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消除导致内心不够强大的因素(2)
原来,安迪每天都在用那把小石锤挖洞,然后用海报将洞口遮住。同时,监狱长一直让安迪为他做黑账,洗钱,将他用监狱的廉价劳动力赚来的黑钱一笔笔转出去。而安迪将这些黑钱全部寄放在一个叫斯蒂文的人的名下,其实这个斯蒂文是安迪虚构出来的人物,安迪为斯蒂文做了驾驶证,身份证等各种证明,可谓天衣无缝。安迪越狱后,用斯蒂文这个化名,以斯蒂文的身份领走了监狱长存的部分黑钱,用这笔钱过上了不错的生活,并告发了监狱长贪污受贿的真相。监狱长在自己存小账本的保险柜里见到的是安迪留下的一本圣经,扉页上写着:
监狱长,您说得对,救赎就在里面。
聪明的监狱长看到里边挖空的部分正好可以放下小石锤时,猛然领悟到其实安迪一直都没有屈服过。
这就是着名的电影《肖申克的救赎》,安迪,一个在寂寞的环境中迸发出智慧的人。
一个害怕孤独的人,他的心理是脆弱的,一旦寂寞来袭,他会坐立不安,出现烦躁、无奈的情绪,像失去了灵魂一样。
前面说过,人的心理,主要由“动物性”、“社会性”、“个人性”三种心理组合而成,动物性充斥着野蛮;社会性则是建立在“双赢”的基础上的一种心理,是一种为维持秩序的需要;个人性,属于心灵的产物。
其中,人的社会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重要特征。人们的饮食、工作、娱乐,这些都属于社会性的活动。一日之中,一月之中,乃至一生之中,计算我们单独度过的时间,实在是很少一部分时间。
人的一切价值,都是社会价值。所以我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和人类保持密切联系。因为一个人至少可以得到另外一个人的赞赏和爱情,他的大部分光阴便不得不用在和别人相处上,这是自然的、应该的。
但是,如果说人绝对不应该花费一些时间单独度过,也是重大的错误,更是一个人的重大损失。
哲学家尼采曾经说过:没有寂寞的社会生活,就像是缺少盐的食物,淡而无味。
寂寞要是值得的话,我们需要用相当的艺术去修炼它。
然而,如果被埋藏在地下的是个聪明人,他会说:“上天给了我一个这么好的升值的机会,我应该怎么利用呢?怎样做才能提高我的价值呢?”
美国已故的伟大行为心理学家华生,在研究人的行为心理时,曾经宣称,“我发现有一种不可思议的特性,是‘习惯群居性的人类在独居中能够发挥强大的力量’。”
没有人喜欢寂寞,但每个人又不得不面对寂寞。在生活中,不可能每天每时每刻都有人围绕在你的身边,即便你的身边任何时候都有人出现,但是你心灵的孤独谁可以弥补?
其实,寂寞就像是清洁剂一般,可以荡涤人的心灵。迷茫的时候,在寂寞的环境中,你可以静下心来,认真地分析周围的环境,能够有助于你识别方向,从而看清未来的路。寂寞有的时候就好像是早晨雨后清新的空气,能够陶冶你的情操,孤独的环境,能够有助于你滋生智慧的光芒,能够引导你走向理智的路途。寂寞是磨炼人意志的最无情时光,是体现人胸怀的最公平砝码,寂寞是检验人品德的最好试金石。
寂寞是痛苦,也是快乐;让人讨厌,也招人喜欢;既丑恶,也美丽迷人!因为只有耐得住寂寞的人,才是真正心理强大的人,只有这种人才能够经得起诱惑,才能够走向成功。
“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实在是人生珍贵的箴言!这不仅是实现理想过程中必备的心理素质,更是一种坚定的信念与态度。寂寞是内忧,诱惑是外扰;寂寞考察心境,诱惑考验定力。当然“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不是盲目的排斥,而是客观的审视;不是消极的固守、不思进取,而是积极的展望,兑现承诺;不是满足现状的自慰和借口,而是对完美和梦想的执着与追求。
《礼记》中说:“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物而动,性之欲也。”可见感物而动是人的天性。孤独久了,人容易感物而动。因此,坚守孤独,我们就会对生活中的得失和快乐有更深的感悟,对人生的领悟和理解有更大的升华。
不自信是心理强大的绊脚石
操纵着我们内心弱小的种种因素中,恐惧、社会价值排序、假自我,寻求确定性、不能坚持自我等,这些都源于内心的不自信。
不自信是现代社会的一种通病,不属于穷人、丑人的专利,一个有钱人在穷人面前很有自信,但在比他更有钱的人面前,会表现得很自卑。一只仙鹤在鸡群中会表现得很自信,但在一群凤凰中,会表现得很自卑。因此,不自信是一种通病。
因为不自信的心理,人们无法消除内心的恐惧感,无法消除社会价值排序对自己某种行为的影响,无法寻求真正的自我,不能做到坚持自我,这种种的结果让我们无法体验到安全感,心理时刻处于风声鹤唳的状态中,外界的任何一点小变化,都会让心理世界发生极大的波动。
内心强大特别需要自信、自尊这些具有积极性的词语来促进心理世界中积极进取的一面,以此让内心获得勇气去面对并征服复杂的外部世界。
关于自信,西方语言是这样评述的:
Believe that one is right on something or that one is able to do something.
