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律启蒙(国学启蒙书系列)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6章 支

原文

茶对酒,赋对诗,燕子对莺儿。

栽花对种竹,落絮[1]对游丝[2]。

四目颉[3],一足夔,鸲鹆[4]对鹭鸶。

半池红菡萏[5],一架白荼縻[6]。

几阵秋风能应候,

一梨春雨甚知时。

智伯恩[7]深,国士吞变形之炭;

羊公德大,邑人竖堕泪之碑。

注释

[1]落絮:飘落的柳絮。

[2]游丝:飘逸的丝纹。

[3]四目颉:传说为中华文字的创造者。

[4]鸲鹆:八哥鸟。

[5]红菡萏:红荷花。

[6]荼縻:一种落叶灌木,花白色,有香气。

[7]恩:恩情。

释义

茶和酒相对,赋(一种文体)和诗相对,燕子和莺鸟相对。栽花和种竹相对,飘落的柳絮和飘逸的丝纹相对。传说造字的苍颉有四只眼睛,夔为舜时乐官,舜说:“得夔一足矣。”后来误认为夔只有一只足。八哥鸟和鹭鸟相对。有半池的红荷花,有一架白荼縻。几阵秋风应着节气而来;一场春雨过后,枝头开满了梨花,使人们了解到此时的节气。春秋末年,豫让受了智伯的恩情。后来智伯被赵襄王杀死,豫让就将身体漆成癞状,吞炭装哑伺机刺杀赵襄王,事未成,被杀。西晋时,羊祜守荆州,很得民心。他登岘山,感叹时光流逝,潸然流泪。他死后,人们在此竖立一块碑,以记他的功德,人称“堕泪碑”。

启示

寻常事物来入对简洁明快蕴活力;历史典故相对出,仁义礼信润心肺。

典故 一夔已足

夔,是远古传说中的一位杰出的音乐家,曾任舜帝时代的乐官。传说中他制定了许多音乐方面的规章,创作了很多音律作品,为舜时期人民的生活增添了乐趣。

据说,“夔一足”——夔只有一只脚。

对这问题,从古代到今天,人们展开过多次激烈的争论。一个人只有一只脚,那这位音乐家不就成为怪人了吗?谁能相信呢?到了春秋时代,孔子也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他翻阅了大量有关舜时代的记载,并认真分析了各种传说。最后孔子把这个疑团给解开了。有一天,鲁哀公向孔子问起了这个问题。于是孔子信心十足地解释道:“当时舜要用礼乐教育百姓,所以请夔为‘乐正’。后来有人向舜建议广招音乐人才,舜说,夔的才能很高,有他一个就已经足够了。古书上所谓‘夔一足’,就是一人已足的意思,而并不是说夔只有一只脚。”人们都认为,孔子的解释是合理的。

为了避免误会,“夔一足”的说法,有的就改成了“一夔”。例如《后汉书·曹褒传》说:“一夔矣。”宋人周必大在他的一篇文章中说:“作乐以一夔而足,所贵专门。”后来,人们更进一步明确为“一夔已足”这句成语,意思说:只要有一个有才干的人,就能办好某件事,没必要安排很多人。现在的大多数人都认为这种理解是正确合理的。

原文

行对止,速对迟,舞剑对围棋。

花笺对草字,竹简对毛锥[1]。

汾水鼎,岘山碑,虎豹对熊罴。

花开红绵绣,水漾碧琉璃。

去妇[2]因探[3]邻舍枣,

出妻[4]为种后园葵。

笛韵和谐,仙管恰从云里降;

橹声咿轧,渔舟正向雪中移。

注释

[1]毛锥:毛笔。

[2]去妇:指休妻。

[3]探:采摘。

[4]出妻:也指休妻。

释义

行动和停止相对,迅速和迟缓相对,舞剑和围棋相对。写信用的笺纸和写在上面的字相对,竹简和毛笔相对。汉武帝在汾水得到了一个大鼎,岘山有悼念羊祜的堕泪碑,虎豹和凶狠的熊相对。春暖花开,一朵朵的花簇拥在一起,如同锦布;流水荡漾,碧绿清新,如同琉璃似的。据《汉书·王吉传》记载,王吉的邻居种有枣树,结了枣子的树枝伸到了王吉家的院子里,王吉的妻子就摘了几个,王吉因此休了她。据《居记》记载,春秋时公仪休做鲁国的相国,他吃饭的时候吃到了自家的葵菜,又看到自己的妻子在织布,他认为这样做就会和老百姓争利,于是让人将自家的葵莱拔了,把妻子送回了娘家。笛声的韵律和谐,就好像笛子是从云端落入凡间的一样;摇橹的声音响着,渔船正向有雪的地段移动。

