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岁敏感期,决定孩子一生的关键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7章 秩序敏感期(0—4岁)(3)

一位妈妈教3岁多的儿子认识数字时,儿子总会故意捣乱,不配合。比如,儿子本来是认识8的,可妈妈让他读的时候,他却读9,要么就读7,反正就是故意不把那个数读正确。刚开始的时候,这位妈妈被儿子的捣乱行为气得很难受。不过,这位妈妈很有智慧,很快,她就找到了一个“对付”儿子捣乱行为的妙招。

这不,妈妈又开始教儿子读数字了。不过,这次,妈妈没有让孩子去读数字卡上的数字,而是自己拿着卡片,好像自言自语:“嗯?这个数是几呢?我怎么想不起来了呢?每当这时,儿子就会迫不及待地正确读出那些数字。

不过,有时候儿子也不会中妈妈的小计策。但是,“姜还是老的辣”,妈妈故意把数字读错,比如,妈妈指着9,然后她就试探性地问儿子:“这个数是8吧!”结果,儿子就会咧嘴一笑,就非常正确地读出来了。

当然,这位妈妈就会立即把大拇指举到孩子的面前,儿子也表现出一副很得意的样子来。

敏感期分析

三四岁的孩子在很多方面表现为与父母作对,其实,并不是真的与父母作对,而是他已经进入了执拗敏感期。孩子的执拗敏感期来源于秩序感,在这一个时期,孩子常常是难以变通,有时候甚至回到成人难以利于的地步。作为父母,一定要知道,孩子的心理活动是有秩序的,在他还没有超越这种秩序时,他就会严格地执行这种秩序。

一般来说,孩子的执拗敏感期在两岁左右时就已经有所体现了。但是,这一敏感期的爆发期却会集中出现在3—4岁这个年龄段。在这个时期的孩子,有一个最明显的特征:凡事都要听我的,就是我说了算。如果父母拒绝他,他就会变得非常烦躁,就会哭闹不止。既然这样,父母就应该想更好的办法去应对孩子的这个敏感期,就像故事3中的妈妈一样。

引导小妙招

1.了解孩子形成执拗敏感期的原因

父母要想很好地与这个时期的孩子“和平”相处,就应该了解孩子形成执拗敏感期的原因。首先是因为孩子自我意识的发展。随着他自我意识的萌芽与发展,他会发现自己与世界并不是一体的,而是分离的。随着他生活范围的进一步扩大以及探索能力的不断提升,他又会发现,他自己能控制的事物越来越多,他就会体验到“自我”的强大力量,从而敢于向父母挑战。正因为如此,孩子才进入了这种与父母“作对”的反抗期。再就是孩子对秩序的固执和执着感。一旦孩子内心建立的秩序遭到破坏、拒绝或挑战时,他内心就会产生强烈的不安全感,从而哭闹、反抗,这也是孩子在执拗行为。

2.不要与孩子“较劲”

处在执拗敏感期的孩子都很“犟”、很“强硬”,他有自己的主见,会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事。如果父母与孩子“较劲”,以硬碰硬的态度来对待孩子,孩子就会感觉很委屈,很难受;而父母也会感觉很气愤,又很无奈,可以说是“两败俱伤”。所以,父母慎用“较劲”的方式与执拗敏感期的孩子相处。

3.给予孩子足够的理解

一般来说,孩子的执拗行为是没有办法完全去除的,只能是有所缓解。缓解的方法就是父母给予孩子足够的理解,并顺从他的要求,以此来减轻孩子内心的焦虑与不安。

有一个2岁零10个月大的小女孩,最近经常为一点小事而哭闹不止。父母通过咨询儿童教育专家才知道,原来是女儿的执拗敏感期提前到来了。于是,他们就决定充分理解孩子,满足孩子的要求。

有一次,爸爸和妈妈开车来幼儿园接她,妈妈抱着她,爸爸顺手就把车门打开了。可孩子却突然大哭起来:“让妈妈开车门。”于是,爸爸立刻关上车门,妈妈再重新打开车门,可女儿就是不上车,在妈妈怀里挣扎:“不要现在打开车门,要妈妈刚才打开车门!”爸爸妈妈虽然很无奈,但也对女儿的表现表示理解。一直到女儿的情绪稳定了,爸爸妈妈才开车回家。

6.不愿洗手:对洗手非常排斥,给孩子讲道理他也不会听(3—4岁)

——孩子并非故意“刁难”,给他讲道理,乞求他合作是无效的,要掌握孩子的执拗心理和“付他”小妙招

一日三餐,饭前都应该洗手,上完卫生间后也应该洗手,从外面回到家里第一件事也应该是洗手,等等。可见,每天洗手的次数有很多。但是,对于处在执拗敏感期的孩子来说,洗手却是一件他不怎么配合的事情。也就是说,在执拗敏感期,很多孩子都不愿意洗手,对洗手这件事非常排斥,即使父母给他讲有关卫生的道理他也听不进去。如果强拉孩子去洗手,孩子就会反抗,即使把强行给孩子洗手,孩子也会非常痛苦……

身边小故事

就在半个月前,3岁的平平每到吃饭前,都会乖乖地去洗手,根本就不用爸爸妈妈提醒,更不用爸爸妈妈帮忙洗。

可是最近一星期以来,平平好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每次吃饭都不愿意去洗手。于是,每次吃饭因为洗手这件事,妈妈和平平之间总会有这样的一番对话:

“儿子,吃饭前要洗手的,我们一起去洗好不好?”