认为自己能做某件事就可以拥有自信。
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需要一种自然心境,简单来说,就是人们尝试着用自己有限的经验去把握这个陌生世界时的那种忐忑不安的心理过程。从心理层面来说,自信是一种内心世界的标准,它的心理功能主要是掩饰人们对外部世界不可知的恐惧。
不自信的人,心理功能无法起到掩饰对外部世界不可知的恐惧的作用,这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
卡耐基曾经说过:“一个人能否克服对未知世界的恐惧,决定着未来的事业高度和人生高度。”
一个充满自信的人,能够正确地实事求是地估价自己的知识、能力,能虚心接受他人的正确意见,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充满信心。
自信心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它能鼓舞人们去克服困难,不断进步。高尔基指出:“只有满怀信心的人,才能在任何地方都把自己沉浸在生活中,并实现自己的理想。”
然而,生活中人们很难能够克服对未知世界的恐惧。
例如:你即将在公开场合进行一次演讲,可能你会感受到上台的恐惧,可能你会感觉到口干舌燥,肢体僵硬,感到窒息,说话结巴,大脑一片空白,你甚至会想到临阵逃脱。
罗宾逊教授在《思想的精髓》一书中这样说道:
对大多数人来说,当众讲话是个未知数,其结果不免令人充满焦虑和恐惧。对于一个新手来说,那更是一连串复杂而陌生的挑战,它要比学习打网球或者驾驶汽车更为繁杂。
感觉到口干舌燥的原因是因为对未知的恐惧,你无法预料到在接下来的演讲过程中,你或者听众会发生什么样的状况,这种无法预知的状态困扰着你,让你生理上和心理上出现了各种非常态的表现。
着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写道:行动似乎紧随于感觉之后,但事实上却是行动与感觉并行;行动在意志的直接控制之下,受着意志约束,我们可以间接约束感觉,而它是不受意志的直接控制的。因此,假若我们失去了原有的自然的欢乐,那么,通往欢乐最佳的方法,即是快快乐乐地站起来、说话,表现得好像欢乐就在那里。如果这样的举动不能让你觉得快乐,那就别无良方了。所以,感觉勇敢起来,表现得好像真的很勇敢,运用一切意志来达成那个目标,勇气就很可能会取代恐惧感。
要发挥心理功能,需要克服对外部世界不可知的恐惧,人要有真正的自信,就必须假定这个世界是可知的,万物都是有规律可循的,真理也只有一个,并且人是可以掌管和支配这个世界的。
当然,人们的这些假定很大程度上只是人类的一厢情愿。面对现实中不可知的世界,我们内心知道世界是难以把握的,世界万事万物的有序性是无穷的复杂、混沌、多样性和无序中少得可怜的东西,且必须在有限的时空中这种有序才有意义。绝对的真理也不存在,因为不同的文化会构建不同的真理,不同的宗教有不同的真理。希望拥有完全的自信可能只是人类的一种梦想,类似精神的自慰。
安德森教授在他的《下决心的过程》中写道:
“我们有时会在毫无抗拒或热情淹没的情形下改变自己的想法,但是如果有人说我们错了,反而会使我们迁怒对方,更固执己见。我们会毫无根据地形成自己的想法,但如果有人不同意我们的想法时,我们反而会全心全意维护我们的想法。显然不是那些想法对我们珍贵,而是我们的自尊心受到了威胁……‘我的’这个简单的词,是做人处世的关系中最重要的,妥善运用这两个字才是智慧之源。不论说‘我的’晚餐,‘我的’狗,‘我的’房子,‘我的’父亲,‘我的’国家或‘我的’上帝,都具备相同的力量。我们不但不喜欢说我的表不准,或我的车太破旧,也讨厌别人纠正我们对火车的知识……我们愿意继续相信以往惯于相信的事,而如果我们所相信的事遭到了怀疑,我们就会找借口为自己的信念辩护。结果呢,多数我们所谓的推理,变成找借口来继续相信我们早已相信的事物。”
人们的洞察力毕竟有限,在有限的洞察力面前,我们要保持自信,但这种自信不是只相信自己不相信他人。自信是一种积极性,自信就是在自我评价上的积极态度,是自我评价的积极态。狭义地讲,自信是与积极密切相关的事情。没有自信的积极,是软弱的、不彻底的、低能的、低效的积极。
不够自信是内心世界不够强大的重要原因。要建立强大的内心世界,就需要培养自信心。
李嘉诚在谈到他的经营秘诀时说:“我的成功其实也没什么特别的,光景好时,决不过分乐观;光景不好时,也不过度悲观。”
他所说的这种不过分和不过分悲观,其实就是一种特有的自信。一个人只有自信才能不被外力所左右,只有自信才能保持内心的强大,才能做出正确的决定。
急功近利是这个时代的浮躁病
在这个焦虑弥漫、浮躁而暴戾的年代,急功近利似乎成了很多人追逐的目标。对于这种人而言,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是对他们最真实的写照。
这种人对太多的事情都很敏感,似乎周边的一丝风吹草动都能够唤起他们的情绪。在他们看来,俨然明天就是世界末日。
心理学家梅奥经过研究发现,急功近利是一种自杀的行为!