启示

一片锦乡碧波,一声渔舟唱晚;一种恬静平和,一份情意深远。

典故 拔山举鼎

“拔山”和“举鼎”都是用来形容人力气特别大的,它们都是来自项羽的故事。

项羽少年时代,不爱读书写字,改学击剑也学不好,叔父项梁很生气。项羽说:“读书只要能记姓名就足够了,击剑是对付一个两个人的,也不值得学。我要学能抵敌万人的本领。”项梁就教他兵法,他很高兴,但也只求略知大意,不肯认真钻研。当时,项羽跟叔父住在吴中,因叔父项梁在家乡杀了人,为了躲避仇家,便住到这里。项梁懂得兵法,很有才能,吴中的人很敬重他。对于项羽,人们也都说他不同常人,当时他才二十二三岁,身材魁梧,能把百斤重的鼎举起来。后来,项羽起兵反秦,接着又同刘邦争霸天下,从24岁开始,奋战了八年,最后被刘邦军包围于垓下(今安徽灵璧),最终自刎于乌江。

自刎前的那天晚上,四面楚歌,项羽在营帐中对着爱姬和名马“骓”痛饮高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项羽这首歌的第一句是形容自己身强力壮,就是“拔山”一词的来历。

这里的“拔山”和前面的“举鼎”,合并为“拔山举鼎”,便是身强力壮的意思。

原文

戈对甲,鼓对旗,紫燕对黄鹂。

梅酸对李苦,青眼[1]对白眉[2]。

三弄[3]笛,一围棋,雨打对风吹。

海棠春睡早,杨柳昼眠迟。

张骏曾为槐树赋,

杜陵不作海棠诗。

晋士[4]特奇,可比一斑之豹;

唐儒博识,堪为五总之龟[5]。

注释

[1]青眼:明亮的眼睛。

[2]白眉:白色眉毛。

[3]弄:抚弄。

[4]晋士:指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

[5]五总之龟:龟二百岁生出二尾,称一总,至千岁生出五总,称一聚,五总之龟无所不知。

释义

长矛和铠甲相对,战鼓和旌旗相对,燕子和黄鹂相对。酸酸的梅子和苦涩的李子相对,明亮的眼睛和白色眉毛相对。手抚弄着笛子,心中盘算着怎样下棋,雨水的浸打和春风的吹拂相对。海棠在春天睡得较早,杨柳在白天还打盹(一句拟人化修辞)。晋代的张骏在凉洲做地方官员时写了一篇《槐树赋》。杜甫因为自己的母亲叫海棠,不写与海棠有关的诗。晋朝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小时候看到别人玩赌博游戏,就能预测谁胜谁负,他父亲的门人赞扬他说:“这孩子管中窥豹,可见一斑。”唐代殷武猷学识广博,贺知章称他为“五总龟”(龟长寿,故以此相比)。

启示

十副对,字字珍,平常事物平常心。四名士,个个奇,胸有博识名青垂。

典故 献之与妻

王献之在父亲王羲之的熏陶下,年纪轻轻就出了名。那时,他住在南京。一天,他来到桃叶渡,在一处墙角下,看见有个卖砚台的老汉。王献之觉得他的砚很好,就买下了。临走时,老汉告诉他,这个砚台最好用三月初三的桃花潭水洗,这样墨就不会干,写出来的字又均匀又好看。王献之把老汉的话牢牢记在了心中。

第二年三月初三这天,王献之果然带着书童,到桃花潭来洗砚台。他卷起袖子亲自动手,哪知他脚底下一滑,便跌进水里了。书童急忙去拉,王献之却叫书童先把砚台捧上去。站在桃树下的一个卖扇子的姑娘看到他的这一呆相,“噗哧”一下笑出来。而王献之却只顾捧着砚台仔细瞧,看摔坏了没有。姑娘也凑过来,叫道:“啊,这砚台是我家的。”原来她家过去也是个读书人家,现在穷了,借了人家的银子还不起,他父亲只好卖了心爱的砚台还债。家里东西卖光了,又只好做扇子卖。

王献之很可怜这姑娘,想帮助她。于是,他在姑娘卖的扇子上写了好多诗,叫姑娘拿去卖。姑娘一见落款是王献之,心想:王献之的字,那些有钱有势的人,请都请不去哩。

王献之后来得知姑娘的芳名叫“陶叶”。两人心中彼此有了好感,分手之后,陶叶经常捧着王献之题写过的扇子看。

又是一个阳春三月,王献之重回桃花潭,在这里,恰巧又遇到了陶叶。这时的陶叶已是独身一人,几年前老汉病逝,于是王献之伴着陶叶回到了家。后来,他们结成了夫妻,过着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