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心·舍得·放下之舍得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章 觉悟世间无常(3)

前面第三、四、五个小节我们说过生死无常、富贵无常、情爱无常。生命、钱、情这三个方面是人生中最易执迷其中的,所以我们重点提出来说。既然我们懂得生命无常、富贵情爱无常,那么推而广之,就可以理解太虚法师说的世间万事万物都无常了,朋友有相遇就有离别,一个行业有兴盛就有衰微,人生有顺境就有逆境……那么我们在这个无常的世间工作、生活,在这里吃,在这里住,面对这些无常变化,我们应当有一个什么样的心态呢?面对人生无常,我们应该懂珍惜、懂宽容、懂得不留怨恨、给自己留一个通途。从这个小节开始,我们就来依次说说为什么要珍惜,什么是宽容,以及怎样给自己和他人留一个通途。

太虚法师说:“因为凡夫有漏身躯,充满著精神上和物质上的矛盾性。在这矛盾律中,生起了贪嗔疑慢的根本烦恼,造了许多罪恶。所以我们不净的幻质,无非是恶的贮藏所,那里有美的区域。何不回过头来细细想一想:从前种种杀他物以养己身,损他财以利己家等等的行为,推其根源,不过欲维持一己的生命而已,虽用尽伎俩,费尽心血去保护己身,而其生存的光阴,亦不过仅仅数十寒暑,终归于消落湮沉。”

世间如此变化无常,我们要学会在这无常的每个瞬间修行心智,在生活的每个件小事中得到智慧,以使我们的生活气息变得温和宁静,这就要学会珍惜,珍惜每个在生命中流过的瞬间,珍惜每个可以提高心智、开启悟性的机会。

让我们来看一位高僧启发弟子的故事:一天饭后,高僧把自己的弟子都叫到身旁,问他们说:

“你们每天都去化缘,可知道究竟是为了什么?”

弟子们都恭敬的回答说:“师父,我们是为了给自己的色身营养,以便求得清净解脱。”高僧看了一遍自己的弟子,又缓缓地说道:“那么,我来问问你们,你们可知道这色身究竟能够维持多长吗?”

一位弟子走上前来回答说:“有情众生的平均年龄大概有几十年光景。”

高僧摇了摇头说:“看来你还没有悟透生命的真谛。”这时另一位弟子又恭敬的走上前来回答说:“生命其实就好似这花草,春天发芽,秋天开花,冬天枯黄,最后死去。”高僧虽面带微笑,但是仍旧摇头说道:“你虽已经体悟到生命的短暂,但是还是没有悟透佛法的精要,不够深切。”

于是第三个徒弟说道:“我们的生命,就像浮游虫一样,朝生晚逝,只是一昼夜而已!

高僧依旧摇头,说:“入佛法甚微,还是没有悟到究竟。”高僧否定了一个个的答案,并逐渐给予的启发,弟子们的境界不断地提高,终于有一个弟子说:“生命就和晨露一样,看似晶莹剔透,可是只要阳光一现,转眼就会消逝掉!”

高僧这次是笑而不语,此时又有一名弟子走了出来,坚定地说道:“弟子以为生命只在我们的一呼一吸间。”

弟子们听了这个回答都惊得说不出话来。高僧见时机已经成熟,说道:“说的不错!其实我们生命的长度不过在呼吸之间。你们都要牢牢的记住,千万不可对自己有所懈怠放逸,要时时刻刻好好修行。”

正如上述故事中的师徒们得出的结论,世间一切都无常,人的生命也只在呼吸之间,但是人们还是很难懂得珍惜每个瞬间的道理,看看这个扫叶子的小和尚吧:

很久以前,有一个小和尚每天都要早起打扫寺庙院子里的落叶。这差事每到秋天更是显得劳累,特别是遇到刮大风的时候,寺庙院子的每一个角落都是随风落下的叶子,厚厚实实的一层。这要花费一个早上的时间去清扫,而且扫过之后过不了半天就又会落下一层。于是他在早晨打扫之前,首先花费很大的力气摇动大树,把将要落下的树叶都摇下来,然后再打扫干净。他以为这样就可以把明天的树叶都一起打扫了。这样小和尚一整天都非常的高兴。可是第二天到院子里一看,他吃惊极了,整个寺庙的院子还是和每天一样,落满了叶子。

小和尚忽然明白:“我们不可能把明天的日子也提前过了,师父总说世事无常要努力修行,原来是要我们在无常的变化中、在每一个瞬间里感悟生命,以至于我们不做傻事,能在无常中从容应对。”

的确,能正确认识无常,才不至于在幼稚的想法中蹉跎,才能够珍惜生命,善待无常。人们总是忽略了做某件事的瞬间,而过多地对过去和未来寄托太多东西。过犹不及,从另一个角度来说,错过瞬间的珍惜,在等待中蹉跎也同样可怕。

