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孩子眼中有本领的父母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7章 有本领的父母会处世(2)

任何合作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而及时、真诚的沟通就显得非常重要。只有沟通才能消除误解,增加理解。我们在没有沟通之前,不要认为对方应该理解。人与人的思维和敏感度都不同,只有主动平和地表达出来,才会得到最大限度的理解。

3.相互体谅,相互感谢。

我们无论是家庭合作还是工作合作,相互体谅是很重要的。如果大家在合作中都觉得自己是最重要的、最不容易的、付出最多的,那难免会有抱怨、不平。而抱怨、指责只能破坏合作气氛,做事也很难成功。只有相互体谅、相互感谢的合作才是成功的合作。

『教子参考』

对父母而言,孩子也是我们的合作伙伴。在家庭这个集合中,每个人都有自己要承担的责任,而每个人都期待有一个愉悦的合作气氛。所以,父母请一定要把孩子看做一个独立的个体,从小培养孩子与人合作的能力:

1.在共同的家务中,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

一起做家务是培养孩子合作能力的一种方式,父母则是这个合作团体中的领导者和策划者。当孩子比较小的时候,父母可以和孩子共同做一件事情,但分工明确。比如:一起洗碗,妈妈洗第一遍,孩子洗第二遍,爸爸负责摆放。

如果孩子大一些,共同的家务中可以让孩子单独负责一部分,而父母要明确告知孩子任务范围、所需时间和最终检查标准。只要已经商量好了,父母就不要接受孩子的讨价还价,因为只有愿意服从的人,才是善于合作的人。

2.合作中多鼓励孩子,少责备。

我们与孩子的合作同与成年人的没有太大区别,即使孩子做得不够好,还是多鼓励,少指责,更不要讽刺。因为我们与孩子间的对话形式会影响孩子与同伴间的交流形态。所以,父母之间,父母与儿女之间一定要注意合作中的言语,这是在为孩子以后的合作能力打基础。

3.多鼓励孩子参加各种活动。

对成长中的孩子而言,只在家庭中感受合作是不够的。父母应多鼓励孩子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而活动可以锻炼和培养孩子的很多能力,特别是合作能力。请父母引导孩子,让他在与人合作的过程中“以和为贵”。

『教育名言』

我无法驾驭我的命运,只能与它合作,从而在某种程度上使它朝我引导的方向发展。

——(英国)奥尔德斯·赫胥黎

最好的教育是以身作则。孩子们对谎言或虚伪非常敏感,极易察觉。如果他们尊重你,依赖你,他们就是在很小的时候也会同你合作。

——(印度)甘地夫人

有仁爱之心一路同行

仁爱是善良的本质,是温暖别人又滋润自己的心灵雨露。仁爱就像一缕阳光,可以化解严冬的冰雪;就像一盏明灯,可以照亮千年幽谷的黑暗;就像一股清泉滋润百年的干涸。仁爱可以化解一切痛苦和仇恨,达到心灵深处的安宁与平和。就让我们从身边的一点一滴中去感受、去付出、去体会仁爱的真谛,带领孩子走向爱的天堂。

『经典事例』

林则徐是清朝伟大的政治家,他曾在鸦片战争中坚决抵抗西方侵略、维护祖国主权和民族利益,他的民族气概深受国人的敬仰。

林则徐的父亲林宾日为人善良,品德高尚,平日以教书维持一家人的生计。虽然父亲收入微薄,但每当遇到比自己更困苦的人时,他总是慷慨解囊、热心救助。

有一件事,给小林则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次,林则徐的三伯父家因贫寒到了揭不开锅的地步,而林则徐的父亲把家中仅有的一点米送给了三哥,为此林则徐一家只能忍饥挨饿。父亲为了不让三哥知道实情后难过,再三叮嘱饥肠辘辘的孩子们不要说出去。父亲的这一举动,林则徐铭记在心,从小就树立了扶弱济贫的仁爱思想。

