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见面礼仪(2)
军人不脱帽先行军礼,然后再握手。在社交场合,女士戴薄纱手套或网眼手套可以不摘而握手。
但在商务活动中讲男女平等,女士应该把手套摘掉后再握手。当然这时男士仍旧不要先主动同女士握手。
第五,忌用左手同他人握手。如果右手有病或是右手太脏,应向对方说明原因并道歉。在印度和中东的一些国家里,左手只能用以洗澡或上洗手间,因而被认为是不洁的。所以与这些国家人握手时尤其不能用左手。
第六,如果有几个人在场时,切忌只同一个人握手,而对其他人视而不见。同时多人握手时,要注意等别人握完再伸手,不可交叉相握。有的国家视交叉相握为凶兆的象征,交叉成“十”,意为十字架,认为必定会招来不幸。
礼仪小常识
吻礼的含义:
吻手表示敬意;
吻颊表示欢喜;
吻唇表示恋爱;
吻额表示关爱;
吻眼表示幻想;
吻掌表示热情。
吻礼
吻礼在欧美国家是十分常见的社交礼仪。随着当今社会日益向国际化发展,我们在生活中遇到吻礼的情况越来越多。
作为常用的见面礼,吻礼一般包括亲吻、拥抱和吻手礼三种。这种礼仪因为很多人掌握不好分寸,经常造成笑话和矛盾,因此很有必要学习一下如何行吻礼。
亲吻的礼仪起源于古罗马。据说,在罗马帝国时期,战士们出征之后为了约束妻子不准饮酒,回家后第一件事就是凑到妻子嘴边闻一闻。这种行为后来渐渐发展成为夫妻间见面的礼节。欧美人,待别是意大利、法国、荷兰、德国、美国人多喜欢“亲吻礼”。但是,此礼对象划分不同范围的,范围界限很严格,来不得半点含糊,用中国话,叫“不能越雷池一步”。长辈人若吻子女和下辈人,只吻额头部位。如果低辈人吻长者,只能吻长者的下颌部位。
若同辈人、亲友年纪相近,只要脸颊贴一下,或吻一下脸颊即可,只有情人、夫妻之间才可嘴对嘴地相互拥抱而吻。
拥抱也是西方十分常见的礼仪。拥抱作为一种肢体接触,能给人很大的精神力量。曾经有人说,每天一个拥抱,世界将会变个样子。可见拥抱不仅仅可以作为一种礼节,更加是一种人与人之间表达关爱的方式。
按照场合的不同,拥抱分为一般性拥抱和热情拥抱两种。热情拥抱通常用于朋友或者亲友之间,而一般性拥抱则用在普通的社交场合。
拥抱的标准方式是:两个人相互扶着对方的右后腰,双方的头部和上身向左前方相互拥抱。礼节性的拥抱到此为止。但是为了表达更为亲密的感情,则可以在向左前方拥抱之后,头部以及上身向右前方拥抱一次,继而再向左前方拥抱,才算完毕。男女之间则应抱肩膀,与此同时以贴面颊的方式左右交替。双方的身体不能贴得太紧,拥抱时间也较短不宜用嘴去亲对方的脸。但是在商务往来中,一般不会使用这种礼仪。
吻手礼是男士向女士致敬的一种极为有礼的方式。一般男士身着礼服,立正垂首致意,然后用右手轻抬起女士的右手,并俯身弯腰用嘴唇靠近女士的右手,双唇微闭,象征性地轻触女士的手背或手指。
如果男士在室内社交场合,来到女士面前垂首致意时,女士若将手臂向上微微抬起,则是准许男士行吻手礼的表示。吻手礼仅限于男士对自己特别敬重和爱戴的已婚女士表示敬意。未婚女士不应享受这种礼遇,所以,如果你是一位女士,不要轻易抬起右手,这种男士向女士表示崇高敬意的礼节,一般适用于对祖母、母亲、有较高地位的夫人、上司夫人等表示敬意。
因为吻手礼是在室内正式场合进行。因而男士和女士都必须着礼服。需要注意的是,吻手礼所轻吻的部位应当是女士的手背或手指,不可以吻女士的手臂。行吻手礼时,如果咂咂作响或把唾液留在女士的手背上,是十分无礼的,应是双唇轻拈对方的手,不出声响。
在英国,特别是上流社会中,吻手礼十分流行,表达一种对于女士的尊重。
“吻手礼”除在英国流行外,在东欧国家也盛行,但是含义和英国不同。这个地区的妇女们,大都热心家务劳动,但是,又怕丈夫因自己干活手粗了而不爱自己,所以非常期盼丈夫给自己行“吻手礼”,以表示对自己的敬爱。在这些国家的报刊上,经常刊登国家领导人向普通女工行“吻手礼”的照片,这会赢得妇女对领导人的好感。
奇特的见面礼
马来人的见面礼十分独特。他们互相摩擦一下对方的手心,然后双掌合十,摸一下心窝互致问候。在马来西亚,对女士不可先伸手要求握手,不可随便用食指指人,这被认为是不礼貌的行为。马来人忌讳摸头,认为摸头是对人的一种侵犯和侮辱。除了教师和宗教人士之外,任何人不可随意触摸马来人的背部。如果背部被人触摸过,那将意味着恶运来临。
鞠躬礼
鞠躬本来的意思是臣服和不抵抗。两个人相对,把对立的视线移开,然后怀着敬畏的态度低头弯腰,告诉对方我对你没有恶意完全臣服。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开始渐渐用鞠躬来表示尊敬和敬意。在中国,这种礼节十分常见,但是在欧美国家,并不流行。
