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感谢批评你的人,修正你完善自我的目标(2)
如果你看不惯老板的苛刻,不习惯严格的条款约束,就说“老子不干了”,这样并没有解决问题,因为苛刻的老板很多,社会上各种各样严格的约束条款也很多,你在别的地方也会碰到,而你辞职,又有谁在乎呢?你若失业,不仅没人在乎,说不定还有人在偷笑哩!如果你嫌工作辛苦,嫌规章制度太严格,就任性地放弃,那么你放弃的可能是一个绝佳的机会。
要想赢得大家的欢迎,你必须收敛自己的任性,改掉你的坏脾气。与其把任性标榜为个性,不如实实在在地打造自己的个性,让自己真正地展现与众不同的魅力。
接受善良的惩罚:批评你的朋友是真朋友
人都有一种相同的心理,喜欢听表扬,不愿听批评的话。有的人一听到批评,就面红耳赤,忐忑不安;有的人暴跳如雷,恼羞成怒;有的人咬牙切齿,仇恨满怀;有的人虚心接受,就是不改;有的人表面接受,心里怨恨,寻衅回击,这种负面回应批评的态度,是极不明智的表现。
喜欢赞美称羡,厌恶批评指责是人之常情。面对赞美,我们往往笑容可掬,显得颇有风度,而一旦真的要面对批评,可就是千人千态了。其实一个人的风度如何,并不体现在其身处顺境、面对赞赏的时候,而是体现在其身处逆境、面对批评的时候。
缺点错误是一个人成功的大敌,而批评的作用,就在于指出缺点,引起你的警觉。如果不能善待别人的批评,那你的缺点错误就永远无法改正。
一个人要想成功,就要把批评当镜子,用这面镜子来照照自己,看自己到底存在哪方面的问题,并加以改正。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能赢得别人的好感和尊重。
当面对别人的批评时,会办事儿的人就会掌握好火候,真诚地接受人家的批评并且马上改正,这样自然会赢得别人的好感。
对于善意的批评,可以用微笑着接受,对于恶意的中伤,尽管一笑置之。如果朋友一时冲动,在公开场合批评你,那么你不妨诚恳地请求对方换个地方交谈,告诉他:“我们找个地方坐下谈好吗?”只要你们是好友,朋友会顾及你的尊严,不致拒绝。这样,你一来避开窘境,二来也委婉地指出了对方不分场合的大意。
面对批评,你不应表现出不满或负面情绪,你应该虚心地接受,因为批评你的人是你的朋友、你的导师、长辈。面对他人的批评,你应该做到:
让对方坐下来慢慢讲,给他沏杯茶或递一支烟,都有助于缓和紧张空气。
要有耐心,别表现出强烈的厌烦,更不要拒绝批评而愤然离去,这会显得你没有度量。
听别人把话讲完,无论如何别打断对方的讲话,相反要鼓励对方把话说完,这可以更有效地使对方变得平静,而你也可以心平气和。
不要跟一个感情冲动的批评者争论,不要去指责对方言语中的失误和失实。因为有时对方前来只不过是要发泄一下不满情绪——他想提出的要求分明无法做到,此时你若与之相争,则会使问题变得更糟。
不要在未听完对方的指责之前就表态,但遇到那种冲动型的人,多道歉反而会让对方平静下来。
换一句话把对方的意见说出来,表示你不仅认真听了他的指责,而且态度诚恳。如此不论你是否准备接受对方的批评,都将使之感到满意。
当自己对一个错误浑然不知或不知所措时,旁观者也许早已看出了问题的症结所在,因此没有任何理由拒绝别人的批评和建议。你不妨冷静下来思考一下,这些批评和指责有无道理,从中发现对你有价值的东西,然后感谢批评你的人。
把别人的批评当做一面镜子,察看自己究竟是错了,还是丝毫未错。如果确实是错了,就应老实承认并立刻设法改正过来。虚心地接受批评,让批评成为你做人的必备素质。
在调教下成功:上司的批评让
你的工作尽善尽美
职场上,你是缺少涵养、火暴脾气的员工吗?是否违犯过企业成文的规章制度和不成文的潜规则?你是否曾做出过足以断送你职业前程的举动?当你吃过黄牌后是否吸取了教训?是否发展到被上司举起过红牌,将你罚出场外?你意识到自己已经犯了诸多的职场禁忌了吗?