『教育感悟』

林父能在自己困难时去帮助哥哥,原因在于他有一颗仁爱心。什么是仁爱?“仁”左边一个单立人,右边一个“二”,就是两个人,一个是自己,一个是别人,意思是想到自己就想到别人。而“爱”的正体字是“愛”,“受”里有一颗心,意思是用心感受别人的需要。林父就是能够深深体会挨饿的滋味,并且知道三哥的需要,于是就有了帮助哥哥的行为。

有人可能会说,林父的精神很可贵,但是因为仁慈而导致自己一家受苦挨饿,岂不是很不值?如果看表面、看一时确实是这样,但是林父内心深处真的很苦吗?长远来看对子女们真的不值吗?如果有一天,您能把家中一半粮食送给穷苦人的时候,相信您一定能体会到付出“仁爱”的快乐。

就像种菜、卖菜的人根本不缺菜吃,种花、卖花的人满身都是花香,一个能够给予别人安乐的人怎么会缺少安乐呢?我们每个人应该都希望自己生活在安乐中吧!

『身体力行』

作为父母,只有用仁爱滋润自己的心田,才会把善良传递给孩子。

1.关心他人,温暖自己。

关心他人就是善待自己,关心也许就是一声久违的问候,一个宽慰的微笑,一次耐心的聆听,一句鼓励的言语,也许是雨中的一把伞,马路上的一次搀扶,一句道歉的话,一个感谢的心情……就是一种温暖的给与和回馈。

爱的对面不是恨,而是冷漠。也许我们是一个好人,但我们的冷漠足以让所有的人远离,所以,请做一个温暖的人。

2.不要只顾自己的感受。

一个只顾自己感受的人是很自私的,自私是痛苦的根源。当我们特别痛苦的时候,我们一定在考虑自己。而仁爱是快乐之本,如果我们希望活得快乐,请学着付出,用实际行动去做,不是想也不是说,而是做。怎么做?很简单。比如,家人生病时,想想如果您生病了,希望家人怎么对待您?就用您希望得到的方式去对待他人吧!

3.仁爱一定是有理智的。

仁爱是与正义站在一起的。正如,犯了错的学生,是不是不批评就是仁爱?正在偷东西的人,是不是装作没看见就是仁爱?侵犯了法律的人,是不是不制裁就是仁爱?都不是。如果我们这样“仁爱”了,原本犯错的小学生以后就会变成触犯法律的罪犯。制裁是为了不要让他继续误入歧途,这时的制裁就是仁爱。那么,仁爱的真正含义是什么?是一颗长久利益对方的心。

『教子参考』

请父母为孩子播下爱的种子:

1.保护孩子的爱心。

孩子会比大人具有同情心和善良,因为“人之初、性本善”,成长中大都因为环境、经历染污了孩子原有的仁爱心。所以,作为父母要保护好孩子的本善,在这方面我们要向孩子学习。孩子可能会对着一个小蚂蚁看半天,可能会觉得路边的花草很可爱,可能会觉得生病的人很可怜……其实仁爱就是源于这个“恻隐之心”,我们父母要保护好孩子这珍贵的本性。

2.培养孩子照顾别人的能力。

如果孩子喜欢,父母可以让他养一个小动物或一些花花草草。让孩子通过实际的操作来培养孩子的能力,这样就可以把孩子的仁爱心落实在行动上。当家人遇到困难,也可以向孩子提出请求,孩子会尽力帮忙。这样,从小培养孩子为他人付出,久而久之,孩子会感受到自己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就会自发地去播撒爱心了。

3.不刻意隐瞒自己的辛苦。

父母不要刻意隐瞒自己的辛苦,这会让孩子误解生活很容易,一方面导致孩子不会感受他人,另一方面当孩子发现生活的难处时也会承受不了。所以,父母应自然表露,可以说:“帮妈妈倒杯水,妈妈今天很累!”孩子不但会理解别人的不易,也会在需要时照顾他人。