正确的鞠躬姿势:
1.身体挺直,五指并拢自然垂下,身体从头顶到脚下是一条线,视线向前。
2.五指并紧从侧面向膝头慢慢滑去,达到手指将要相碰的程度为宜,同时上身伸直,由腰部带动上体下移。以站立的姿势上体下倒,视线随身体自然下移,如果看着对方脸鞠躬,自己的下颔向上,由脖子到背部的线会被破坏。
失礼的动作:
1.鞠躬不能行走。应该停步,两臂自然下垂,躬身15°~30°,头跟随向下,并致问候语。
2.切忌边看着对方边鞠躬,这是十分不雅的。
3.切忌边工作边致礼。
4.切忌一边摇晃着身体一边鞠躬。
5.鞠躬不可速度太快。
6.切忌上身不动,只膝盖处弯曲,歪歪头,像是丫鬟。
注意
正确的呼吸决定你能否有正确的鞠躬,随着上半身下弯吸气,倒下后数一、二、三吐气,接着一边吸气一边慢慢抬起上身。如果起身过快,就会显得草率。
拱手礼
拱手礼又叫做揖礼,在我国至少已有2 0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传统的礼节之一,常在人们相见时采用。
即身体直立,两手握拳,右手抱左手。行礼时,不分尊卑,拱手齐眉,上下加重摇动几下,重礼可作揖后鞠躬。
目前,它主要用于佳节团拜活动、元旦春节等节日的相互祝贺。有时也用在开订货会、产品鉴定会等业务会议时,厂长经理拱手致意。
合十礼
合十礼又称合掌礼,流行于南亚和东南亚信奉佛教的国家。
其行礼方法是:两个手掌在胸前对合,掌尖和鼻尖基本相对,手掌向外倾斜,头略低,面带微笑。
这种方法在佛教国家当中,除了佛教活动之外,一般用于普通的社交或者家庭交往中,但是商务场合不宜使用。
2.3 社交场上的身份证——名片礼节
在当代社交生活中,名片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名片不仅仅已经成为一个人身份地位的象征,更加成为一个人尊严和为人处世方式的体现。如何使用名片,不仅仅是一种社交活动,更加是一门艺术,体现一个人内在的素养。
名片从哪里来?
原始社会没有名片,那时人烟稀少,环境险恶,人们生存艰难,交往很少;文字还没有正式形成,早期的结绳记事也只存在于同一部落内部,部落与其他部落没有往来。
到了奴隶社会,尽管出现了简单的文字,也没有出现名片。奴隶社会经济还不发达,绝大部分人都固着在土地上,奴隶没有受教育的权利;少量世袭奴隶主,形成小的统治群体,由于统治小圈子长期变化不大,再加上识字不太普遍,也没有形成名片的条件。
名片最早出现,始于封建社会。战国时代中国开始形成中央集权统治的国家,随着铁器等先进生产工具使用,经济也得到发展,从而带动文化发展,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与其他流派形成百家争鸣景象。各国都致力于扩大疆土,扶持并传播本国文化,战争中出现大量新兴贵族。特别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开始了伟大的改革,统一全国文字,分封了诸侯王。咸阳成了中国的中心,各路诸侯王每隔一定时间就要进京述职,诸侯王为了拉近与朝廷当权者的关系,经常的联络感情也在所难免,于是开始出现了名片的早期名称“谒”。所谓“谒”就是拜访者把名字和其他介绍文字写在竹片或木片上(当时纸张还没发明),作为给被拜访者的见面介绍文书,也就是现在的名片。
到了汉代,中央集权制国家进一步发展,随汉初疆域扩大,“谒”的使用越来越普遍。进入东汉末期,“谒”又被改称为“刺”,由于东汉蔡伦发明的纸张开始普遍采用,于是“刺”由竹木片改成了更便于携带的纸张。
唐宋时期,中国封建社会进入了全盛期,带动了社会经济与文化大发展。唐初科举制度开始实行,让一些有才能的庶民也能靠自己努力,进入到统治阶级中来。为了与世袭贵族争夺权力,他们在官场上相互提携,拉帮结派的门阀也开始形成。每次科举考试后,新科及第考生都要四处拜访前科及第,位高权重者,并拜为师,以便将来被提携。要拜访老师,必须先递“门状”,这时“刺”的名称也就被“门状”代替了。
到了明代,统治者沿袭了唐宋的科举制度,并使之平民化,读书便成了一般人改善生活的唯一出路,识字的人随之大量增加。人们交往的机会增加了,学生见老师,小官见大官都要先递上介绍自己的“名帖”,即唐宋时的“门状”。“名帖”这时才与“名”字有了瓜葛,明代的“名帖”为长方形,一般长七寸、宽三寸,递帖人的名字要写满整个帖面。如递帖给长者或上司,“名帖”上所书名字要大,“名帖”上名字大表示谦恭,“名帖”上名字小会被视为狂傲。
