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财务就当不好银行与证券业经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5章 投资部经理必备的财务知识--运筹帷幄做好投资决策(1)

(第一节)对投资方案的选择与决策。

“任何事情,只要能往坏的方面发展,就一定会往那个方向发展。”这是美国著名的法学家莫菲总结出的一条定律,人们称之为“莫菲定律”。它告诉我们,做任何事都不能盲目乐观,事前应对困难估计得充分一些,并为此做一些必要的准备。

企业进行项目投资时,提供给决策层决策的投资方案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即互不排斥的独立方案和互相排斥的互斥方案。对这两种不同类型的投资方案采取不同的决策方法,能提高投资决策的效率,提高整个投资项目的绩效。

对于独立方案的决策,可运用净现值、获利指数、内含收益率以及投资回收期、会计收益率等指标进行分析判断,决定方案的取舍。只要运用得当,一般能够做出正确的决策。

对于互斥方案的决策,基本方法有以下两种:

1.增量收益分析法。

这一方法是根据增量净现值、增量内含收益率或增量获利指数等标准进行方案比选。其判断标准是如果增量投资净现值大于零、增量内含收益率大于最低投资收益率、增量获利指数大于1,则增量投资在经济上是可行的。具体来说,就是对于投资规模不同的互斥方案,如果增量净现值大于零、增量内含收益率大于最低收益率、增量获利指数大于1,则投资额大的方案较优;反之,投资额小的方案较优。

2.顺序排列法。

在顺序排列法中,根据全部待选方案各自的净现值或获利指数按降级顺序排列,然后进行项目挑选,通常选其大者为最优。按照净现值、内含收益率、获利指数这三种指标分别选择投资方案时,其排列顺序在一般情况下是一致的,但在某些情况下,运用净现值与运用内含收益率或获利指数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即出现排序矛盾。这时通常以净现值作为选择标准,或采用上述的增量收益分析法进行决策。

要知道,工作的每个失误或错误都意味着损失。企业若是选错了投资项目,绝对是一种不可弥补的损失,甚至影响到企业的生死存亡,所以事先一定要把问题考虑周全,既要考虑关键问题,也要考虑那些被认为是微不足道的小问题。

投资部经理还可以利用决策树分析法对投资方案进行分析和选择。运用树状图形对投资方案进行分析和选择的决策方法称为决策树分析法。这种方法是把影响会计决策备选方案的有关因素(如自然状态、概率、收益值等)画成一个树状图形进行分析。决策树一般由决策点、方案枝、状态点和概率枝四个要素构成。以决策点为出发点,引出若干方案枝,每条方案枝代表一个备选方案。方案枝的末端有一个状态点,从状态点引出若干个概率枝,每条概率枝代表一种自然状态,概率枝上标明每种自然状态下可能得到的损益值。这种方法对于备选方案较多的风险型财务决策比较有效。

某企业计划生产某种设备,并做出如下安排:第一阶段,花1年时间耗资30万美元对该项目进行市场调研。第二阶段,如果市场需求较大,公司将在第2年初投资80万美元设计和生产几种设备样品。这些样品将由有关工程技术人员进行评价,并据此决定是否继续实施该项目。第三阶段,如果某种设备样品被采用,将在第3年初投资800万美元建造厂房进行批量生产。预计在此后的5年内,该项目的净现金流量为400万美元或600万美元。这要取决于当时的经济情况。

在第一阶段,如果投资30万美元进行市场调研,第0年,即现在的期望收益净现值为(517×0.909×0.7+0×0.909×0.3)-30=299(万美元)。其中,0.909是期限为1年、折现率为10%的折现因素。如果放弃投资,第0年的期望收益净现值为零。

在第二阶段,如果投资80万美元设计和生产几种设备样品,第2年年初的期望收益净现值为(1095×0.909×0.6+0×0.909×0.4)-80=517(万美元)。其中,0.909是期限为1年、折现率为10%的折现因素。如果放弃投资,第2年年初的期望收益净现值为零。

在第三阶段,如果投资800万美元建造厂房,第3年年初的期望收益净现值为(400+600)×3.79×0.5-800=1095(万美元)。其中,3.79是期限为5年、折现率为10%的年金折现因素。如果放弃投资,第3年年初的期望收益净现值为零。

通过以上分析发现,该项目的收益净现值为正值,证明该项目是可行的。

(第二节)认清投资“陷阱”的技巧。

企业投资是企业市场争霸战中的重头戏,若投资部经理投资的目光准,及时迅猛,企业就能抢占市场,获取丰厚的回报。若判断错误,轻则贻误商机,重则拖垮整个企业,使企业被淘汰出局。