一个书生的妻子突然去世了,这让书生一时无法接受。下葬的那天人们发现整个灵堂都布满了鲜花,一时弄不清什么状况。后来才知道原来书生的妻子很喜欢鲜花,可书生总认为那是浪费,于是总是推脱说以后吧,一直没有买过一朵鲜花。但直到妻子去世也没来得及买,在妻子死后,他用鲜花布满了她的灵堂……生命就在一呼一吸之间,正因为它短暂无常,我们才应该珍视每个瞬间,尚未落下的叶子无法提前扫去,我们就扫去此时地面上的叶子,体验此时的打扫。爱妻喜欢鲜花,就不要等到来不及。人生就是一场修行,我们要珍惜这无常世间的每一个瞬间,在这人间佛教中努力参悟,达到圆满。

以宽容的心待无常的事

生活和工作总是会有些起伏的,每当遇到不顺心的人和事儿,我们要懂得宽容,能以一颗宽容的心对待生活中这些无常的事儿,我们就舍掉了恶因,种下了善因,必然会收获善果。

珍惜是个理念,只在思想里懂得要珍惜还不够,还得知道什么样的做法是珍惜,怎么能做到珍惜。世间没有永恒,非要说永恒的话,无常才是永恒,为了珍惜每一瞬生命时光,为了不让自己在这无常的世事变化中感到疲惫和煎熬,我们首先要懂得宽容他人。

太虚法师在讲《正法念处经·观天品》的时候提到:“有智慧的人,应当要以忍灭嗔。懂得慈悲和宽容。”

宽容是一种气量,当你这样去做的时候,你的胸怀会越来越开阔,一颗开阔的心,总是能让自己和周围的人都感觉很舒适,也能给被宽容的人以启示。

有一个很出名的画家,他是个居士,有一天他和朋友在报摊上买报纸,朋友礼貌地对报贩说了声谢谢,但报贩却冷口冷脸,没说一句话。

“这家伙态度很差,是不是?”他们继续前行时,画家问道。

“他每次都这样。”朋友说。“那么你为什么还对他那么客气?”画家问他。

朋友答道:“为什么我要让他决定我的行为?”画家的朋友的聪明之处就在于不用怨恨的心去看这个世界,我不管别人的态度如何,我只管我自己,宽恕了别人的恶语,就能让自己生活的坦然一些。

清晨,一位居士抱着一束鲜花,提着一篮子供果赶到大佛寺去供佛。他右脚刚踏进大殿,左侧突然跑出一个人来,正好与他撞个满怀,将他抱着的鲜花、提着的水果都撞翻在地。

居士看到满地的水果和破碎的鲜花忍不住嚷道:“你看!你怎么这么鲁莽,把我供佛的水果和鲜花都给撞成了这个样子,你怎么向我交待?”

那个撞他的人有些不满地说道:“撞翻就撞翻了,顶多说一声‘对不起’就完了,你干嘛那么凶?”

居士一听更生气了:“你这是什么态度,本来自己错了,还责问别人!”接着,双方就彼此谩骂、互相指责起来。

这时,寺中住持广圆禅师正好经过,他将两人带到一边,问清原委后对他们说:“莽撞行走不应该,但是不肯接受别人的道歉也不对,这都是愚蠢的行为。能坦诚承认自己的过失以及礼貌接受别人的道歉,才是明智之举。”两个人听后都低下了头。

广圆禅师接着又说道:“人生一世需要处理的各种事情太多了。在人际关系方面,要处理好与师长、亲族、朋友的关系;在经济方面,要量入为出,精打细算;在家庭方面,要培养夫妻感情、照顾子女生活;在精神方面,要提高自己的修养,树立起远大的理想。如此这般,才不会虚度人生。想想看,你们今天为了一点点小事,一大早就破坏了好心境,还浪费了这么长时间,值得吗?相互宽容一些,不就什么事儿也没有了吗?”两人听后,都涨红了脸。

不能宽容别人,也就束缚了自己。宽容是一种生活艺术,是看透了人生无常以后所获得的那份从容、自信和超然,是精神的成熟、心灵的丰盈,也是大家风范的一个标志。

一个人得罪了你,你不但不跟他计较,不向他报仇,反而原谅他,宽恕他,必要时,还去帮助他。宽容大度能使伤害你的人感到无地自容,激起他灵魂的震撼,同时又中止了相互责难的恶性循环。更为难得的是,宽容大度还会带给你心理上的平静,能为你赢得宝贵的时间,把精力投入到事业中去。

