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心·舍得·放下之舍得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7章 常知足身心自在(1)

总是觉得自己失去了什么或者尚未得到什么,那些我已失去或未得到的承载着我的幸福,“我现在没有他们,所以我痛苦。有了他们之后我该有多么幸福啊!”这是大多数人的感觉和想法,因此人们遗憾、伤感、困惑……不断追寻。行遍千山万水,不如换个思路,舍掉妄想的,看到眼前的,你拥有的正是别人拼命追求的,不是你不幸福,是你不知足,长知足身心自在。

看到自己拥有的快乐

快乐不是在欲望得到满足之后,而是在舍掉欲望之时,舍掉心头的欲望,便看到了眼前的幸福,便有了知足常乐的感觉。

世事无常,沧海桑田变迁不断,生老病死是人间常事,虽然是欲望越少越自在,但是没有一颗知足心,还是得被欲望牵扯着,难以感受到快乐。舍下心头的欲望,学会坦然知足,才会离苦得乐。

踏遍万水千山去寻找幸福快乐,不如一个“悟”字,人们之所以苦苦追寻,是因为不知足,越是不知足、越是想获得更多,越无暇反思。无法反思,也就看不到身边的幸福和快乐所在。太虚法师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脚踏实地走好人生路,圆满心安。”世间的快乐并非都在远处,能够看到自己的拥有,能够脚踏实地地生活,也一样快乐。

有一个非常富有的人,想永远拥有快乐,于是他背上了一大袋金银珠宝去寻找快乐,他逢人就问快乐在哪里,还说如果有人能让他永远的快乐,他就会把自己的金银珠宝送给他。但是没有一个人的回答令他满意,于是他脚步不停,一直苦苦找寻。

有一天,路人告诉他有座寺庙里的高僧很有修为,你可以去求他。这个富有的人就背了金银珠宝来到山上的寺庙,他把自己的苦闷告诉了高僧,他不断诉说着寻找快乐的路上是多么艰难,自己是多么痛苦,但是高僧只是打坐,没有理睬他。

他说着说着感觉累了,就慢慢睡着了。醒来后他发现自己的金银珠宝不见了,高僧也没有了踪迹。他难过极了,没想到快乐还没找到,一袋子的金银珠宝竟全不见了。他赶紧四处寻找高僧。

到后来,他浑身的力气都用尽了也没见到高僧和那袋金银财宝。不知不觉富翁又回到了开始的地方,他忽然发现高僧和金银珠宝竟然依旧还在原地,他惊讶地说:“难道是我看错了,找了半天也没找到,原来你们一直都在开始的这个地方啊,我刚才怎么就没看到呢?”他一边说一边赶紧跑了过去,高兴极了。

高僧这才对他说:“快乐原本就在你的身边,可是你为什么还要苦苦的去寻找呢?不是你没有快乐,是你看不到而已。”富有的人听了愣在那里,过了一会儿他恍然大悟,谢过高僧后知足地下山去了。

人的贪婪没有止境,假如自己不加以控制,就会不停地想拥有更多,但即便每件事都如人所愿,不断得到想要的东西,他也不会快乐,因为人们一直怀着贪心走在追求的路上,怎么能感受到自己的拥有呢?怎么能体会到快乐呢,只有觉悟到这一点,懂得知足,才能快乐长存。

来看看下面这位乐观的书生吧:一位有钱人家的公子喜欢读书,父亲很早就请了一位当地有名的先生来家里做他的老师,还把经常和公子一起玩的周围邻居的几个孩子找来陪读,当然这几个陪读的孩子是不用交钱给先生的。

几年之后,到了进京赶考的时机了,可是这家有钱人却忽遭变故,钱财都赔光了,连孩子进京赶考的路费都拿不出来了。陪读的同学们虽然贫穷,但是现在看来家境却比他好得多,于是那几个孩子都筹划着进京赶考。

他们问这位公子:“你不能进京赶考,不觉得难过吗?”公子回答:“难过也无济于事,而且家里突遭变故,不能赶考反而是好事,这样我就能帮家人解决当下的问题了。”

后来几个同学因为感激这家人常年来免费让他们陪读,想尽办法筹够了路费约公子一起去赶考。这位公子高兴地和他们一起去了。

考试结束公布结果后,这几个赶考的人都很吃惊,陪读的人不管是中了进士也好、榜眼也好,大家都有功名,唯独才华出众的公子名落孙山。

大家都不知道如何安慰这位公子,他自己却说:“没功名也好,这样就不必忙于公事,可以回家侍奉父母左右,让父母得以宽心。”几个同学都为公子豁达乐观的心态所感动。

回到家不久之后,家乡发生了自然灾害,很多灾民一时无家可归,公子和他的父母顾不上眼下自己的困难,把仅剩的几间房子分给灾民居住,和灾民们一起分食仅有的事物。当住在他家的灾民知道了他家的遭遇后问公子:“忽然遭到这样的变故,怎么你们一家人都不带悲哀之色呢?”