1.过度投机。

巨人集团在泡沫经济中,由于过度投机,资金几乎被调去弥补大厦这个“无底洞”,严重地影响了集团内其他业务的发展,导致今日巨人集团失去往日的气概。像巨人集团这样,曾经大名鼎鼎的明星企业,倒在泡沫经济的也不算少数。

目前中国经济正处于转轨时期,国民经济增长迅速。随之也出现了一些泡沫经济现象,某些行业中投资过热,出现了几拨比较大的投机热潮,如股市投机、期货投机和房地产投机,一些企业由于经受不住暴利的诱惑,也不考虑自己的资金实力和管理能力及其他因素,不愿意耐心获得正常利润,而企图从泡沫经济中捞一把。对于它们来说,合理投机尚属有情可原,但过度投机只会让企业快速走向灭亡。

2.投资单一。

在证券投资中,有一句名言:“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对于企业的投资来说,道理也一样。例如企业生产彩电,城市市场开发力度已比较大,再投资就不必非在城市市场与对手拼个你死我活,可以考虑广阔的农村市场,因为即使在城市市场开发投入巨资后,不知对手会有什么举措,效果殊难预测,把所有的希望集中在城市市场上,风险较大,对于投资的地理区域也--样,适当的分散化投资能够降低一些投资风险。

3.趋热避冷。

企业的投资有“趋热避冷”的倾向。有些企业喜欢投资于热门行业,希望有立竿见影的收益,尽量减少投资回收期。这种想法也无可厚非,但在泡沫经济的时候,企业对未来的收益估计过于乐观,对风险估计不足。因此,许多企业在泡沫经济中成了牺牲品。目前:在基础设施、能源、原材料这些以前属于国家投资的行业,现在日益吸引了有远见的企业家。因为这些行业投资大,见效慢,以前被不少企业视为冷门行业,不愿意涉足这些领域,但是,从长远来看,我国的基础设施、能源、原材料仍属于“瓶颈”产业,利润额一直呈稳定的态势,长期投资的价值并不低。因此,企业要树立长期投资的观念,适度盈利即可的观念。

4.盲目冒险。

盲目扩张是非常要不得的,这会使优秀企业走向失败,会使经营不善的行业加速死亡。因此,企业在投资之前,一定要谨慎预测盈利。没有足够投资回报的项目,不管投资规模如何可观,投资方式如何先进,前景描述如何美妙,都是必须放弃的。要纠正“扩张,再扩张”的错误的思维定式。企业经营者要有清醒的头脑,对企业要有合理的估计,对企业要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发挥企业的优势,确定企业投资适度的规模要树立效益观念,而不是“产值,销售额”的观念,确保企业的长期健康发展。

5.速成多元化。

企业在发展到一定程度后,追求扩张追求多元化经营也无可厚非,但关键在于认识蕴含的风险和做好必要的准备,这样才能避免跳入陷阱。企业一定要根据自己的优势,扬长避短,如果在不熟悉的行业大展拳脚,想一口吃成个大胖子,这在实际上是有很大困难的。因为在新进入行业时,企业要面对那些早已进入该行业的已有根基的对手,面临的竞争会比本行业更激烈。这对于企业本身的实力尤其是资金实力,是很大的考验。上面说了一些投资的“陷阱”和投资的判断方法,目的决不是不鼓励企业投资。相反,敲警钟的目的是为了让企业更善于投资。有些企业本善于投资,但很惧风险,畏缩不前,这也不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因此还要敢于投资。

企业也应树立风险控制的意识,因为高收益往往意味着高风险,但切记高风险不一定有高收益,企业一定要合理权衡风险和收益。即使要从事高风险投资,也要在泡沫初期入市,在泡沫破灭之前脱身。

要做到这一点,贪心一定不能过重,而且企业还要保持投资的灵活性,在投资于较大型的项目时,资金要分期分阶段投入。一是有利于资金的筹措,因为一次筹措到大额资金的可能性不大,但分期分批一般就容易得多。二是有利于资金的管理。资金规模越大,管理的难度也越大。三是有利于“脱身”,也就是先期投入之后,若发现形势不妙,可以及时放弃,保证“资金大部队”的安全。

除了资金之外,技术因素也是应重视的问题。现代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技术的竞争,而技术研究和新产品开发是需要巨额现金的,企业扩张之时,需要考虑这样的扩张能否发挥企业的技术优势,如需要或购买新技术,需要多少资金等。

最后就是管理。企业并购也好,进军新领域也好,扩大规模也好,管理能否跟上是头等的问题。同样的员工,同样的设备,在不同的管理模式下,产生的效益绝对会不一样。因此,在扩张之前,一定要合理评估企业的管理能力。

