给社会负面情绪的积压和传递提供了新的渠道,有可能使社会矛盾更容易极端化。因而,要控制网络的负面效应,加强网络管理,使网络平台规范化、公开化、法制化,不至于陷于无序状态。同时要发挥网络的正面效应,以网络平台为阵地,使网络成为了解和引导社会民意的重要方式,成为方便的社会沟通渠道,加强正面舆论宣传,做好新兴社会群体的思想教育工作。根据社会需要,及时推出一些符合消费者需求、符合社会主流价值的网络作品,让更多优秀文化作品主动占领网络阵地。关注网络应用的最新趋势,发挥微博、微信等崭新传播方式的作用。网络的应用为远程教育的扩大提供了可能。要加强对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的远程教育,使得社会主流话语能够很快输送到基层,使得政策的传递和落实达到无障碍的境地。针对现实中的热点问题,不断完善远程教育的内容和方式,在社会成员素质的提升中消除一些社会矛盾。
三是发挥手机短信的作用。手机用户的增多是信息化社会的一个重要现象。随着手机的普及,手机短信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媒介,成为人们交流思想情感、传递信息的重要平台。一条短信,有可能在短时间内得到无数人的重复转发,产生巨大的传播效应。这种简易、影响力大的独特传播方式,对于发布权威信息、控制谣言散布具有重要意义。
(五)提高矛盾处理能力,有效解决矛盾
一是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经济实力强、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方,往往生活安康,人心思定,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相对较少。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经济建设,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的地位无论如何不能改变,在发展中减少矛盾,才能从源头上解决矛盾。为任一方,如果得过且过、庸碌无为,是难以得到人民群众认可的。当然,发展不能是盲目的、失调的发展,发展观念、发展行为、发展模式一定要转变到科学发展上来,在又好又快发展中实现社会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