公子回答说:“我们家人都有乐观的心,遭遇只是让我们损失了所有钱财,我们乐观的心还是属于自己的,并没有损失掉,我们还有亲情,还有能力帮助别人,我们还拥有很多让人快乐的东西啊。”

灾民中有位和尚从此处路过,过来为伤者治病的和尚听了公子的话微笑着说:“公子真是有智慧的人啊,公子的好运马上就到了。”公子忙于照顾伤者,只是和这位和尚一起忙碌,并未在意和尚说什么好运到了的话。

不一会儿门外居然有人说亲差大人就在门口等公子接旨,公子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儿,连忙和家人出去接旨。原来公子在考试中中了状元,但是由于贪官舞弊偷换了试卷,导致他落榜,如今事情查清了,朝廷派人来给他道喜来了。

此时乡邻中有位大叔说刚才他还是落榜的考生,这会儿就成了高中的状元,问他此时是不是感觉比刚才幸福多了,公子却回答说:“我是觉得高兴了,但是不管家中遭变故,还是落榜的时候,我没有不快乐过,我们拥有的东西一直都比失去的多。”

与第一个故事中的有钱人相比,这位公子一开始就懂得感受拥有的快乐,这种智慧值得每个人感动,他的乐观知足心也能给人启示,让人们懂得不要总是把心放到不幸里取感受遭遇,要懂得知足,要看到自己拥有的快乐。

快乐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只是我们总觉得快乐应该在很远的地方,应该费一些周折才能得到,这是因为我们习惯了周围的环境和自身的拥有而不懂珍惜。心念一转,你便能看到自己拥有的快乐,你便会懂得,快乐原来不在远方,它就在你的举手投足之间,在你的衣食住行之间,在你的亲人朋友的关怀里面,在你努力工作后获得的成就感里面。看到自己拥有的快乐,你便成了一个快乐的人。

参加法会的路上

人生多变故,死执于之前的状况不懂回头,就会连现在拥有的也失去,舍掉自己的念头,转个身回头看看,好运就在那里等你。

太虚法师说:“一般普通人,贪求声色货利,愈多愈妙,愈没有厌足心。”没有厌足心,能带给人无限的痛苦和折磨,一般人很难回头看到现在拥有的,很难做到知足心安。一旦回头了,就会看到自己所处的境界其实远没有想象的那么糟糕。

这是一位佛徒的亲身经历,那时这位佛徒还是位居士。民国某年的一天,一位居士赶着去参加太虚法师的法会,可法会还是在他赶到之前就结束了,但他丝毫不觉得遗憾。

事情的经过时这样的,有位居士听说那天有太虚法师的法会,就提前往那里赶,当他走到半路的时候,遇到一位哭泣不止的老婆婆和一个二十多岁的男青年。

老婆婆一边哭着一边跑向荒山野岭的一座坟墓,青年人一边大喊着母亲,一边从后门追上来,但是任凭他怎么安慰老婆婆就是一直哭泣,任凭他怎么劝阻老婆婆就是不往回走。最后不耐烦的老婆婆狠狠地打了那青年两巴掌,挣脱开青年的手往坟墓那边跑过去了。青年不想离开,但又没办法劝阻,只好蹲在路边,一脸担心地看着老婆婆。

路过的居士不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儿,就走过去问这位青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儿啊?”

青年抬头一看,原来是他上次在法会上远远见过的一位居士,虽然居士不认识青年,但是青年还是满怀希望地恳求他:“求您劝劝我的母亲吧,他总是跑到这座坟墓旁边来忏悔哭泣,我实在是没有办法了。”他边说边拉着居士走到老婆婆的身边。

居士走过去问:“婆婆,你这是怎么了,你是不是遇到什么悲伤的事儿了,你一直这样悲伤难过,你儿子担心你的身体,让我过来劝劝你,看在你儿子一片孝心的份上,你要想开点啊。”

可是婆婆却硬生生地说:“你旁边那个人不是我儿子,坟墓里的才是我儿子。”

居士明明听到刚才这个青年喊她母亲的,可是老婆婆却说这个青年不是自己的儿子,居士有点想不明白了,问青年:“她是你母亲吗?”

青年点点头:“是。”老婆婆却回过头来说:“谁要你这样的儿子!”

居士觉得这两个人都很奇怪就耐心地问老婆婆:“你说坟墓里的人才是你儿子,这个喊你母亲的青年不是你的儿子,能告诉我怎么回事儿吗?”

老婆婆看了看居士,又看了看那座坟墓,坐在地上边哭边说:“我只有一个儿子,就是现在埋在地下的这个,你身边那个小伙子是我丈夫妹妹家的孩子,从小失去父母,就寄养在我家。我儿子不喜欢这个孩子,常常要把他赶出去,我也不喜欢家里忽然多出一个孩子,也想着让丈夫把他送到别处,可是丈夫处处护着他。五年前丈夫生病死了,我就和儿子把这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孩子赶出了家门。他不是我儿子。他喊我母亲就是想着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