(第三节)投资与融资的综合决策。

现代财务管理理论认为,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而经过证明,企业资金成本达到最低的时候,企业价值就达到最大,其基本公式是:企业总价值=预期息税前盈余÷加权平均资金成本。这是一个重大的发现。在此以前,公司的投资部经理通常把大部分精力放在企业的投资决策上,他们认为只有投资项目能够赚取利润时,企业总体价值才能增加。现在,融资活动与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发生了直接的联系。只要实现筹资成本最小化,就可以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这直接导致了在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中融资决策与投资决策在思维上的分离,这是错误的。任何一个企业都必须以投资与融资相结合,以投资带动融资。融资决策应该是企业投资决策的一部分,融资和投资相互服务,形成综合决策,才可以使企业稳健成长。

公司将资金投放于不同资产会产生不同的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一般而言,资产的流动性越大,风险水平越低,相应的盈利能力也越低;资产的流动性越小,风险水平越高,相应的盈利能力也越强。当然,这一推论是建立在长期资产均能得到充分的运用基础之上的。

公司从不同来源筹集资金会产生不同的资金成本和承受不同的风险压力。资金成本与风险水平存在着负相关的关系。一般而言,资金成本越高,风险水平越低。就具体的筹资来源来看,所有者权益的资金成本最高,但其风险最低,或说没有财务风险;短期负债的资金成本最低,但相应的还款压力最大,风险最高;而长期负债的资金成本和风险则居中。

公司对待投资结构的态度有稳健和激进之分。稳健的态度,要求公司资产保持足够的流动性,以回避任何可能出现的风险;激进的态度,则要求公司减少资产的流动性,将资产投放于可能产生最大收益的领域,以获取最大收益。当然,除了极端的两种态度之外,在两个极端之间存在着众多形式的风险与收益的组合,这些组合的目的在于既能控制风险又能获得满意的收益。

公司对待筹资结构的态度也有稳健和激进之分。稳健者希望权益资金占资金来源的比重要尽量的大,更有甚者希望负债为零,以最大限度地回避财务风险;激进者正好相反,他们希望负债资金占资金来源的比重应尽可能的大,以获取低资金成本的利益。介于两种态度之间,存在着多种筹资结构的组合,这些组合的目的均在于能使资金成本和风险控制在一个满意的范围之内。

投资结构具有的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与筹资结构具有的成本水平和风险水平相匹配,构成了公司的综合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由于投资结构和筹资结构均有稳健和激进之分,因此,两两组合可以得到如下四种策略:稳健的投资结构与稳健的筹资结构相结合的管理策略。在流动资产中,则尽可能压缩存货等变现能力差的资产,增加现金或接近于现金类的资产。结果是资产的盈利能力相应降低。在筹资结构上,首先要求权益资本占资金来源的比重足够大;其次在负债中则要求长期负债占总负债的比重足够大。这样,不仅权益资本和长期负债可以满足长期资产的需要,而且还可满足部分流动资产的需要。特别稳健者,甚至全部资产的资金来源都由权益资本提供,且全部资产的流动性极强。这就使得筹资成本上升,盈利能力下降。这种策略的风险虽低,但相应的盈利能力也很低。稳健的投资结构与激进的筹资结构相结合的管理策略。该策略在投资结构上要求保持资产的流动性以控制风险,在筹资结构上则要求尽可能用低资金成本的资金来源来满足投资的需要。由于资产的流动性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防止筹资风险的扩大,因此,该种策略的风险也属于中等。但是,筹资成本的节约是有限的,对盈利的贡献一般不如投资盈利能力大,因此,该种策略的盈利能力较下一种管理策略为低。

激进的投资结构与稳健的筹资结构相结合的管理策略。该策略在投资结构上要求最大限度地增加资产的盈利能力,不惧风险,风险主要依靠削减负债,特别是流动负债占总资金来源的比例来控制。在这种策略中,即使投资出现失误,其风险也能受到有效地遏制,因为权益资本可以防止风险的扩大。因此,该策略是盈利能力和风险均居中的管理策略。

激进的投资结构与激进的筹资结构相结合的管理策略。该策略不但要求投资结构有最大的盈利能力,而且还要求筹资的资本成本最低,更为激进的,甚至相当部分长期资产的资金来源都靠流动负债来解决。这样,该种策略承受的风险就极大,一旦环境有变,激进的投资结构不能为公司带来相应的收益,风险就会迅速放大,从而导致公司失败或破产。因此,这种收益高成本低的策略盈利能力最高,但风险也最大。

当然,也可能出现公司现行投资规模大于最佳投资规模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实际投资和筹资规模均容易达到最优。总之,实际筹资规模要尽可能地满足最佳投资规模的需要,要在不断地筹资和投资活动中逐渐趋向最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