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生意来找你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5章 打工的日子:永远不要停止学习的脚步(1)

在逆境的时候,你要自己问自己是否有足够的条件。当我自己逆境的时候,我认为我够!因为我勤奋、节俭、有毅力,我肯求知及肯建立一个信誉。

——李嘉诚,接受香港电台访问,1998

如果你的一生以思驭动,一定可以从容不迫和充满活力地生活。

一个人凭自己的经验得出的结论当然是最好,但是时间就浪费得多了,如果能将书本知识和实际工作结合起来,那才是最好的。

世界上并非每一件事情,都是金钱可以解决的,但是确实有很多事情需要金钱才能解决。

将来的世界,如果没有知识,你有再多的金钱,你要发展事业仍是发展不好的。

做事情投入是十分重要的。你对你的事业有兴趣,你的工作一定会做得好。

今天在竞争激烈的世界中,你付出多一点,便可赢得多一点。好像奥运会一样,如果跑短赛,虽然是跑第一的那个赢了,但比第二、第三的只胜出少许,只要快一点,便是赢。

年轻时我表面谦虚,其实我内心很骄傲。为什么骄傲呢?因为同事们去玩的时候,我去求学问;他们每天保持原状,而自己的学问日渐提高。

知无涯,学无境

知无涯,学无境。永远不要停止你学习的脚步,让学习成就你的事业,也成就你的人生。

——李嘉诚

在今天广东省潮州市的面线巷,座落着一处很寻常的古式宅第,它既没有雕龙附凤的轩榭窗几,也没有富丽堂皇的亭台楼阁,倒是给人一种古色古香,清静自然的感觉。这座普通而具有南方特色的古式民居,便是李家数代的栖息之地。

民国16年7月29日(1928年7月29日),随着一声声啼哭,一个婴儿呱呱坠地,李云经迎来了他的第一个儿子——李嘉诚。李嘉诚的到来为这个书香世家增添了新的血液。

据李氏族谱记录,明朝末年,为了躲避战乱,一世祖李明山携全家老小由福建莆田迁至潮州海阳。如再往前追溯的话,李氏先祖最早在中原一带,传到李嘉诚这一代,历经10世。

李氏家族思想开明,历来重视教育,每代都不乏学识渊博之人。李嘉诚的曾祖父李鹏万,是清朝甄选的文官八贡之一。李家在当地名望很深,门前碑台上的贡旗迎风飘扬,方圆数里之外的人们都崇拜至极。祖父李晓帆是清末秀才,没有做过官,长时间闲居村野。

李云经从小聪明过人,勤奋好学,1913年以优异成绩考入省立金山中学。1917年,当品学兼优的李云经毕业时,因家里无法供他完成大学学业,无奈之下,到懋德学校当了一名教书匠。

几年之后,李云经弃教从商,远渡重洋。他来到爪哇国,在一家潮商开的公司做了一名跑腿的伙计。但好景不长,由于时局动荡,他不得不打道回府。随后,李云经又在恒安银庄任出纳,不久银庄也倒闭了。于是,李云经重新回到学校做教师。由于他教学有方,成绩斐然。1935年,李云经被聘为庵埠宏安小学校长。他之所以绕了一圈后又重回原点,就是因为他对教育事业的那份难以割舍的情感。也许只有这样,才能为强国强民打好基础。李云经从商海到学校,感悟颇深,所以他对儿子的最大期望就是学有所成,将来报效国家。李嘉诚没有让父亲失望,聪颖好学的他从小就表现出惊人的天赋,3岁就能咏《三字经》、《千家诗》。从“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李嘉诚幼小的心灵埋下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烙印。5岁那年,李嘉诚到潮北门观海寺小学读书。同时,父亲带他祭拜了孔子。

此时,声势浩大的新文化运动也过去多年,工业革命的火种正在上海、广州等大城市传播,但学堂里还能传出“之乎者也”的读书声。

课堂的墙壁上贴着一副醒目的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李嘉诚对先生教授的知识熟记于心,特别是他喜欢的古诗文,常常能倒背如流,还不时带回家讲给父亲听。父亲也趁此机会,向他讲述日本侵占东北三省、攻打上海的暴行。父亲忧郁的神色,深深铭刻在李嘉范围很广,其中包括《诗经》、《论语》、《离骚》,唐诗、宋词、元曲等。年少的李嘉诚读起书来非常刻苦自觉,还经常点灯夜读。后来,李嘉诚的堂兄李嘉智回忆道:“嘉诚那时就像书虫,见书就会入迷,天生是读书的料。他去香港,办实业成为巨富,我们都感到吃惊。”

父亲对李嘉诚的聪明和勤奋感到非常高兴,后来,李嘉诚转入宏安小学就读,这样他和父亲的距离就更近了,父子俩就有充足的时间来共同学习和生活。

李嘉诚和父亲相聚的话题,多是围绕书籍并结合时局展开的。在父亲的熏陶下,李嘉诚仿佛成熟了许多,他似乎听到了屈原抱石投江的呐喊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又似乎听到了杜甫穷困潦倒的吟唱声“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年幼的李嘉诚对这些人、事、物似懂非懂,但他有一个理念却分外清晰:就是勤勉苦读,出人头地,报国为民。

出生在书香世家,再加上自己过人的天赋,无疑对少年李嘉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包括他后来在事业中表现出来的许多优秀品德,都归根于他深厚的家学熏陶和培养。

14岁少年的艰辛——找一份工作真是太难了!