清朝才正式有“名片”称呼。清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终结,由于西方的不断入侵,与外界交往增加了,和国外的通商也加快了名片的普及。清朝的名片,开始向小型化发展,特别是在官场,官小使用较大的名片以示谦恭,官大使用较小的名片以示地位。
早期名片与近现代名片的主要区别是用手写而不是印刷。
名片的选择和保存
用作自我介绍,是社交场合最简单的方式,也是建立今后联系所必须的信息;使用名片可以使人们在初识时就能充分利用时间交流思想感情,无需忙于记忆;可以使人们在初识时言行举止更得体,不会因要了解对方情况又顾忌触犯别人的私人领地而左右为难,也不会要介绍自己的身份和职位而引起别人不快;使用名片可以不必与他人见面能与其相识。在今天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名片可以代替正式的拜访。
名片的选择切忌花哨不实。颜色过多的名片让名片的主人给人轻浮不稳重的印象。黑色和棕色等过于深沉的颜色也不要用在自己的名片上,因为这样的颜色往往让人有压抑感。名片颜色的选择应该以明快为主,色彩不宜过多,单色为好。款式上也应该尽可能简练,不要有过多繁复的花纹。
名片上一般会印有公司名称,头衔,联络电话,地址等等内容。有的还有个人的照片。但是切忌在名片上印有过多的内容,这样反而会让人对内容印象不深刻。也不要过多罗列自己的头衔,这是一种十分可笑的行为。
自己的名片要随时准备好。名片要放在易于掏出的口袋或皮包里,花钱买一个好的名片盒是明智的。质量好的名片盒不仅能保管好名片,还能为你的职业形象增光添彩。为避免寻找名片时在衣兜或包里乱摸一气,你应总把它们放在固定的位置,西服或夹克衫上衣的内兜就是好地方。你出示的名片应有型有款——不能又皱又摺。不要把自己的名片和他人的名片或其他杂物混在一起。
如何递接名片
交换名片是建立人际关系十分重要的一步,一般应该在与人刚刚结识或者经过他人介绍之后进行。递送名片有着一定的顺序,交换名片的顺序一般是:“客先主后;身份低者先,身份高者后”。当与多人交换时,应依照职位高低的顺序,或是由近及远,依次进行,切勿跳跃式地进行,以免对方误认为有厚此薄彼之感。
递名片的时候应将名片正面面向对方,双手奉上。眼睛应注视对方,面带微笑,并大方地说:”这是我的名片,请多多关照。”
接受名片时应起身,面带微笑注视对方。接过名片时应说:“谢谢”,随后有一个微笑阅读名片的过程,阅读时可将对方的姓名职衔念出声来,并抬头看看对方的脸,使对方产生一种受重视的满足感。然后,回敬一张本人的名片,如身上未带名片,应向对方表示歉意。
交换名片的礼仪同握手的礼仪相似:通常是年长者或职位高者采取主动。如果他们没有表示,你应该递上你的名片然后向他们要名片。在一组人或聚会场合,交换名片应在私下进行。有时人们就像发扑克牌一样分发名片,这样做是很外行的。你想要人尊重并珍视你的名片,如果胡乱散发就不会有这个效果。交换名片适当的做法经常是,每次只在两个人之间交换。按照西方社交场合,递送名片应注意到,一个男子去访问一个家庭时,若想送名片,应分别给男、女主人各一张,再给这个家庭中超过18岁的妇女一张,但决不在同一个地方留下三张以上名片。一个女子去别人家做客,若想送名片,应给这个家庭中超过18岁的妇女每人一张,但不应给男子名片。如果拜访人事先未约会,也不想受到会见,只想表示一下敬意,可以把名片递给任何来开门的人,请他转交主人。若主人亲自开门并邀请进去,也只应稍坐片刻。名片应放在桌上,不可直接递到女主人手里。不要乱发你的名片,不然你不是令你的名片贬值,就是使它们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你应问问你自己,对方是否需要它以便在今后同你联系。最好比较实际需要稍微多分发一些。
不同的国家交换名片时,有着不同的礼仪:在日本,无论接递名片,都必须双手,都应当微微弯腰。在阿拉伯地区,绝对不能用左手接受名片,更不能用左手递名片给阿拉伯人。
本章总结
一般来说,国际上公认的顺序是:第一,将男性介绍给女性;第二,将年轻者介绍给年长者;第三,将职位低的人介绍给职位高的人;第四,将客人介绍给主人;第五,将晚到者介绍给早到者。
“一个人的名字,对他来说,是任何语言中最甜蜜、最重要的声音。”
握手要注意握手对象与先后顺序,握手时机、时间和握手的力度。
接受名片时应起身,面带微笑注视对方。接过名片时应说:“谢谢”,随后有一个微笑阅读名片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