“不好!”儿子很坚决。

“妈妈去拿毛巾给你擦一下手!”妈妈接着说。

“不擦!”儿子依然挺倔。

“你看你的手这么脏,吃东西不卫生的,来,我们去洗一下!”妈妈还在坚持。

“不洗!”儿子更干脆。

“不洗就不让你吃饭!”妈妈下了通牒!

“就吃!”儿子才不管那一套呢!

……

这位妈妈知道这样耗下去也不好。于是,就强行把儿子拖到洗手池旁边,强行给他洗手。但是,儿子还是反抗。但他的力量总没有妈妈的力量大。所以,妈妈还是给他把手都洗了。不过,每当这时,妈妈都会看到儿子脸上痛苦的表情。

就在昨天中午,妈妈又强行带孩子去洗手,结果洗完手后,儿子说什么也不吃饭了。尽管中午那顿饭有儿子最爱吃的烤薯条,可儿子真一点也没吃。

敏感期分析

在执拗敏感期,孩子不愿意洗手也是一种非常正常、非常自然的表现,并不是孩子故意“刁难”父母。父母还应该知道,给这个时期的孩子讲为什么要洗手的大道理,去央求他洗手,去强行让他洗手,等等做法都是不科学的。否则,只会让孩子对洗手这件事更加排斥,严重的还会影响到亲子关系的和谐发展。所以,父母应该用点智慧来引导孩子去洗手。

引导小妙招

1.不要强行让孩子洗手

从上面的故事中就可以看出,当孩子在执拗敏感期时,他不愿意洗手,你就是磨破嘴皮子跟他讲各种各样的道理都不管用;还可以看出,父母如果强行给孩子洗手,孩子会反抗,也会很痛苦。这些做法都不科学,往往父母越是这样做,孩子就会越执拗,甚至会引起孩子更大的反感与反抗。就像上面那个孩子,妈妈在强行给他洗手后,他连最爱吃的饭都不吃了,其实这是与父母在“斗气”。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在这场洗手与不洗手的“斗争”中,孩子认为自己“失败”了,所以他感觉自己是弱小的。由此可见,父母强行让孩子洗手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心理伤害。

2.学会转变自己的教育方式

可能有的父母就很纳闷了:既然不能强行让孩子洗手,那该怎么办呢?其实,就像俗话说的,“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所以,让孩子洗手的办法还是有的,就是父母要学会转变自己的教育方式,改变对孩子的强硬策略。

一位妈妈是这样做的:

在吃饭前,妈妈对儿子说:“乖儿子,我们去洗一下手好吗?”

儿子连想都没想一下,就脱口而出说:“不好!”

这位妈妈一点都不着急,一点都在乎地说:“好吧,不愿意洗就算了!”

儿子很惊讶地看了妈妈一眼,觉得妈妈怎么突然允许他不洗手了呢,感觉有点奇怪。

不过,妈妈假装看不见儿子的表情。她自己不动声色地去洗手池洗手了。洗完手回来就坐下来准备吃饭。

这时,惊讶不已的儿子却对妈妈说:“妈妈,我的手上可能会有虫子,吃到肚子里,肚子会痛的!”他在试探妈妈,给自己找个洗手的下台阶。

于是,妈妈就故意问他:“那怎么办呢?”

儿子这回非常“大方”地说:“妈妈,要不你给我擦擦手吧!”

妈妈趁机表扬了他一句:“好啊,还是你聪明,那妈妈就给你擦擦手!”

如果父母能够转变自己的教育方式,用迂回的方式来代替直接的方式,让孩子洗手可能就会变为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所以,不用央求孩子,不用跟孩子讲道理,一样能让孩子自动自发地去洗手。

3.掌握孩子的执拗心理,变通一下

当然,有时候孩子也不吃父母迂回的那套策略,就是软硬不吃,坚决不洗手。那样的话,父母怎么办呢?其实,这照样有办法,就看父母是不是想去灵活变通。只要掌握了孩子的执拗心理,做一些变通,就等于找到了“对付”孩子的小妙招。

一位妈妈面对死活不愿意洗手的孩子是这么做的,她给儿子一个非常漂亮的小勺子,然后真诚地对儿子说:“不洗手也没关系,用这个小勺吃饭就好了,这样手上的虫子就不会被吃到肚子里去了!”儿子很高兴地用小勺子吃起饭来。当他发现用小勺舀不起他爱吃的某种菜时,他就会对妈妈说:“我还是去洗洗手吧!”

