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6章 眩晕病(高血压)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眩晕》(ZYYXH/T18—2008)制定。

头晕目眩,视物旋转,轻则闭目即可,重者如坐舟车,甚则昏仆;可伴恶心呕吐,眼球震颤,耳鸣耳聋,汗出,面色苍白等。虚证者可见沉细弱脉,实证者以弦滑脉多见。

2.西医诊断: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高血压》(ZYYXH/T67—2008)制定。

以静息、非药物状态下2次或2次以上非同日多次重复血压测定所得平均值作为依据。收缩压或(和)舒张压即诊断为高血压。

(二)证候诊断

1.肝阳上亢证:眩晕,头部胀痛,面红目赤,耳鸣如潮,胁痛口苦,心烦易怒,便秘溲黄,舌红,苔黄,脉弦滑。

2.痰湿内阻证:头重如裹,胸脘痞闷,纳呆恶心,时吐痰涎,身重困倦,少食多寐,苔腻,脉滑。

3.瘀血内阻证:眩晕,头痛如刺,痛有定处,胸闷心悸,手足麻木,失眠健忘,舌质暗,舌有瘀点或瘀斑,脉涩。

4.肾精不足证:眩晕耳鸣,精神萎靡,腰膝酸软,心悸健忘,失眠梦遗,口干口渴,舌红,脉细数。

5.气血两虚证:眩晕时作,短气乏力,神疲健忘,心悸失眠,面色少华或萎黄,腹胀便溏,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二、治疗方案

(一)辨证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肝阳上亢证

治法:平肝潜阳,清火熄风。

推荐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减。主要成分:天麻、钩藤、黄芩、栀子、石决明、牛膝、杜仲、夏枯草、桑寄生、茯苓、夜交藤、益母草等。

加减:目赤耳鸣,头痛偏甚者,加菊花,蝉蜕,决明子;急躁易怒,胁肋灼痛甚者,加白芍,香附,川楝子。

中成药:全天麻胶囊、脑立清胶囊、清脑降压片。

2.痰湿内阻证

治法:化痰祛湿,和胃降浊。

推荐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主要成分:半夏、白术、天麻、陈皮、茯苓、钩藤、珍珠母、郁金、甘草等。

加减:胸痹心痛者,加丹参,延胡索,瓜蒌,薤白;眩晕较甚者,加代赭石,竹茹,生姜,旋覆花。

中成药:眩晕宁片。

3.瘀血内阻证

治法:活血化瘀。

推荐方药:通窍活血汤加减。主要成分:桃仁、红花、当归、川芎、赤芍、白芷、葱白、石菖蒲等。

加减:神疲乏力,少气自汗者,加黄芪,党参;畏寒肢冷,感寒加重者,加附子,桂枝。

中成药:心脉通片、心安宁片。

4.肾精不足证

治法:滋养肝肾,益精填髓。

推荐方药:左归丸加减。主要成分:熟地、山萸肉、山药、枸杞子、茯苓、女贞子、菟丝子、炙甘草等。

加减:五心烦热,潮热颧红,舌红少苔,脉细数者,加鳖甲,知母,黄柏,牡丹皮,地骨皮;失眠,多梦,健忘者,加阿胶,酸枣仁,柏子仁。

中成药:健脑补肾丸。

5.气血两虚证

治法:补益气血,调养心脾。

推荐方药:归脾汤加减。主要成分:党参、黄芪、白术、茯苓、当归、龙眼肉、远志、酸枣仁、大枣等。

加减:自汗出,易于感冒,可重用黄芪,加防风,浮小麦;腹泻或便溏,腹胀纳呆,舌淡胖,边有齿痕,当归宜炒用,加薏苡仁,白扁豆,泽泻。

中成药:归脾丸。

(二)中医非药物疗法治疗

1.针刺

(1)体针

肝阳上亢证:太冲、太溪、肝俞、三阴交、风池、内关。

痰湿内阻证:中脘、丰隆、足三里、头维、血海、公孙。

瘀血内阻证:百会、曲池、合谷、太冲、血海、膈腧。

肾精不足证:关元、百会、足三里、三阴交、神阙、大椎。

气血两虚证:气海、血海、中脘、太阳、合谷、足临泣。

以上隔日针刺1次,手法虚补实泻,虚者还可加温针灸,每次留针30分钟,中间加强刺激1—2次,加电针效果更好,连续14次为1疗程。

(2)耳针

取穴皮质下、降压沟、脑、心、肾、神门、交感、肝、内分泌、眼、心。每次选取3—4穴,毫针轻刺激或王不留行贴压,每日1次,两耳交替。

三、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1.中医症候评价: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

临床缓解:治疗后证候全部消失。

显效:治疗后证候明显缓解,证候积分减少≥70%。

有效:治疗后证候有所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

无效:治疗后证候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不足30%。

2.西医疗效及关键性指标评价: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

显效:舒张压下降10mmHg以上,并达到正常范围;舒张压虽未降至正常,但已下降20mmHg或以上。须具备其中1项。

有效:舒张压下降不及10mmHg,但已达到正常范围;舒张压较治疗前下降10—19mmHg,但未达到正常范围;收缩压较治疗前下降30mmHg以上。须具备其中1项。

无效:血压降低,但未达到以上标准者。

(二)评价方法

1.中医证候评价方法

根据“高血压中医症候评分表”计算治疗前后的中医症候积分,参照中医症候评价标准评价疗效。

2.西医疗效及关键性指标评价方法

测量治疗前后血压,参照西医疗效及关键性指标评价准评价疗效。

(整理:王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