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4)
二是突破薄弱环节的能力。善于学习,解决新形势下做群众工作“本领恐慌”的问题。有效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切身利益问题,突破矛盾形成的薄弱环节。根据生存性、转型性、结构性、发展性等不同类型矛盾的特点、现状,应该以坚持以人为本原则为先,下大力气关注社会基本需求,让人民群众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利益;防止和纠正社会转型过程中的利益偏差,建构规范的利益秩序;更加重视社会成员的发展性需求,建构良性的社会沟通平台和社会参与机制。
三是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统筹全局,分析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客观把握事物发展的态势和规律,作出正确的决策。树立系统的观点,更多地从长远、全局着眼,从结构上来调控功能,采取相应措施。在第一时间找出冲突的根源,对症下药,而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尽可能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解决在当地。
四是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整合社会管理资源,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建立有效的指挥系统、信息系统、执行系统,各部门齐抓共管,综合防控。做好充分的应变准备,做到有备无患。事件发生时,能够有效沟通,及时决策,迅速行动,始终处于主动地位。从人力、物力和财力各方面,保持一支必要的机动力量,以便突发事件来临时能及时处理。
五是完善制度机制的能力。制度更具有根本性和长远性,建构和落实好党中央提出的利益协调、诉求表达、矛盾调处、权益保障四大处理机制,变临时性处理为经常性处理,变被动处理为主动处理。在重要环节上建章立制,做到有监测、有预防、有预警、有协商、有反应、有处理、有善后,促使矛盾调控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从法律上、政策上、体制上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制定收入分配、利益调节、社会保障、公民权利保障、政府施政、执法司法等方面的切实措施,便于社会成员依靠制度来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平等地参与劳动创造、参与市场竞争、参与社会生活。
六是引导社会心理的能力。不少社会矛盾的产生,与社会心理认知偏差不无关系。要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引导,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共同的文明的心理惯习,建设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使社会矛盾自然而然地减少。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各种社会思潮,防止和消除极端利己主义、个人主义等不良心理的影响,不断增强社会凝聚力。特别是基层党组织,要重视做好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发挥在矛盾应对中的“桥头堡”作用。树立补救意识,避免非理性的破坏后果。
(六)注意国内外动向,防止国际势力影响
一是从控制到引导。对于国外敌对势力的颠覆活动,不能不防,但要根据现实条件的变化实现应对思路的转变,逐步从控制严防为主到宣传引导为主。给予更加宽松的社会环境,国内外人员一视同仁,不搞差别对待,让国际社会能够及时了解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情况。树立大国心态,不搞简单的对抗,增进对于有关国家的了解和理解。实行规范的登记管理制度,使各种可能影响国家稳定的国际因素保持在可控范围内,防止恐怖主义活动,防止政权颠覆势力的渗透。
二是吸取一些国家社会骚乱和政权更替的教训。应该充分看到,世界上绝不是太平无事,世界大战虽然没打,但是小打小闹从来没有停止,和平演变天天在发生,放松警惕会产生严重后果。要组织力量,认真研究总结当代世界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规律,借鉴吸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权更替特别是一些传统老党大党失去政权的经验教训,借鉴吸收他们处理社会骚乱的经验教训。认真总结吸取世界上一些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变化的经验教训,重视巩固和扩大党的执政基础。认真总结西亚、北非等一些国家在外部势力影响下陷入内乱以至国家政权变化的经验教训,做好自己的事情,有效应对敌对势力的渗透。
三是进一步树立国际形象。对于社会矛盾熟视无睹,长期拿不出有效方法,不仅是对群众利益的直接或间接侵害,而且也有损于自身的形象,进而影响对外交流合作。国际上一些国家之所以长期关注对抗,动不动就以某种口实指责干涉,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国际战略竞争的深层次需要,但另一个方面的原因是因为我们自己的工作还有很多地方不到位,一些发展战略存在明显缺陷,一些重大突发事件应对不及时不正确,一些矛盾长期没有得到解决,造成了比较恶劣的社会影响。正确应对这些矛盾,可以消除别人的顾虑,提高社会和谐程度,也能从根本上提高国际竞争力。