结合当前中国社会的现实,我来问两个问题:
1.你活着急匆匆地到底是为了什么?
是为了钱、房子、汽车吗?如果是因为年轻,所以就忙着寻求这些,那么很快你就可以拥有了,到时候你还想要什么?房子、车子、钱属于我们奋斗之后的产物,并不是我们奋斗的目标。如果我们奋斗仅仅是为了得到车子、房子,那你的奋斗目标定得太低了。再想想,如果某一天车子、房子都有了,你还需要为什么奋斗?
2.你有自身的人格精神吗?
人生的智慧往往在于超越自己年龄的限制,做同龄人或平常人所无法做到的。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如果最起码的韧性都消失了,一点点苦难就叫,那就需要自我反省了。
与其他心理弱小的特征相比较,急功近利的人,一般在心理上已经超过同龄人,他活在一种加速度的时代中。这种人往往经不起失败的打击。由于他们对成功的期望很高,且不想耗费太多的力气,总想以小博大,希望事半功倍。可现实又往往不因人的主观意愿而改变,当然就容易失望、失落。也有些人因急于求成而拼命工作,不断自我加压,总是苛求自己,结果常常因心有余而力不足导致失败,并诱发抑郁症、自闭症等心理障碍。
人生的路很漫长,需要一步步地前行,你走那么着急干什么?
2010年10月,两个光着膀子、叼着烟、喝着啤酒的农民工兄弟,在一个出租屋内,一时兴起录制了一段视频《春天里》。
在短短的几天时间里,视频的点击率高达数百万,44岁的河南人王旭和26岁的东北汉子刘刚成了红人。之后,参加《星光大道》,竞争《我要上春晚》,最终众望所归地站在了2011年央视春晚的舞台上。一举成名,这就是家喻户晓的旭日阳刚组合。
这使一些人看到了快速成功的榜样,于是纷纷效仿。北京、广州、上海的地下通道在几天的时间里多了很多草根歌手,记者对几十名草根歌手进行调查,结果发现草根歌手中,七成为在校高中生。当问及为什么要选择当草根歌手时,很多人直言不讳地宣称:“十年寒窗,还不如做个像旭日阳刚一样的歌手。”
这群执着的人是把做草根歌手当成自己功成名就的一条捷径了。而这条捷径是否真的可行,值得商榷。
当前社会,是一个浮躁的社会,这种浮躁让很多人的心都不再平静,像长草了一样。在他们的眼中,世界是一个凸显自己强烈欲望的工具。
比如,当前的一些家长,总希望孩子的学习能很快进步,成绩能够迅速提高,然而这是不现实的。所有的学习都必须循序渐进,逐渐提高。尤其是在孩子上到高年级发现学习成绩不理想,家长会急躁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寻找所有可能的方法,妄想着让孩子在哪怕是一天里提高成绩。
《火烧连营八百里》是三国时期一个着名的战争事例:
221年,刘备为报吴国夺取荆州,以及关羽被杀的大仇,不顾文武百官的劝谏,率大军攻打东吴。起兵之时,蜀军一路浩浩荡荡,气势恢弘,斩将夺关,蜂拥而来。
在进军的过程中,刘备打了几个小胜仗,喜不自胜。后来,又听说东吴任命一介书生陆逊为都督,更是不放在眼里,便催促各路人马加速前行。
陆逊为了避其锋,坚守不战,双方形成对峙之势。蜀军远道而来,补给困难,又不能速战速决,加上入夏以后天气炎热,导致士兵锐气渐失,士气低落。
刘备为延缓军士酷热的痛苦,命令大军在山林中安营扎寨,以避暑热。陆逊看准时机,命士兵每人带一把茅草,到达蜀军营垒时边放火边猛攻。蜀军营寨的木栅和周围的林木都是易燃的东西,火势迅速在各营蔓延。蜀军大乱,被吴军连破四十余营。
刘备死前大呼:“我竟然被陆逊所辱,岂不是天意?”
其实,哪里有什么天意,完全是刘备见小利、求速成酿成的苦果。
急功近利的人,对时间的概念会被急剧压缩,原来以日为单位的时间,能被他压缩到以秒计,每一秒都要产生价值,都要看到成果。其实,急功近利的人,潜意识里是一个懦夫,对时间感觉到恐怖,急不可耐是他们的心理特征。
急功近利的人,他的自我已经完全被破坏,但他却不肯承认,也意识不到自我的破坏,他更不肯在精神上毁灭自己。他只有一个目的,用压缩时间来克制内心对不确定性的恐惧。未知世界的不确定性破坏了他的精神结构,他需要用压缩时间的方法来抗衡。
古语说:“欲速则不达”,没有经过千锤百炼的铁块是无法铸成削铁如泥的宝剑的。只有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走,根基才会打得更加坚实,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成就才会稳如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