从中可以看出,当妈妈顺从孩子的意思,并给他一种可以不洗手就能吃饭的解决方案——勺子,而且还是一把漂亮的勺子时,孩子对妈妈就没有抵触情绪了,而且他的注意力也被吸引到勺子上来了,这时,他也不会再那么固执了。当孩子发现勺子也有舀不起来的菜时,就会主动寻求解决的方法。

7.暴力:打小朋友屁股、布娃娃,故意摔坏自己的玩具等(3—4岁)

——孩子的心理已经受到伤害,父母反省自己的行为,对执拗敏感期的孩子进行“暴力教育”,孩子也就学会了暴力

在执拗敏感期的孩子,有时候会表现出一种暴力行为。比如,他会对自己的洋娃娃发火,会在洋娃娃的屁股上使劲拍打;会故意把玩具摔到地上,甚至还跳到上面使劲跺两脚;当然,有时候他还会欺负比他弱小的同学……当孩子有这些行为时,很明显,他是在发泄心中的情绪,释放心中的不满。小小孩子,怎么会以这种暴力的方式来发泄呢?其实,他的内心已经受到了很大的伤害,而这种伤害很可能来自父母。

身边小故事

故事1:

早上起床,3岁半的女儿吵着要穿那双带流氓兔图案的鞋子。可是很不巧,那双鞋太脏了,妈妈前一天晚上刚把它给刷了,还湿漉漉的呢!

于是,妈妈就跟女儿说:“那双鞋子脏了,妈妈已经刷了,还湿着呢,不能穿!”可女儿根本就不停,大声说:“我要穿流氓兔鞋!我要穿流氓兔鞋!”但妈妈还是给她拿来另外一双鞋子,可她死活不穿,还哭着把鞋子给扔到地上。

这下,妈妈有点火了,抬起手来就对着女儿的屁股拍打了两下。虽然女儿还是很委屈地哭着,但妈妈再给她穿鞋时,她已经不再反抗了。

谁知,当妈妈中午到幼儿园接女儿时,老师竟然向妈妈“告状”说:“今天这孩子不是怎么了,趁着别的小朋友不注意,就用手使劲拍小朋友的屁股,拍完就跑,好几个小朋友都被她拍哭了!”

故事2:

最近,一位父亲发现自己3岁多的儿子经常跟他对着干,他说什么儿子都不听。因为这位父亲的脾气比较暴躁,加上最近工作特别难做,所以是火上加火。结果,孩子一不听话,父亲就会对孩子使用武力。结果孩子当然会屈服了,这位父亲感觉自己还行,能管得了孩子。

有一天晚饭后,儿子又不听话了,结果又被父亲用巴掌给修理了一下。儿子被修理完,就跑到自己的小房间里去了。不一会儿,父亲就听到儿子房间里传来了“叮叮咣咣”的声音。

父亲赶紧进去看,发现儿子正抓着洋娃娃的脚使劲往床头上磕呢!而且,地上已经有几个洋娃娃乱七八糟地躺着呢!

看到眼前的情景,这位父亲陷入了沉思……

敏感期分析

孩子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暴力行为,一定是因为他受到了自认为的“不公平”的待遇。不可否认,孩子就是环境的一面镜子,当他怎样被对待时,他也会怎样对待别人。就像上面那个故事中的小女孩一样,她之所以会打小朋友的屁股,就是因为她被母亲以同样的方式打了屁股。由此可见,父母的暴力行为是会在孩子身上延续的。可能父母从表面上看,自己对孩子使用暴力行为,孩子是屈服了,但实际上,孩子会寻找机会把心中的委屈发泄出来。

引导小妙招

1.不对孩子施以暴力

从上面的两个故事就可以看出,如果父母对孩子施以暴力,就会给孩子的内心带来巨大的伤害,他会想办法把心中的怨恨和委屈发泄出来。因为他受到了暴力对待,他首先也会想到以暴力来发泄自己。

父母千万不要小看孩子的这种暴力行为,这很可能就是孩子以后“暴力倾向”的前兆。如果父母不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还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对孩子施以暴力的话,很容易就会让孩子形成暴力性格和思维等。

2.控制自己的行为

孩子毕竟是孩子,而且还是处于执拗敏感期,所以他很难控制自己的行为。而父母就不一样了,父母是成年人,完全有自我控制的能力。当面对所谓的“不听话”的孩子时,父母就要理智一点,一定要控制自己的行为,把受到的孩子的“伤害”化解掉。父母的宽容与忍耐一定会早日让孩子健康成长起来。

3.父母双方意见要一致

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喜欢一个扮“白脸”,一个扮“黑脸”。一般来说,扮“黑脸”的是父亲,爱板着脸,甚至会动拳头;扮“白脸”的是母亲,懂得安慰孩子,甚至会跟“黑脸”父亲为孩子争吵。其实,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就是父母的教育意见在孩子看来是不一致的。别看孩子小,但人小鬼大,机灵得很。这时,他就会向“白脸”靠近。他认为,“白脸”对他好,是他的“靠山”,即使我再不听话也没关系。在这种想法的影响下,他就会加剧自己“不听话”的行为,那么,孩子的执拗敏感期就会延长。其实,无论孩子是否处于执拗敏感期,父母双方都应该齐心协力,教育观点一致,这样才能让孩子真正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