即使本来有一百的力量足以成事,但我要储足二百的力量去攻,而不是随便去赌一赌。

——李嘉诚

1940年初,日军大举扫荡中国,为了逃避战祸,李嘉诚随家人辗转香港。但是,没过一年,香港也被日军占领。从此,香港经济一落千丈,大小商铺一片死寂。这一年李嘉诚年仅11岁。这时,父亲李云经收入微薄,为了养活全家,他不停地工作,拼命地赚钱,终因劳累过度而患染了肺病,在家里最困难的时候病倒了。

少年的李嘉诚,看着父亲痛苦的样子,心如刀绞,身为长子的他除了学习功课外,还要照顾病重的父亲。父亲看着年幼的李嘉诚就已经这么懂事,心里宽慰了许多,觉得即使现在离开人世也没有什么遗憾了。他也期待着儿子以后能学有所成、出人头地。李嘉诚也暗自发愤,长大以后要努力学习,通过自己的双手,报答父亲的期望。李云经为给儿子省下学费,硬是拖着不住医院,也不让家人给他买药。最后,李嘉诚的舅父庄静庵“强行”让李云经住进了医院。

在父亲病重期间,李嘉诚全家生活很艰难,一天最好的美餐便是母亲从集贸市场捡来的菜叶。每天放学回家,李嘉诚总是先到医院看望父留下几句激奋人心的话:“贫穷志不移”、“做人需有骨气”、“求人不如求己”、“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不义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失意不灰心,得意莫忘形”。这也是父亲对李嘉诚的最后一次忠告。对于父亲的熏陶和遗训,他时刻铭记于心。

父亲的突然去世,使14岁的李嘉诚遭受了人生的第一次打击,也给这个本来就拮据的家庭当头一棒。母亲靠卖塑料花暂时维持生活,但微薄的收入根本就不能养活一家五口。看着年幼的弟妹,看着母亲辛苦的背景,看着这个动乱的年代。刚上完初中二年级的李嘉诚,思考着人生中的一次重大抉择。

身为长子的李嘉诚,认为应该放弃学业,和母亲一起承担生活的重负。尽管舅父曾表示要资助他完成学业,但他仍希望遵循父亲的遗愿,自己出去闯荡江湖、谋生赚钱。对此,舅父没有太多异议,他认为少年时代出去磨练可以锻炼一个人的意志。再说当下这个时代读书也未必有好的出路,他当年就是只身一人远离父母,去广州闯荡打天下的。

舅父庄静庵之前在香港开了一家钟表公司,按理说李嘉诚可以先去那里上班。但舅父始终没开口,聪明的李嘉诚早就知道了舅父的意思。他今后必须靠自己,独立谋生。表面看来,庄静庵似乎显得太不近人情了,但他知道:世间的人情冷暧,对一个少年来说,既是一种灾难,也是一种激励。商业社会的竞争是残酷的,但人始终是理智的,少年老成的李嘉诚似乎也早已知道了这一切。因此,他坚定信念,踏上了自己的谋生之路。

在日本统治下的香港,天气显得更加寒冷,街上行人稀少,市场一片萧瑟。这时,母亲正带着李嘉诚沿街挨门挨铺地寻找工作,他们已出她身上只有仅存的几角零钱了。李嘉诚明白,这是母亲在安慰自己。

晚上,母子俩回到家,由于一整天没吃饭了,他们已是精疲力竭。正当母亲拿着捡来的菜叶准备生火时,舅父来了,并给他们带来一小袋米,舅父早己看出李嘉诚母子俩的疲惫和沮丧。他问了一下他们母子这些天找工作的情况,没说什么转身就走了。

第二天一大早,李嘉诚就对母亲说:“我一个人出去找工作,您留在家里照顾弟妹吧。”其实他是不忍心让可怜的母亲再陪自己忍受奔波之苦。母亲也只好依了他。

临出门前,母亲突然想起几个潮州的亲戚和同乡,因为他们曾与李云经交往颇深。母亲让儿子去找他们,也许会有一些希望。李嘉诚本不想去求别人的,但他之前长时间的找工作经历,不是吃闭门羹,就是遭白眼冷遇。万般无奈之下,他拿着母亲给他的地址,决定去找一个同乡帮忙。但让他完全没有想到的是,同乡们开的店都早已倒闭。在日军统治下,香港市景肃条,生意人倒闭的多于开张的。