自古有成天下之志者必有容天下之量,学佛就要学习佛的慈悲,学习佛的宽容,在这无常的世界中用宽容净化人们的灵魂。

世事无常中,留一个通途给彼此

看破世间无常,舍掉贪心,心就得自在了,遇到事情也没必要非要较真到底,忍一时不快,给对方留一个通途,也是给自己留了一个通途。

珍惜和宽容是把烦恼生活转化成真善美的生活的做法,生活中有一些事情需要我们随机应变的处理,上文的珍惜和宽容已经给我们种下了凡事趋向于通途的善因,我们只要能把握一个原则,就能更好地利用这个善因结出善果,这个原则就是:不管处理任何事情,都不要把人逼到死角,给彼此留个通途,与人方便,自己方便。

太虚法师说:“在人类生活中,做到一切思想行为渐渐合理,使人们互相仁爱、谦让、扶助,这就是学佛的初步。学佛,并不一定要住寺庙、做和尚、敲木鱼,果能在社会中时时以佛法为轨范,日进于道德化的生活,就是学佛。”

太虚法师教大众在日常生活、工作当中仁爱、谦让是让人们在世事无常中给自己的人生留了一个通途。人世间的是是非非永不停息,变化无常,承载是非的主体也不断变化,所以,正如太虚法师所说,我们要让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渐渐合理,彼此相互谦让、仁爱,无论是谁是谁非,留一个通途给彼此,这样才能与这个无常的世界好好相处,让无常的世界多一点温暖和美好。

无着禅师是一位非常有修行的禅者。他的修行功夫,并不是从禅通高明中得见,也不是从谈玄说妙中得见,而是从他为人的慈悲和蔼,处世的圆融智慧中得见。

早年,无着禅师收了许多孤儿作为他的沙弥弟子。这些沙弥因年纪小,玩心很重,经常在做完晚课后,偷偷地翻墙出去游玩,直到半夜三更才回来。

有一天夜里,无着禅师在房中等候,直到沙弥们翻墙出去玩后,他便悄悄地走到后院,把沙弥们放在墙角藉以攀爬的高脚凳拿走,自己站在那儿静待沙弥们回来。

初更过后,沙弥们纷纷从外头回来了。当他们从墙头爬下来的时候,以为和以前一样,踩的是高脚凳,结果:“不对啊!怎么软绵绵的!”再往下一看:“不得了,是师父的肩膀啊。”

当沙弥们双脚踏到地板上后,一个个惊魂未定未定,傻了眼地望着无着禅师,可禅师竟完全不对他们表示责备,只是拍拍孩子们的臂膀,说道:“孩子们!夜凉了,赶快回去加件衣裳吧!”

从此以后,寺院里再没有人出去夜游,无着禅师,也从来没有再与差沙弥们提起这件事。

无着禅师给徒弟们留了一个通途,让他们自己感受和思考,结果徒弟们把跳墙夜游的毛病彻底改了。在这无常的世间,恒久的是爱心,他能让人感受温暖,启迪人的智慧。

有一位16岁的少年去拜访一位年长的智者。他问:我如何才能变成一个自己愉快、也能够给别人愉快的人呢?智者笑着望着他说:“孩子,在你这个年龄有这样的愿望,已经是很难得了。很多比你年长很多的人,从他们问的问题本身就可以看出,不管给他们多少解释,都不可能让他们明白真正重要的道理,就只好让他们那样了。”

少年满怀虔诚地听着,脸上没有流露出丝毫得意之色。智者接着说:“我送给你四句话。第一句话是,把自己当成别人。你能说说这句话的含义吗?”少年回答说:“是不是说,在我感到痛苦忧伤的时候,就把自己当成是别人,这样痛苦就自然减轻了;当我欣喜若狂之时,把自己当成别人,那些狂喜也会变得平和中正一些?”智者微微点头,接着说:“第二句话,把别人当成自己。”少年沉思一会儿,说:“这样就可以真正同情别人的不幸,理解别人的需求,并在别人需要的时候给予恰当的帮助。”智者两眼发光,继续说道:“第三句话,把别人当成别人。”

少年说:“这句话的意思是不是说,要充分地尊重每个人的独立性,在任何情形下都不可侵犯他人的核心领地?”

智者哈哈大笑:“很好,很好。孺子可教也!第四句话是把自己当成自己。这句话理解起来太难了,留着你以后慢慢品味吧。”

少年悦:“这句话的含义,我一时体会不出。但这四句话之间就有许多自相矛盾之处,我用什么才能把它们统一起来呢?”

智者说:“很简单,用一生的时间和经历。”少年沉默了很久,然后叩首告别。后来少年变成了壮年人,又变成了老人。再后来在他离开这个世界很久以后,人们都还时时提到他的名字。人们都说他是一位智者,他是一个愉快的人,而且也给每一个见到过他的人带来了愉快。

能够正确地处理好自己与别人的关系,这是一种能力的体现,人的一生很短暂,少年把握好了机会,用他的一生去体验智者所说的话。

世事多变迁,生活多磨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容易,处理事情的时候我们不要把人逼上绝路,给他人留一个通途,也是给自己的心和未来铺了一条温暖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