四是制定实施正确的国际战略。构建和谐世界,要求在国际交往的模式上实现转变,用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思路,来定位和推动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既要寻求国际交往的效益,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普惠共赢,又要尊重世界多样性和文明的独特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既要坚持以协商合作为基本原则,遵守共同的国际关系准则,又要采取灵活的战略策略,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中国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广泛合作,是为了寻求和扩大同各方利益的汇合点,努力促进世界经济的增长和繁荣,既造福中国人民也造福其他国家的人民。中国在国际经贸往来中坚决遵循通用的规则,通过磋商协作妥善处理经贸摩擦,不做损人利己、以邻为壑的事情。中国经济增长对于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越来越大的事实,证明了中国的发展对于世界各国来说是福音而非所谓威胁。在解决全球性问题上,中国是负责任的,也作出了最大的努力。
五是加大软实力竞争力度。在国家战略层面上重视文化建设和意识形态建设,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保护自主知识产权,加快文化走出去步伐,开展各种文化交流活动,提升软实力的综合水平,形成中国文化的鲜明品牌。重视培养文化国际交流的专业人才,使中华文化更容易为国际社会所接受和重视。在意识形态方面,充分尊重各国的实际情况和历史传统,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立场,做好深度的解释宣传工作,使国际社会能够理解中国模式的选择。加强不同意识形态之间的交流对话,在充分尊重、充分协商的基础上尽可能消除分歧,达成共识,争取合作,不搞冷战和对抗,不以意识形态上的分歧来推进军事行动,争取国际范围内的最大支持。适当借鉴国际社会文化建设和意识形态建设的成功经验,遵循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通过中华文化的兴盛来为国际大家庭提供持久营养。
务实
为民
乌坎事件的启示
2011年9月21日与11月21日,广东汕尾陆丰市东海镇乌坎村村民,因土地问题、基层选举、财务问题等先后两次组织集体性上访,并引发大规模群体性事件,吸引了国内外媒体的关注。乌坎事件是一起因集体土地在村民不知情情况下被贩卖而引发的群体性事件。
1.事件起因
乌坎村村委会将一块集体土地卖给开发商,几年来在当地居民不知情的情况下3200亩土地陆续被政府贩卖,卖地款项达七亿多元人民币,而补助款只有500元,其余全部被当地官员私吞。盗卖村民土地准备兴建滨海新区碧桂园的开发商为祖籍乌坎的港商陈文清,他于20世纪80年代成为香港的广东海陆丰商会会长,同时也是广东省人大代表。当地居民屡次上访无果,近期仅存的一块土地被卖给地产开发商,激发当地人于9月21日游行示威,22日派出军警镇压而最终引爆骚乱。
2.事件经过
9月21日上午,乌坎村400多名村民因土地问题、财务问题、选举问题对村干部不满,到陆丰市政府非正常上访。当日,访民打砸村委会、派出所。
9月22日,部分村民组织阻挠、打砸进村维持秩序的民警和警车,6辆警车被砸坏。汕尾派出工作组到陆丰督导,陆丰市、东海镇组成工作组进村做工作、回应诉求、维持秩序。9月23日,乌坎村内恢复了正常秩序。
11月中旬,在工作组正在调查、解决诉求过程中,少数村民在互联网上贴出《“乌坎村村民临时代表理事会”计划组织村民于11月21日游行上访,并请中外记者报道》的帖子,致使事件出现反复。
11月21日,又有400名左右的乌坎村民聚集到陆丰市政府门口非正常上访,打出“打倒贪官”“还我耕地”等标语。至11时26分,上访村民自行离去。当天下午及第二天,在组织者策划下,发生几次数百人在村内聚集活动。
11月24日,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至11月26日,村里的白布标语、大幅宣传画已自行拆除。事态得到平息。
12月9日,汕尾市人民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就陆丰市处置“9.21”事件作情况通报。公安部门已经抓获“9.21”事件中打砸为首分子庄烈宏、曾昭亮、薛锦波等人,并将继续追捕事件其余犯罪在逃人员,加紧推进取缔非法组织的工作。发布会称“有境外势力对今次事件推波助澜”。
12月13日,广东省针对“9.21事件犯罪嫌疑人羁押猝死”召开新闻发布会,强调积极做好“9.21”犯罪嫌疑人羁押猝死后续工作。
12月20日,省工作组进驻汕尾陆丰,调查处置乌坎事件,尽快恢复乌坎法治秩序和社会管理秩序。
3.处置措施
一是以各种形式,劝告村民遵纪守法,不因个别人的违法行动而影响乌坎的团结、稳定和发展。二是依法取缔“乌坎村村民临时代表理事会”、“乌坎村妇女代表联合会”非法组织的工作。三是依法抓捕在事件中参与打砸抢的有关违法犯罪分子。四是结合打黑除恶专项行动,坚决打击黑恶势力渗透、操控群体事件,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4.启示
乌坎事件的导火索,从根子上说,还是农民利益被侵犯。我们说重视民本,就得切实维护好农民的切身利益,从而在根本上维护农村的社会稳定。其中很重要的一环,是畅通民意诉求渠道。群众的诉求渠道畅通了,群众反映的问题能得到依法合理及时解决,矛盾就不会那么突出。它要求基层干部耐心细致地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诉求,把矛盾解决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
乌坎事件另一个重要启示,就是民主和监督是防治腐败的最有力武器,是减少矛盾纠纷的有效途径。乌坎发生的村官腐败,主要原因是民主与监督的缺失。换来的教训是,必须以充分保障村民行使民主监督权利为核心,扎实推进农村民主管理和民主政治建设。
(参见《人民日报》2012年1月10日第1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