后来,李嘉诚想到了去银行找工作,因为那里始终会有钱的,一定不会倒闭。不管做什么都可以,扫地、抹灰、煲茶、跑腿,干什么都行,可是等待他的却是老板无情的驱逐。

面对一次次的失败,遭受一次次的打击。但李嘉诚始终很坚强,没有因此而失去信心。

有一天,舅父庄静庵来到他家,让李嘉诚到他的钟表厂工作。母亲激动的热泪盈眶,儿子总算可以有份事做了。李嘉诚回想起先前找工作的艰辛困苦,眼泪也不由得落了下来。

其实,庄静庵并不想让自己的外甥小小年纪就在外闯荡谋生,他是恩惠,特别是亲戚,这和他父亲李云经的性格极其相似。

李嘉诚确实有几分倔强,这些天来遭受的种种挫折,并没有把他击垮,反而使他产生了一个顽强的信念:我一定要自己找到工作!

李嘉诚的这一举动,让母亲大感意外。但她知道儿子的性格,决定了的事九头牛都拉不回来。她同意李嘉诚再去找一天工作,如果还是没有找到,就一心一意进舅父的公司做工。

李嘉诚不是一个天生的幸运儿,他所经历的忧患与磨难,是今天的年轻人难以想象的,如果说上帝不公,再没有谁受到的不公比李嘉诚更严重了。李嘉诚唯一与常人的不同之处,就是他能够在苦难中乐观向上,顽强拼搏。这也是他后来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第一份工作——跑堂的小伙计

男子汉第一是能吃苦,第二是会吃苦。

——李嘉诚

工夫不负有心人,第二天,李嘉诚终于在一家名叫“春茗”的茶楼里找到了一份跟堂的工作,从此开始了自己拼搏的人生。在每一个成功者的经历中,逆境和失败是必不可缺少的两门必修课。而对于李嘉诚来说,它们的降临则意味着失去了一个美好的童年。

历经磨难的李嘉诚终于在这家茶楼开始了第一份工作。虽然仅是个跑堂的小伙计,但他感觉很满意,毕竟这是自己找到的第一份工作,还可以减轻母亲的负担,所以他非常珍惜这个难得的机会。每天,天还没亮,李嘉诚便起床了,先扫地,再擦桌,然后帮客人倒茶,一整天拎着大茶壶,10多个小时来回跑,累得他腰酸背疼,但他对此毫无怨言。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李嘉诚来到茶楼已一年有余。他诚恳敬业、做事麻利的作风赢得了老板的赏识,老板不仅给他加了工钱,还让他享受像大伙计一样轮流午休或早归的待遇。薪水的不断上涨,工作负担的逐渐减轻,这使得他对工作更加卖力了。无论是顾客,还是其他堂倌,都对李嘉诚的为人处事赞不绝口。

尽管李嘉诚很忙,但是每天工作之余,他都会细心观察、学习别人语中学到了不少东西,有些事情甚至是他闻所未闻的,他觉得茶楼里听到的这些事与父亲教他的大相径庭。李嘉诚意识到,这个世界并不是自己想象的那么简单,而是错综复杂、异彩纷呈的,有太多太多的东西需要学习了。

有一次,李嘉诚正听一位茶客谈天,茶客妙语连珠的讲述让李嘉诚听得如痴如醉。由于过于入神,他竟忘记了侍候客人。当大伙计叫唤他时,慌张中的李嘉诚一不小心将茶洒在了茶客身上。此时,他呆若木鸡,脸都白了,不知如何向这位茶客赔礼谢罪。顾客就是上帝,稍有差错,都会影响到茶楼的生意,在那个年代,要是碰上一个稍微挑剔点儿的茶客,甚至会当场打堂倌一个耳光。

做错事的李嘉诚默默地等着茶客的怒骂,老板的开除。不料,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那位被李嘉诚洒了一身茶水的茶客笑着说:“是我不小心碰了他,不能怪这位小师傅。”老板不时地给茶客道歉。

李嘉诚为刚才发生的事而深深自责,后悔不已。老板过来安慰他说:“没关系了,我知道是你不小心才洒到人家身上的,以后做事一定不能走神,做错了事要主动向顾客道歉,你今天幸好遇到一位好心主顾,不然就有好戏看了。开茶楼,老板和伙计都很难做的。”

李嘉诚对老板的通情达理感激不敬,他代表母亲、弟妹向老板表示感谢。这次不经意的失误,也差点丢了这个救命的“饭碗”。

回到家后,他把这件事告诉了母亲,母亲也为他的粗心捏了一把汗,她还告诫儿子以后要多行善事,必然会有善报的。从那以后,李嘉诚记住了母亲的教诲,并决定将茶客的举动做为自己今后学习的榜样,如果有朝一日还能见到这位茶客,一定对他千恩万谢,甚至为他养老送如果你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过强的心理素质,那么你就能在学习中不断成长、成熟直到成功。

钟表公司的学徒——人往高处走