『教育名言』

仁慈必须建立在正义的基础之上,而绝不能取代正义。

——(英国)亨·乔治

慈善的行为比金钱更能解除别人的痛苦。

——(法国)卢梭

乐于去倾听他人

耐心倾听是一种高尚的品质,里面有包容、理解和谦虚。倾听是用心感受对方的需要,倾听后恰当的反馈更是可以增加彼此的互动互利。如果说倾听是在帮助对方走出困境,不如说倾听是在帮助自己提升智慧。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懂得倾听他人,并从中得到人生的启发。

『经典事例』

林肯是美国第16任总统。在美国南北战争时期,战况一度陷入僵局,林肯受到各方面的压力,心情极度不好。为了调整自己的状况,他请了一位老朋友来聊天,放松放松。没想到,他们聊了好几个小时,但大部分时间都是林肯在说,老朋友只是默默倾听。

林肯说了很多关于当时局势的问题,包括准备发表解放黑奴的宣言,人民对此事的意见等等,还拿出一些信和报纸上的文章念……那位老朋友一直默默地倾听着。

最后,林肯跟这位老朋友握了握手,甚至没有问他的意见就把他送走了。这位老朋友后来回忆说:“当时林肯一个人说个不停,这似乎使他的思绪清晰起来了。”

『教育感悟』

心理学表明,倾诉能减除心理压力,当人有了心理负担时,能有一个合适的倾听者是最好的解脱办法之一。看来,林肯的老朋友在某种意义上帮助林肯走出了心里压力的阴影。

生活中,一个善于倾听的人容易与人融洽相处。因为倾听本身有信赖,而能够静静听别人说话的过程就是在肯定对方。每个人都喜欢被肯定,更愿意和欣赏自己的人交往。

有人说:“学会了倾听,你甚至能从谈吐笨拙的人那里得到收益。”没错,每个人都有自己固有的思维模式,而听别人讲话不仅能够了解一些信息,更可以弥补自己思维的局限性。这个过程可以不断完善自己,也能够让对方产生被尊重的感觉,促进人与人的互敬互爱。

如果说想知道怎样谈话,先学习怎样听话,听什么?听内容还是听语气?都不是,主要还是听说话人的动机。只有了解了动机,才会有有价值的交谈。

『身体力行』

人和人的交往中,往往还没有听到动机的时候,就开始做结论或者起情绪了,这样都不利于双方的互动,所以请试着这样做:

1.耐心、专注是关键。

如果身边的人想找我们倾诉,说明我们是值得信赖的人,或是可以帮他们排忧解难的人。所以,不要无缘无故拒绝他人的倾诉。在听的过程中请安静听别人把话讲完,不要随意插嘴,因为每个人的说话方式不同,有的人习惯直接说主题,有的人习惯先说一些题外话,但这些题外话并非和主题无关,如果我们过早下结论,很容易误解对方说话的动机。所以,尽量放下手边的事情,眼睛看着对方,耐心并专注地听完,这样才有可能获得最有价值的信息,或给对方提供最有价值的启发。

2.倾听中的互动。

每个人在对别人说话时,都希望有良好的互动。所以,倾听他人谈话,请作出适当的反应。在此过程中,如果您同意对方的观点,请通过“嗯、对”、点头、微笑等方式表示赞同;即使您不太赞同对方的观点,也不要随意打断或直接说:“我不同意。”这样,不但会打击说话人的积极性,也有可能把倾诉引入对抗中。

3.把握耐心聆听的实质。

如果对方的倾诉只是为了发泄心中的不满,并且这种倾诉已成为家常便饭的时候,我们要不要耐心聆听?如果我们可以引导对方自我反省,那这种聆听是有价值的。如果仅仅是闲来无事谈论是非,要不要倾听?这时的倾听是在助长对方的不良习气,而回避应该是最好的方式。如果大家都回避了,哪来的是非之地、是非之人?