在工作中,你不可能样样事情做得都很完美出色,其间肯定少不了领导对你的嘱咐、提醒和忠告。面对领导的这些提醒和忠告,你会记住并严格遵循,还是当时点头过后就忘?在所有的应对领导的嘱托的方式中,最让领导恼火的就是,自己的话被你当成了“耳边风”。
没有人喜欢整天对着一个人唠叨没完,时刻地提醒这个那个,领导更是如此。很少有领导把批评、指责别人当成自己的嗜好。因为批评和训斥容易伤彼此的和气,因此在批评上,领导也是很谨慎的。而一旦批评了别人,就会产生权威和尊严问题。而如果你对领导的批评置若罔闻,依然我行我素,那么这种结果比当面顶撞还糟糕。因为,你的这种“不屑”的态度显然是把领导不放在眼里。
对领导的话满不在乎,是不尊重领导的表现。面对领导的忠告,作为员工,你应这样做:
1. 认真倾听领导的问话
当上司讲话的时候,要排除一切使你紧张的意念,专心聆听,眼睛注视着他,必要时作一点记录。他讲完以后,你可以稍思片刻,也可以问一两个问题,真正弄懂其意图。然后概括一下领导的谈话内容,表示你已明白他的意见。切记,领导不喜欢那种思维迟钝,需要反复叮嘱的人。
2. 领会领导的意图
我们与领导交谈时,往往是紧张的注意着他对自己的态度是褒是贬,构思自己应作的反应,而没有真正听清上司所谈的问题。好的下属应该不仅理解上司所谈的问题,并且能理解他的话蕴涵的暗示。这样,才能真正理解领导的意图,明智的作出反应。
3. 自我反省,及时修正自身的不足
领导对下属有着法定的监督、控制、指导等权力。当下属出现与组织的统一运作相背离,或不协调、有误差的行为时,领导有责任对其进行批评指正,这是勿庸置疑的。作为下属应当具有这种起码的组织观念,面对领导的忠告或指正,不应有领导故意找自己的茬,跟自己过不去的想法。这种想法不但于改正错误无益,还会形成抵触情绪,影响与上级的正常工作关系和感情。
4. 从错误、失败中汲取教训
这样的下属会很快得到领导的谅解和尊重,以及同事的赞许。据心理学家观察,当人们看到犯了错误的人痛心疾首、懊悔自责的态度,并且竭尽全力去改正时,大都会因此而生恻隐之心,减轻对其错误的谴责和反感心理,同时还会给予热情的关注和由衷的帮助。下属做到知错即改,就容易得到领导、同事和亲友的信任和帮助。
总之,面对领导的忠告,不要熟视无睹、满不在乎,否则吃到红牌,自毁前程。
每个领导的工作方法、修养水平、情感特征各不相同,对同一个问题会表现出明显不同的态度。作为下属的你,应当认识到,上级的出发点一定是正确的,是为了大局,为了避免不良影响或以免造成更大的损失,为了帮助你、挽救你,才对你的工作和态度做出指正和教导。你要适当给予理解和体谅,对待自己的失误或方向的偏离要冷静反思,检讨自己的错误,使自己与领导的期待目标保持一致。
看淡批评:感谢批评你的人让你拥有雅量
1932年初,阳翰笙请茅盾为自己的长篇小说《地泉》再版作序,茅盾推辞不掉,就在序中不讲情面地批评说,这部小说从总体上来看,是一部很不成功的,甚至是失败的作品。茅盾把文章交给他后,觉得自己的批评如此尖刻,阳翰笙一定不会用。没过多久,再版《地泉》出版了,茅盾打开一看,他那篇批评文章竟然一字不改地印在里面。
1952年,郭沫若应约写了一首讴歌十月革命胜利35周年的诗。诗稿送到杂志社后,编辑却犯了愁,因为那首诗尽管立意很好,但从构思、意境、语言来讲远非佳作。当那位年轻的编辑征得领导同意后,怀着忐忑的心情去找郭老,请他修改或重写时,没想到郭老十分热情地接待了他,并一再声称:那是败笔之作,你们退稿是对的。
身为文学大家,面对一位毛头小伙子给自己的“大作”挑刺,郭老竟然不愠不火,并虚心接受其意见,这种雅量委实不易,而戏剧家阳翰笙的雅量则更为难能可贵。阳翰笙将对自己作品持否定态度的序言印在书中公之于众,这种雅量令人叹服。
两件逸事尽管各自情节不同,但从中折射出两位名人的胸怀和气度,都同样令人敬佩。
佛家有典故说:释迦牟尼佛功德圆满,有人却妒性大发,当面恶意中伤他。佛祖笑而不语,待那人骂完,佛问:“假如有人送你东西,你不愿意要怎么办?”答:“当然是归还了。”佛说:“那就是了。”于是,那人羞惭而退。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个故事的喻意,不正是在劝告人要多些雅量么?
《尚书》说:“必定要有容纳的雅量,道德才会广大;一定要能忍辱,事情才能办得好!”如果遇到一点点不如意,便立刻勃然大怒;遇到一件不称心的事情,立即气愤感慨,这表示没有涵养的力量,同时也是福气浅薄的人。所以说:“发觉别人的奸诈,而不说出口,有无限的余味!”
应该承认,有些高贵品格是普通人毕生企盼但仍根本不可能达到的;可人的雅量却是完全能够通过修炼而得到甚至可做到“随心所欲”的。
人难免与十分讨厌的人偶然相逢,尽管有人可以装作很随便的样子,竭力扮潇洒样扬长而去。但很多有雅量的人不会那样去做,而是没有丝毫装模作样地缓缓笑迎着对方漠然的脸孔和布满疑惑的眼神,坦然地擦肩而过。这些人轻松地抹去了粗鲁的伤害与侮辱的阴影,用友好的阳光装满了雅量的酒杯,小抿一口,自是清香浓烈。
当不期而遇的挫折、误解、嘲笑等等迎面而来时,相信并依靠个人的雅量吧,它是驱逐并能够战胜一切烦恼和痛苦的忠实朋友。
当你手握足以致人哑口无言的权柄,身处令人赞不绝口的高位,而面对尖锐的批评逆语时,你是否能够做到不怒目横扫、暴跳如雷呢?作为一个理智健全的人,特别是一个希望逐渐完备自己人格的人,总是用雅量包容一切的。雅量,是衡量一个人修养程度和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