『教子参考』

?作为父母,请引导孩子成为一个懂得耐心聆听的智者。

1.重视孩子的语言,耐心倾听孩子的心声。

很多父母往往不把孩子的话当回事,当孩子兴高采烈地要告诉父母一件事的时候,父母会不会说:“你作业写完了吗?快去写作业。”要么就是在孩子还没有说完,父母就开始讲上大道理了。久而久之,会打消孩子和父母沟通的积极性,即使有一天父母想听了,孩子也不想说了。这不但会影响亲子关系,更成为孩子日后与人相处的隐患,因为父母没有倾听的习惯,孩子又怎么会倾听别人?所以,要想培养孩子倾听的能力,父母首先要懂得倾听孩子。

2.通过复述,培养孩子倾听的能力。

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简单的问答来培养孩子专注倾听的能力。比如,我们给孩子讲一个故事,可以问孩子主人公叫什么名字啊?为什么要他要这样做啊?结果是什么啊?甚至可以让孩子复述故事的主要内容,并讲给同伴听。

3.帮助孩子提升倾听的心境。

其实,最受益的倾听是用学习的态度去倾听。生活中所有的倾听都是有价值的,倾听舒畅的表达,可以让我们学习如何使人赏心悦耳;倾听难受的表达,可以让我们学会如何避免让人尴尬不悦。所以,父母可以在给孩子讲完故事后,问孩子从中有何受益和启发。久而久之,孩子就会用学习的心态去倾听,这种倾听后的收益是无穷的。

『教育名言』

如果你希望成为一个善于谈话的人,就要做一个注意倾听的人。

——(美国)戴尔·卡耐基

要想和孩子沟通,就必须学会倾听。倾听是和孩子有效沟通的前提。不会或者不知道倾听,也就不知道孩子究竟在想什么,连孩子想什么都不知道,何谈沟通?

——(中国)周弘

重视语言的表达

言语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化表现,是人与人沟通最直接的桥梁。好的语言就像红茶一样温暖,而不好的言语就像利剑一样刺痛人心。善于语言表达的人,不是要有很好的辩才、辞藻华丽、口若悬河,而是所说的话可以帮人走出困境、使人得到安慰、激励人奋发向上、使人增加信心……所以,请父母和孩子一起,让语言成为生活的助力,让语言成为温暖心灵的红茶。

『经典事例』

马尔克姆·福布斯是闻名世界的出版家、企业家,他的儿子史蒂夫·福布斯是现任福布斯集团的CEO,并曾两次作为共和党参选人参加美国总统选举。马尔克姆作为父亲特别重视父子之间的沟通。

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卫生部发布了一个吸烟会致命的报告。那时,马尔克姆一天几乎要吸4包烟,报告一出来他就戒了烟。而15岁的史蒂夫·福布斯却开始学着吸烟,并且认为吸烟就意味着长大。

马尔克姆不希望儿子吸烟,就说:“我不是告诉你别吸烟,我请你别吸烟。”他既没有训斥儿子,也没有为儿子戒烟而承诺奖励。他只是说:“为了自己的健康不应该吸烟。”后来,史蒂夫·福布斯回忆说;“当时,父亲用‘请’,让我感到自己像一个男人。从此,我不再吸烟了。”

『教育感悟』

马尔克姆就是用一个“请”字,让儿子戒了烟。马尔克姆在适当的场合、用平和的语气、以尊重的心态,恰当的用词直接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所以,擅于表达绝不是滔滔不绝、侃侃而谈,而是恰到好处地在别人需要时给与启发。

俗语说:“口为祸福之门”,一个懂得怎样说话的人,往往能和睦人际关系,调节生活中的尴尬气氛,化解纷争。反而一言不当,可能导致误解,从而引发各种各样的祸患。因此,语言是生活所必须,更是一门艺术。我们如果能从生活中慢慢学会掌握这门艺术,就会发现生活处处是顺利。

『身体力行』

人和人之间的语言模式是互相影响的,无论是父子还是朋友,相处时间一长都会互相感染。所以,请让我们成为好的“传染源”:

1.多用礼貌用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